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数学应用支架式教学模式策略研究

作者

徐有良

湖南省汨罗市桃林寺镇初级中学 414401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关注点。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综合性、持久性和迁移性的思维品质与关键能力,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初中数学作为数学教育的重要阶段,承担着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提升数学能力的重要任务。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核心素养的培养,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受限。

1 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数学应用支架式教学的重要性

在核心素养培育成为教育核心目标的当下,初中数学应用支架式教学意义重大。从知识建构层面看,初中数学知识抽象复杂,如函数、几何证明等内容,学生理解起来困难重重。支架式教学能依据学生最近发展区搭建“脚手架”,将抽象知识分解为具体、易懂的步骤,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究,帮助他们从已有知识经验出发,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实现知识的有效内化。在能力培养方面,它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2 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数学应用支架式教学的特点

2.1 以学生主体性为核心,凸显个性化学习路径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数学支架式教学将学生主体性置于核心地位。传统教学常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支架式教学打破了这一模式。教师依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个体差异,精心搭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支架。例如,在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时,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先搭建复习旧知的支架,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帮助他们建立知识联系;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则提供拓展性的问题支架,如探讨方程根的分布情况,激发他们的深度思考。

2.2 注重情境创设,强化知识迁移与应用能力

初中数学支架式教学十分注重情境的创设,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紧密结合。教师围绕教学内容,设计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情境问题,为学生搭建情境支架。比如,在教授相似三角形知识时,教师创设测量学校旗杆高度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3 强调过程性引导,培养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精神

支架式教学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而非仅仅关注学习结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通过逐步搭建支架,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探索和发现。例如,在几何证明教学中,教师提出一个证明命题后,先让学生自己尝试分析条件和结论,寻找证明思路。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适时提供提示性支架,如引导学生回顾相关定理、分析图形中的特殊关系等。

3 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数学应用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具体策略

3.1 搭建概念支架,培养数学抽象素养

数学抽象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舍去事物的物理属性得到数学研究对象的思维过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搭建概念支架,帮助学生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数学概念。例如,在讲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先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实例,如伸缩门、篱笆等,让学生观察这些图形的共同特征,搭建直观的情境支架;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测量、比较等方法,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搭建概念的支架。

3.2 搭建问题支架,培养逻辑推理素养

逻辑推理是指从一些事实和命题出发,依据逻辑规则推出一个命题的思维过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搭建问题支架,引导学生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例如,在讲解“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时,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问题:“两个三角形满足什么条件时可以判定它们全等?”“已知两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其中一条边的对角对应相等,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吗?”通过这些问题,搭建问题的支架,引导学生逐步思考和探究,让学生自己发现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3.3 搭建方法支架,培养数学建模素养

数学建模是指对实际问题进行抽象、概括,建立数学模型,并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搭建方法支架,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建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例如,在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时,教师可以以“行程问题”为例,搭建方法的支架。首先,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量,找出等量关系。

3.4 搭建直观想象支架,培养直观想象素养

直观想象是指借助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感知事物的形态与变化,利用图形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搭建直观想象支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例如,在讲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立体图形的实物图片和展开图,搭建直观的视觉支架,让学生观察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

结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数学应用支架式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通过搭建概念支架、问题支架、方法支架、直观想象支架、运算支架、数据分析支架和评价支架等,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促进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等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支架式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引导,帮助学生逐步构建知识体系,提升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基于支架式教学的初中现代诗教学策略探究 [J]. 王亚 . 西藏教育 ,2023(06)

[2] 核心素养下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梁青松.科幻画报 ,202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