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世界地理教学研究
赵海英 张明旭
通化师范学院 历史与地理学院 吉林通化 134000
2013 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该倡议为世界地理教学注入了强劲的动力,为世界地理课程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带一路”需要一批具备全球视野的世界观和家国情怀,能科学认识复杂多变世界变局的人才。然而在“一带一路”倡议和地理课程改革等多重背景下,现在的世界地理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诸多方面落后于时代的需求,缺少一套适合当前背景的世界地理课程教学模式。因此,以“一带一路”为背景,研究世界地理课程教学模式,极具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今天的世界地理知识更加重要。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亟需一套新的教学模式以适应新的教学改革需求。当前,全球化问题愈发突出,全球化广泛而深刻影响着世界历史进程,所有国家和地区都将受到该趋势的挑战和检验 [1],这一进程给世界地理的研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课题,对世界政治地理、世界经济地理等的研究越来越重要,因此,世界地理必须结合目前的形势进行必要的改革和创新,满足国家战略的需要。
一、相关研究动态
1. 国外研究动态
(1)世界地理教学组织
从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佛蒙特大学的世界地理教学情况看,在世界地理开课前,老师会提前公布相应文件供学生查看。学生可以事先通过网站,了解课程内容,按照老师的要求,提前预习相应课程内容,完成课前学习任务。
(2)世界地理考核评定
国外世界地理的本科生培养目标决定考核成绩,美国高校世界地理教学重视独立思考、批判意识、必要的地理技能和综合思维。因此,培养方式更加多样化 [1]。
(3)高校世界地理教学关注点
国外世界地理教学注重教学内容的灵活多样、不同学科有机融合、系统教学、全程考核和在线课程的运用 [2]。当前,美国一些大学逐步推广世界地理课程的在线教学。
2. 国内研究动态
国内很多学者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葛岳静和王静爱(2001)提出讲授专业知识,提高学习能力,服务国家需求的教学目标 [3]。杜德斌(2010)在大量研究国内外优秀教材的基础上,重视新理论的融入,修改编写了《世界经济地理》[4]。蔺雪芹等(2016)探讨了高师世界地理教学的改善途径,包括注重学生地理素养的形成,增强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等 [5]。王勇等(2022)注重教学的“高阶性”目标,试图达到“创新性”目的,并关注多元综合评价[6]。
二、世界地理教学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 传统区域地理学的日渐式微
地理学发展包括古典地理学、近代地理学及现代地理学三个阶段,在三个阶段区域地理都是地理学研究的主要方面,区域地理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区域描述、分析和比较,都是以区域地理问题为研究重心。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传统的区域地理受到了新的挑战,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出现,计量革命爆发,并快速发展,对传统地理学造成了较大的冲击,区域地理学的发展逐渐衰落。
2. 世界地理教学和研究的滞后
建国以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地理学的重点主要放在国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进行工业布局、农业区划和区域规划等方面的实践工作,地理学为中国经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尤其近二十年,我国快速崛起,深度参与全球化,世界地理围绕着全球化进程,开展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不错的研究成果,但仍然存在着在研究数量和质量方面的不足,世界地理研究的缓慢进展不能为教学提供必要的支撑。
3. 研究内容整合的挑战
改革开放之前,前苏联对我国地理学的发展的影响很大,自然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对立严重,互不相容,世界地理被人为地分为世界自然地理和世界经济地理两个部分,虽然有所整合,但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对立的情况一直存在。随着全球性的一体化程度的加深,无论是自然地理学还是人文地理学都无法单独面对或是解决全球性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的整合趋势必将出现。
4.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善
当前,全球性环境问题突出,世界地缘政治经济格局波谲云诡,而世界地理教材内容略显陈旧,无法适应当前的全球化进程 [7]。融入最新的国内外世界地理研究成果,探索当前的全球气候环境问题与世界地缘政治格局已经成为更新世界地理教材和教学内容的必要选项和当务之急。目前,世界地理的教学内容还是以定性的描述为主,定量的研究内容较少,必须进行补充以满足教学和科研的需求,进一步增加研究专题内容,改革教学内容,提升教材质量,务必实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三、服务“一带一路”的世界地理课程教学策略
构建服务“一带一路”的“一个核心、两个理念、三大目标、四项举措”世界地理“金字塔”教学模式。本研究提出的世界地理教学方式可以概括为“一大核心、两大理念、三大目标、四大举措”。
1. 世界地理课程以服务“一带一路”为核心
在学科分类上,世界地理学属于区域地理学,传统的区域地理学往往以区域描述、分析和比较的方法开展研究,方法陈旧落后,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需要。为适应时代需求,在原有区域研究的基础上,丰富和充实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现状知识,并引入计量的教学研究方法,淡化区域的描述、分析和比较等传统的教学研究方法,对不同国家的社会经济领域开展定量的研究,使学生能够更加准确和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其他国家的发展状况,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世界地理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服务对象,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战略的背景下,世界地理课程应该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为核心组织教学。
2. 两个理念
针对世界地理教学与研究的滞后问题,提出两个理念。
教学与科研相长的核心在于把优秀的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将科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提升教学的内涵和效果。地理教师应快速提高科研质量,关注学科的前沿发展成果,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案例,导入课堂教学;其次,融教于研,以教学推动科研发展,教学原本是科研的源泉,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和发现疑点和难点问题,为科研选题提供灵感,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积累学生的反馈信息,为科研提供丰富的佐证材料,教师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可以优化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方向,进而推动从教学向科研的深入发展,并教学为平台,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世界地理的理论知识是开展实践的基础和方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学生能更加清楚地知道学习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同时提高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推动理论创新,实践过程是理论的重要来源,也是推动理论创新的重要动力,教学中的实践过程和活动能够为理论创新提供丰富的材料和依据,在实践过程中师生可能会发现某些地理问题和现象本能有理论进行解释,这就为理论创新提供了研究的机会。师生通过对特殊现象的分析,能够进一步完善对现有理论的修正和完善,同时实践是检验理论正确性与否的重要过程。
