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中国古代四大石窟雕塑教学案例

作者

陈靖

江苏省溧阳市戴埠高级中学  213331

一、前言

二、案例

【导入探究】

何为雕塑。

雕塑的内涵、雕塑的形式与创作方法,旨在构建一个适合学情的雕塑知识网。采用讲授和实物展示的方法,期间学生可以提问。这是有效探究的基本条件。

【新知探究】

(一)直观感受

多媒体赏析作品,获得鲜活的视觉感受,积累视觉经验。

需要尽可能多、广、精的作品,从文明古国到现当代雕塑,使学生在刚刚建立起来的抽象雕塑知识网内填入形象的图像,充实了知识网,产生了探究的欲望。在欣赏作品的时候可以着重关注自己喜欢的类型,并在欣赏结束后交流感受。

例如:

感受 ① “哇!这些就是中国古代石窟雕塑,太宏伟壮观了,古人真了不起,我想知道是怎么完成的!”

感受 ② “有的佛像庄严肃穆,有的婀娜又不乏端庄,为什么要这么做?”

感受 ③ “佛像造型感觉差不多,但又有很大不同,为什么?”

交流感受是为了让学生带着疑问展开下一步探究。

直观感受是有效探究的必要条件。

(二)展开探究

1. 时空定位:雕塑的历史背景与地理位置

明确各石窟寺的地理位置,了解石窟寺的历史背景,思考并讨论: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对石窟寺的形成有无影响?

(1)查看各石窟的地理位置,用有趣的方式记忆。

例如:

师问:各大石窟所在的现代省份在哪里?像什么形状?石窟在这个形状的什么部位?

观察 ① :“甘肃像立起来奔跑的小狗,敦煌石窟在狗鼻子的位置”;

观察 ② “麦积山石窟在狗尾巴下面,肛门的地方”;

观察 ③ “山西像一只茄子,云冈石窟正好形成了茄子的柄”;

观察 ④ “河南像一条小海鱼,龙门石窟在鱼眼睛的位置”。

一系列天马行空的想象,使学生乐不可支,牢牢掌握了相关地理信息,在脑海中为作品构置了一个空间定位,对作品的认识渐渐清晰,为接下来的探究思路提供了便利。

(2)了解各石窟兴建的时期,作简要说明。

画出石窟始建、兴盛与衰亡的时间轴线图,与地理位置、历史知识一起考虑,启发学生思考:这些石窟始建、兴盛在某事某地,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吗?

时间定位使得学生在探究作品时,不得不考虑当时的时代背景与人文地理,接下来的探究就可以越来越深入了。

(3)用故事串联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朝代更迭,着重前秦、后秦、北魏。

有趣的故事巩固了学生脑海中的作品的时空定位,更深刻理解了作品

(4)思考并讨论: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对石窟寺的形成有无影响?

及时抛出问题供学生探究,经过以上引导,答案水到渠成,高效课堂目标初步实现。

2. 理性认识:阅读思考

阅读第 11 课中国古代宗教雕塑部分课文和课前准备的材料并仔细观察图像资料,运用学到的专业术语及专业知识讨论以下问题:

(1)各时期、各地区佛菩萨在造型上何特征与区别?结合你的历史知识,谈谈历史背景对雕塑风格的形成有无影响?

师启发学生先说一说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发现 ① :“北魏云冈造像雄伟高大、长目高鼻,带有印度健陀罗造型风格”;

发现 ② :“北魏龙门造像秀丽敦厚、鼻如悬胆,有文士风度,汉化明显,反映佛教雕塑艺术风格进一步本土化”;

发现 ③ :“北魏、西魏麦积山彩塑秀骨清像、敷彩素淡典雅”;

发现 ④ :“唐代菩萨温静端庄、肌肉丰腴、仪容俊美,敷彩艳丽和谐”

师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并给出丝绸之路图像资料、魏文帝改革、魏晋玄学、盛唐大气磅礴的时代风范及审美观、佛教中佛与菩萨的职能区别等资料,学生再自主结合其它各类材料,很容易得出结论:

结论 ① :“北魏时期云冈造像主要发生在孝文帝迁都、北魏汉化前,所以带有明显的外来特征,造型取材鲜卑族特征与印度健陀罗风格;北魏龙门造像主要发生在迁都后,所以明显汉化”;

结论 ② :“北魏西魏麦积山所处地理位置在丝绸之路东段,与中原文化的交流是频繁的, 在这种交流中,内地南朝秀骨清像的造像风格传到了麦积山;

结论 ③ :“盛唐菩萨不似于庄严佛像,根据职能不同,可以有较多多世俗化特征。”

(2)从时间顺序看,历代佛、菩萨的造型有何变化趋势?你觉得这种趋势意味着什么?

给出各时期佛教造像比较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细节:从面容、身体特征到衣饰式样,再到其它各类装饰,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逐渐本土化。

这个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会有效阅读与有效思考,这是高效美术鉴赏课堂的灵魂。没有理性的认识和理论的高度,前面的探究都是徒劳。

【深入探究】

深入鉴赏,思考讨论

(1)你对佛菩萨造型的哪些部位比较感兴趣?请描述一下。(2)从(1)你是否能归纳出佛教造像的规律?(《佛教造像量度经》;三十二相、八十种好。)(3)与我们平时见到的写实求真的风格相比,你觉得佛教造像属于什么风格?(理想化的造型风格)(4)你认为最理想的佛或菩萨的造型应该是什么样的?找出一幅你认为最符合你的审美观的作品试作说明。

【探究延伸】

1. 说说你所看到的当代人对宗教艺术或宗教的态度,谈谈你的看法。

2. 结合释迦牟尼的故事谈谈你所理解的佛教精神是什么?

三、总结

学生顷刻间恍然大悟:原来美术鉴赏是这样的研究的!

有效阅读与有效鉴赏,是高效美术鉴赏课堂的灵魂。有效阅读与有效鉴赏不是空口白话、一蹴而就的,学生要学会从浩如烟海的材料中获取蛛丝马迹,化成有效信息,这需要大量知识与经验的累积,还需要有十分老道的视觉观察能力,所以说有效鉴赏课堂任重道远。

作者一姓名:陈靖;性别:女;出生年月:1974.10 ;籍贯:江苏溧阳 民族:汉;最高学历:研究生;目前职称:中学一级;研究方向:美术教育、美术史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