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桂滇黔石漠化片区乡村产业振兴金融服务模式构建与路径创新研究

作者

陈丽 王莎

百色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广西百色 533000

1 引言

桂滇黔石漠化片区作为我国生态 1 区的典型 其乡村产业振兴面临着特殊的挑战与机遇。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 然而,传统金融服务模式难以适应石漠化片区的特殊地理环境 径优化。本研究在第一篇现状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桂滇黔石漠化片 外成功经验,构建适合该区域特点的乡村产业振兴金融服务模式,并提出具体的路径创新建议, 黔石漠化片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2 桂滇黔石漠化片区乡村产业振兴金融服务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石漠化片区乡村产业振兴:指在桂滇黔石漠化地区,通过发展特色农业、生态产业、乡村旅游等适合当地资源环境条件的产业,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乡村治理有效、生态环境改善的综合发展过程。2.1.2 金融服务模式:指金融机构为满足特定区域、特定产业的金融需求而形成的服务方式、产品体系、运营机制的总和,包括金融产品设计、服务渠道、风险控制、利益分配等要素。

2.1.3 生态金融:指将生态价值纳入金融决策体系,通过金融工具和金融机制促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金融模式,包括绿色信贷、碳金融、生态补偿金融等。

2.2 理论依据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为石漠化片区构建“生态 + 产业 + 金融”的协同发展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

2.2.2 普惠金融理论:主张为所有群体,特别是农村地区和低收入群体提供负担得起的金融服务,指导石漠化片区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

2.2.3 生态价值理论:认为生态环境具有经济价值,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实现其价值转化,为生态金融产品创新提供了理论支撑。

2.2.4 产业链金融理论:强调基于产业链的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设计金融服务,为石漠化片区特色产业金融服务模式创新提供了思路。

2.3 模式构建的基本原则

2.3.1 生态优先原则:金融服务模式必须符合石漠化地区生态保护的要求,促进生态修复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2.3.2 因地制宜原则:充分考虑桂滇黔石漠化片区不同县域的自然条件、产业基础和发展阶段,设计差异化的金融服务模式。

2.3.3 多方协同原则:发挥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农户等多方主体的作用,形成金融支持乡村产业振兴的合力。

2.3.4 可持续性原则:确保金融服务模式在经济、社会和生态方面的可持续性,实现长期稳定发展。

3 桂滇黔石漠化片区乡村产业振兴金融服务创新模式设

3.1“生态 + 产业 + 金融”三维联动模式

构建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产业发展为核心、金融支持为纽带的“生态 +↑⇓+ 金融”三维联动模式。该模式将生态价值评估、产业发展规划和金融服务设计有机结合,形成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系统。

在元谋县的实践中,这一模式得到了有效体现 该县将光伏提水工程与生态修复相结合,解决了 1236 亩树林的灌溉问题,同时通过碳汇交易 据生态修复项目的碳汇预期收益,设计专项信贷产品,政府通过贴 修复与产业发展的资金闭环。该模式的运行机制包括:生态价值评 风险分担机制和收益分配机制。其中,收益分配机制可借鉴元谋 2:2′′ 比例 60%,村委会和乡镇分别占 20%),确保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的收益能够惠及当地农

3.2 基于碳汇经济的绿色金融模式

借鉴贵州省单株碳汇项目 共富贷”的经验,构建基于碳汇经济的绿色金融模式。该模式以碳汇资源 漠化地区担保物缺乏的问题。具体而 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进行精准测算, 汇流动性;三是创新碳汇金融产品, 防控机制,包括碳汇价值评估、 9.8 万余株林木,年可售碳汇 漠化片区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碳汇金融的应用范 其 合, 4⇕↓↓4÷↓↓+↓32↓↓7 的综合金融服务模式。

3.3 数字化乡村金融服务模式

借鉴山东省“农农 e 链 "”数字化农村产权流转融资信息服务平台和广西“桂信融”平台的经验,构建适合桂滇黔石漠化片区的数字化乡村金融服务模式。该模式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数字技术,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覆盖面。该模式的核心是建立统一的乡村金融服务数字平台,实现以下功能:一是农村产权数字化登记与流转,解决产权确权难、评估难、流转难的问题;二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评价,基于多维度数据构建信用画像,提高信用贷款比重;三是产业链金融服务,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农业生产、加工、销售全链条的监控和融资支持;四是金融产品超市,为农户和企业提供便捷的金融产品查询和申请服务。山东省“农农 e 链”平台通过数字凭证,将农村产权进行标准化、数字化表达,转化为金融机构看得懂、信得过、用得上的数据资产,截至目前已确认入链农户和村集体 894 户、土地 2277 亩,依托“农权 e 贷”产品发放贷款共计 8 笔 555 万元。桂滇黔石漠化片区可借鉴这一经验,结合当地实际,构建区域性的农村金融数字化平台。

3.4 产业链协同金融服务模式

针对桂滇黔石漠化片区 务模式。该模式以产业链核心企业为依托,通过 具体实施路径包括:是识别和培育 资支持;二是开发产业链专属金融产 ,由核心企业、金融机构、政府共 度和信息对称性。 p* 西北部湾 服务,就是产业链协同金融的成功案例, 3.33%,降低 138BP。这模式可进一步推广到茉 花 链