使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以研促教,融教于研,做到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促进理论。
3. 三大目标
确定知识、能力和情怀的培养目标(三大目标)。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融合到世界地理教学活动当中,实现知识、能力和情怀一体化的综合目标。
知识传授方面,世界地理知识内容非常丰富,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基于层次性、逻辑性和系统性要求,使学生形成较为完整的世界地理知识框架。地理学本身具有空间性,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能够解释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和相互关系。在综合思维能力培养方面,需要学生理解世界地理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关系。地理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要激励学生学会观察地理现象、开展地理调查活动。一些不易理解的地理现象,可以通过地理实验和模拟过程加深学生的理解。世界地理还具有价值引领的重要作用,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通过世界地理教学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情怀具有重要的意义。培养全球视野,学生通过世界地理的学习可以了解世界面临的各种全球问题,使学生意识到全球问题的紧迫性和严重性,树立全球视野,同时理解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在世界地理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各国之间应加强相互联系和合作。在情怀培养方面,学生要认识到,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差异,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包容。其次,要大力宣传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增强对人类命运共同性的认同感,认识到各国人民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在价值引领上,引导学生去思考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观念,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和环境保护意识。
4. 四项措施
实现课程集群化,世界地理原有课程是比较单一的,内容层次简单,和世界地理相关联的课程较少,要建立起世界地理和地理其他学科之间的关联,形成多层次的世界地理课程体系,让学生学习从整体到局部,从宏观到微观的世界地理知识,使学生具备系统而完整的知识网络。例如,可以增设《世界人口地理》《世界经济地理》等课程,满足学生对不同需求的兴趣。再者组建教学团队,可以形成一致跨学科、跨专业背景的教学团队,除了地理专业教师外,也可以吸纳生物学,经济学等相关专业的教师,从不同的专业背景出发,共同研究世界地理的教学内容。
教学资源多样化,除了国家规定的教材外,可以适当引进优秀的国外世界地理教材,丰富前沿研究成果,开阔学生视野。扩展实践教学资源,专业可根据实际需求增加地理实践基地,为学生增加实地考察的机会。
教学内容时代化,世界地理教学内容要紧跟时代热点问题,使学生深刻认识世界地理教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发挥世界地理的价值引领能力。引入前沿成果,学生能够接触前沿动态,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
教学方法多元化,采用案例教学法,在世界地理教学过程中,采用理论结合实际的案例教学法,选取有代表性的地理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开展教学,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使用小组讨论和合作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次使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以提高教学效果。
5.AI 赋能世界地理教学
人工智能就像一股旋风,席卷高校的教学,世界地理也不例外,人工智能在世界地理中的应用备受关注,AI 赋能世界地理教学能够大大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AI 能够快速生成立体的教学模型、气候图谱等教学资源,为教学提供智能支持。AI 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生成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解析,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AI 能够提供全新的互动体验,使学生沉浸在虚拟现实中,仿佛置身于真实的地理环境中,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史进,刘养洁。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地理》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J],世界地 理研究,2011,20(3):171-176.
[1]Yi K H. Critical Analysis of World Geography and Travel Geography Curriculum through the Viewpoints of Global Citizenship Education[J]. Journal of the Korean Society for Aviation and Aeronautics, 2018, 13(2):39-75.
[2]Korson C, Kusek W. The Comparison of a Thematic versus RegionalApproach to Teaching a World Geography Course[J]. Journal of Geography, 2016,115(4):159-168.
[3] 葛岳静 , 王静爱 . 北京师范大学“世界地理”活动课教学改革与实践 [J]. 世界地理研究 , 2001(03):106-111.
[4] 杜 德 斌 .《 世 界 经 济 地 理 》 编 写 中 的 几 个 问 题 [J]. 世 界 地 理 研究 ,2010,19(01):172-175.
[5] 蔺雪芹, 申玉铭, 张笑语, 王妤. 基础教育改革深化背景下高师世界地理教学优化路径 [J]. 世界地理研究 , 2016(05):167-176.
[6] 王勇 , 熊玲 . 高校核心课程“世界地理”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思考 [J]. 地理教学 , 2020(22):8-11.
[7] 黄晓军, 杨青山, 熊玲. 新时期高校世界地理教学的挑战与应对[J]. 地理教学,2020(07):9-12.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2024 年度一般课题《“一带一路”背景下世界地理课程思政教学研究》(GH24629)。
作者简介:赵海英 ,女,吉林长白人,博士,副教授,从事地理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