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小学语文课程以文化人的实践探究

作者

倪中华

南通市郭里园小学

前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形成自觉的文化意识,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为学生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这充分强调了语文课程以文化人的重要使命。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让优秀文化浸润学生心灵,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一、小学语文课程以文化人的重要性

(一)传承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了大量蕴含传统文化元素的课文,如古诗词、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能够了解古代文人的智慧、传统节日的内涵、民间艺术的魅力等,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例如,在学习《静夜思》时,学生不仅能体会到诗人李白的思乡之情,还能了解到古代诗歌的韵律之美以及中国人对故乡的深厚情感。

(二)塑造美好品格,促进品德修养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世界有着深刻影响。许多课文都蕴含着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如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勇敢坚强等。如,在学习《司马光》一文时,学生可以从司马光砸缸救友的故事中,学习到他的机智勇敢和沉着冷静,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三)培养审美情趣,提升审美能力

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无论是优美的语言文字、生动的人物形象,还是独特的意境营造,都能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通过学习语文,学生能够学会欣赏文学之美、自然之美、人性之美等。如,在学习《桂林山水》时,学生仿佛置身于如诗如画的桂林山水之间,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秀丽,从而提升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

二、小学语文课程以文化人的实施策略

(一)深入挖掘教材文化内涵

教材是教学的根本依据,其中蕴含着丰富多样的文化元素,涵盖中华传统的节气文化、自然文化、科技文化成就,以及传统节日习俗、民间艺术和文人墨客的高尚品质与智慧等。深入挖掘教材文化内涵,是实现以文化人的基础,能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充分吸收文化养分,加深对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如,《纸的发明》《赵州桥》等课文,体现了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成就,教师可对这些科技文化成就进行梳理,在教学中设计相关探究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古人的智慧与品质,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适当拓展相关文化知识,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拓宽文化视野。如,教学《望庐山瀑布》时,教师要介绍李白的豪放诗风以及他游历天下的经历,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中所展现的磅礴气势和浪漫情怀;教学《示儿》时,为学生讲述陆游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他的爱国情怀,让学生深刻体会诗中那份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感,感受诗人的高尚品格。

(二)创新教学方法,营造文化氛围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难以激发学生对文化的兴趣,创新教学方法,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感受文化的魅力,主动接受文化的熏陶,提高学习文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更好地实现以文化人的目标。

如,在教学《北京的春节》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春节期间北京街头热闹场景的视频、展示春节传统习俗的图片、让学生分享自己家过春节的趣事等方式,营造浓厚的春节氛围,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老北京的春节之中,深刻感受传

统节日的欢乐和文化内涵。

又如,对于一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走进人物内心,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和文化内涵,在实践中感受文化的力量。在教学学习《将相和》,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蔺相如和廉颇,通过模仿人物的语言和动作,体会蔺相如的机智勇敢、顾全大局和廉颇的知错能改、勇于担当,感受古人的高尚品质和智慧。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能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文化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在实践中亲身体验文化,增强对文化的感知和认同,是巩固和深化以文化人效果的重要途径。为此,教师要重视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文化实践活动。比如,在端午节期间,教师可组织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习俗,如包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并开展相关的诗词朗诵会,让学生在动手实践和诗词欣赏中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魅力;中秋节时,举办“中秋赏月品诗会”,让学生分享中秋传说、吟诵中秋诗词,体会团圆文化的内涵。又如,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参与文化实践体验活动,让学生近距离接触文化,增强对文化的直观感受,加深文化记忆。如,参观博物馆时,学生可以近距离观察文物,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价值。

结束语: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学语文课程以文化人就如同春雨滋润万物一般,悄无声息却又影响深远。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文化的传承与心灵的滋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一线教师要坚定不移地践行以文化人的理念,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让他们在优秀文化的熏陶下,成为有文化、有品德、有情怀的新时代少年,让中华文化在一代又一代青少年身上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 孔燕子 . 小学语文教学中“以文化人”的路径探究 [J]. 甘肃教育 ,2024,(20):60-64.

[2] 李继芳 . 以根育人,以文化人——谈语文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 [J]. 中华活页文选 ( 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 ),2023,(12):10-12.

[3] 黄冰心 . 以文化人以美育人——小学语文革命文化选文的教学策略[J]. 语文新读写 ,2024,(08):120-122.

[4] 傅登顺 . 以文化人:立足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J]. 语文教学通讯 ,2025,(18):14-17.

[5] 唐莉莉 . 注重以文化人培育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的思考 [J]. 小学教学参考 ,2025,(12):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