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的有效路径探析
赵怀健
郓城第二中学 274700
摘要:在教育观念不断更新的新时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教育界的一个重要目标。高中生物学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方面担负着重要的任务,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重要一环。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劳动教育,对于实现教育目标具有重要的作用。以人教版中学生物学教材为例,对高中生物学课程实施过程中渗透的途径与策略进行了探讨,并对其实施途径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中生物;劳动教育;有效路径
引言:劳动教育是指让学生参加生产和服务类劳动,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帮助他们学会劳动技术,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形成劳动精神。高中生物教学属于自然科学类,它既要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生物学知识和技能,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将劳动教育与中学生物学教学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把生物学课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并通过劳动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一、劳动教育与高中生物教学的关系
(一)劳动教育的意义
劳动教育在学生健康发展中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实践中中学生可以动手实践,不要拘泥于书本,真的提升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并且在持续的实践中,磨练了自己的意志与坚持。通过参与各项劳动活动,使大学生更好地融入社区,明晰自我价值,增强其社会责任感与创造性。
在高中生物的范围内,学生们在进行种植植物、饲养小动物的过程中,可以直接地感受到生物知识的运用价值,从而使他们对光合作用、生物生长规律等生物规律的了解,不再停留在表面上,而在实际操作中,他们有了更加深刻和深刻的理解。
(二)高中生物教学的特点
高中生物学科涵盖了很多方面,小到细胞的微观结构,大到宏观的生态学,涉及到的知识点很多,应用面也很广泛。许多生物的知识都比较抽象,像是基因的表述,生态圈的能量流通等等,对于学生来说仅仅靠书本和书本上的介绍是很困难的。它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将劳动教育融入中学生物教学,在实践中如参加嫁接、微生物培育等,可视化抽象知识;通过“嫁接”,学生可以获得有关植物的生殖、遗传等方面的知识,从而加深对生物学的理解与掌握,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
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的有效路径
(一) 利用科学史,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
人教版的生物教科书中,记载了很多珍贵的科学知识,比如孟德尔用豌豆做的基因试验,达尔文用地球环游世界的理论,这些都是很有价值的。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灵活地把科学历史的内容与课堂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介绍孟德尔的实验过程中,我要让学生想一想:他是如何在长时间的种植、观察中,搜集、分析海量的资料,最后得出基因的规律性的?在讲解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的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他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使学生从科学家的个人经验中感受到科学研究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培养他们对劳动的尊敬和正确的劳动观。
(二)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
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通过设计生物学实验,组织课外实践活动等方法,把生物理论中的抽象知识和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讲授“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时,可以让学生进行果酒和果醋的制作。上课时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实验的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让同学们自己动手,配制培养基,插菌种,观察发酵期间微生物的变化。通过身临其境的实习体验,学生既可以对微生物分离培养的专业技能有深刻的认识,又可以通过独立的操作,进一步加强劳动意识,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
(三)运用生物试题,融入科学劳动的理念
在高中生物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按照高考生物学的命题思路,灵活地把劳动实践的内容与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这些问题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认识到劳动实践的价值。以种植农作物为例,教师可以设定题目:知道一种农作物的生长习惯,分析种植季节,种植密度;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利用情景仿真技术,对可能出现的病害、病害进行分级,并提出防治对策。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学生们不仅能加强自身的生物学知识,而且还能了解到在农业生产中,怎样进行合理的栽培,以及对病虫害的控制。通过对农业生产过程中劳动实践的重要性和对其重要性的进一步了解,逐步深化对劳动价值的理解。
(四)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创造能力
在高中生物学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让学生们进行一些探索性的学习,生物科技的小发明,生态环境的调查。生物技术的小发明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他们把学习到的东西变成有用的东西;而“生态环境调查”是让学生们走出教室,与大自然亲密接触。这样的活动,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另让他们体验到自己的工作是多么的重要,充满了快乐和成就感。
如“生态系统”这门课,老师们可以把学校当作一个自然的教室,让同学们对学校的生态环境进行调研。在活动开始之前,同学们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规划好调查路线,明确调查目的;在活动中,详细地记录下校园内的生物种类,数量和生活环境。
三、教学案例与分析
1.1 教学案例一: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实验
在《微生物分离与培养》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别出心裁地引导学生进行了果酒、果醋的研制。在课程中,老师详细地为学生们讲解了各种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方法,以及果酒和果醋的生产原理。同学们认真地按照步骤做了起来。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再只是一张纸,而是真正地掌握了微生物方面的知识,对果酒和果酒的生产工艺有了清晰的认识。实验不仅使同学们有了切身的体会,而且在劳动中提高了他们的劳动意识,同时也使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1.2 教学案例二:校园生态环境调查活动
在“生态系统”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创造性地进行了一次校园生态环境调研。上课时,老师细心地向同学们讲解了考察的重点和生态系的基本原理,同学们便兴致勃勃地分成了几个小队,奔赴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他们仔细观察,仔细记录,辨认出校园里的所有植物,准确地标注出动物的分布,还对土壤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在调研和分析过程中,各组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并将资料进行了综合。同学们就可以从书本上了解到更多的东西。与此同时,学生的观察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结论
在高中生物学的教学系统中,将劳动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和多样化的能力,同学可以感受到科学家辛勤劳作的过程,深受感动;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堂教学中,把生物学的抽象知识与生活劳动相结合,让学生认识到知识的实用性;在生物学问题的应用方面,通过设置劳动问题来考查学生对劳动知识的转移;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艰辛的探索和研究,经历了艰辛和突破。学生在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劳动意识,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劳动创新能力,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芳, & 李明. (2021). 劳动教育与高中生物教学融合的探索. 《生物学教学》,(4), 15-18.
2. 张华. (2020). 实践与理论结合:在高中生物课程中实施劳动教育的策略研究. 《课程与教学研究》,(3), 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