4 桂滇黔石漠化片区乡村产业振兴金融服务路径创新

4.1 生态价值转化路径

4.1.1 建立健全生态价值评估体系:联合科研机构,建立适合石漠化地区的生态价值评估标准和方法,对森林、草地、湿地等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进行量化评估,为生态金融提供价值基础。

4.2.2 完善生态产品交易市场:依托现有碳汇交易平台,扩大交易品种和范围,将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服务纳入交易范围,提高生态产品的流动性和变现能力。

4.2.3 创新生态价值实现机制:推广“碳汇+ 金融”模式,开发碳汇质押、碳汇基金等产品;探索生态补偿资金市场化运作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建立生态价值分享机制,确保农户从生态保护中获益。

4.2.4 推动生态产业融合发展:支持“生态 + 农业”“生态 + 旅游”“生态 + 康养”等融合产业发展,延长生态产业链,提高生态产品附加值,增强生态产业的金融吸引力。4.2 金融产品创新路径

4.2.1 开发特色产业专属产品:针对茉莉花、竹产业、肉牛养殖等特色产业,设计差异化的信贷产品,合理确定贷款额度、期限和利率,匹配产业发展周期。

4.2.2 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体系:在现有碳汇质押贷款基础上,开发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等产品,为生态修复和绿色产业发展提供多元化融资支持。

4.2.3 推广信用贷款产品:借鉴广西“桂惠贷”信用贷款模式,扩大信用贷款比重,通过大数据技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评价体系,减少对传统抵押物的依赖。2024 年前11 月, “桂惠贷”以信用方式投放超600亿元,金额占比近三成,展示了信用贷款的潜力。

4.2.4 创新供应链金融产品:围绕特色产业链,开发订单融资、仓单质押、票据贴现等供应链金融产品,依托核心企业信用,解决上下游小微企业和农户的融资难题。

4.3 服务机制优化路径

4.3.1 完善政银担合作机制:建立政府、银行、担保机构风险共担机制,通过财政贴息、风险补偿、担保费补贴等方式,降低金融机构风险,提高其服务乡村产业的积极性。

4.3.2 健全农村信用体系:加快农村信用信息平台建设,整合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用信息,建立健全信用评价和激励机制,为金融机构提供决策支持。

4.3.3 创新金融服务渠道:在保持物理网点适度覆盖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数字金融,利用移动终端、自助设备等延伸金融服务触角,解决石漠化地区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4.3.4 优化金融监管机制:实施差异化监管政策,对石漠化地区乡村产业金融服务实行适度宽松的监管标准;建立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效果评估机制,引导金融资源向乡村产业倾斜。

4.4 区域协同发展路径

4.4.1 建立跨省金融协作机制:推动桂滇黔三省区建立石漠化片区金融协作机制,加强政策协调、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形成金融支持合力。

4.4.2 构建区域金融市场:推动三省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探索建立区域性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碳汇交易市场和信贷市场,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4.4.3 开展区域金融创新试点:选择有条件的县(市)开展跨区域金融创新试点,如跨省产业链金融、区域碳汇交易、异地授信等,总结经验后在片区推广。

4.4.4 加强金融人才培养合作:三省区联合开展金融人才培养计划,培养既懂金融又熟悉石漠化地区产业特点的专业人才,为片区金融创新提供人才支撑。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桂滇黔石漠化片区乡村产业振兴金 模式构建与路径创新是 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考虑生态保护、产业发展和金融支持的多重目标。 基于碳汇经济的绿色金融模式、数字化乡村金融服务模式和 融资难题提供了新思路。通过生态价值转化、金融产品创新、 以有效提升金融服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促进石漠化片区乡村产业高质量 策、 度和技术保障,为金融服务模式创新提供良好环境。

5.2 展望

展望未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绿色金融的深入发展,桂滇黔石漠化片区乡村产业振兴金融服务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金融机构、政府、企业和农户的多方协同将更加紧密,生态价值转化机制将更加完善,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效率将不断提升,为石漠化片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然而,金融服务模式的创新和推广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关注金融创新的风险防控、生态价值评估的标准化、跨区域金融协同的具体机制等问题,为桂滇黔石漠化片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更加精准的金融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可持续发展金融报告 (2023)[R]. 纽约: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23.

[2] 贝多广 , 张锐 . 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J]. 金融研究 ,2022 (5): 38-52.

[3] 中国生态环境经济学会. 生态价值评估标准体系研究[M].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21.

[4] 贵州省林业厅 . 单株碳汇交易实践报告 (2024)[R]. 贵阳 : 贵州省林业厅 ,2024.

[5] 李焰 , 王琳 . 数字金融赋能乡村产业振兴:模式创新与风险防控 [J]. 管理世界 ,2023 (2): 112-127.

[6] 广西金融学会产业链金融课题组 . 产业链协同金融支持特色农业发展研究—以广西“桂惠贷”为例 [J].南方金融 ,2024 (1): 45-56.

作者简介:陈丽(1984-),女,汉族,四川绵竹人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农村财务管理。

基金项目:2023 年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桂滇黔石漠化片区乡村产业振兴金融服务模式构建与路径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23KY0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