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广西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强桂战略研究

作者

李延

陕西师范大学教师发展学院  710062

一、概况

广西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和《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部署要求,发挥区位优势、突出开放特色,着力打造面向东盟的教育开放门户。这对广西教育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培养一批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教育人才,助推广西建设面向东盟的教育开放门户。而完善的研究生法律体系是保障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目前广西的研究生教育法律体系仍然不够健全。

二、广西研究生教育法律体系存在问题

(一)地方法规制定的前瞻性不足

由于目前无国家统一的研究生教育立法,《学位法》对研究生教育的规定寥寥无几。地方政府在制定研究生教育法规时,往往更多关注当前的热点问题,而忽视了长远发展的需求。这导致法规内容缺乏前瞻性和系统性,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教育环境。现有的法规内容主要集中在招生和奖助,而对研究生培养质量、导师职责、学科建设和国际化等方面的关注度不足。这种不均衡的法规布局使得研究生教育在某些环节上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影响了整体教育质量的提升。

(二)法规实施的监督机制不健全

现行的立法监督机制不够完善,《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的强制力较弱,缺乏有效的评估和反馈渠道,导致研究生教育法规规章执行情况难以实时掌握和调整。尽管广西出台了一些地方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部分规定未能得到有效落实,导致政策效果大打折扣。一些重要的政策文件在基层执行时,因为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或监督机制,导致高校在执行过程中存在“打折扣”现象。

(三)部门之间的协同治理不紧密

研究生教育涉及多个部门,如教育、财政、人事等,各部门仍然习惯于依据已有研究生教育政策来执行,而忽视了研究生教育协同治理的作用,大量的研究生教育管理仍然依靠行政命令去执行。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不够紧密,导致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脱节现象,影响了整体效果。

三、研究生教育在统筹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中的作用

深入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对于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化改革,实现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目标具有深远意义。我们认为应以研究生教育为先导,促进一体化发展。

首先,发挥推动教育创新发展的作用。通过开展前沿性科研项目与跨学科研究,探索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为本科教育和职业教育提供改革示范,进而带动整个教育体系的创新发展。在研究生教育中推行的 “项目驱动式” 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其次,发挥助力科技创新突破的效能。研究生作为科研主力军,在科技创新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与较强的创新能力,能够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及技术开发等领域取得创新性成果。

最后,发挥促进人才队伍建设的功效。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所培养出的研究生不仅具备深厚的学术造诣,还拥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与国际视野,能够满足国家对各类高端人才的需求。

四、法律体系下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建议

为了适应新时代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推动知识生产型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成为广西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促进知识生产型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并推动广西的强桂战略的实施。

(一)加强校企协同,实现产研融合

知识生产型研究生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实践基础的支撑。唯有将高等教育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方能造就更具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的研究生人才。

一是促进产研深度融合。广西高校应与本地企业构建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拟定合作计划与目标。双方可通过签订合作协议、成立联合研究中心等方式,保障合作的持续性与深度,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与就业岗位。广西可通过搭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提供更优质的科研条件与设备支持,推动产学研合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企业导师制度,鼓励企业专家参与研究生的指导与培养工作,让研究生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推动科研成果转化。

广西高校应加大对科研成果转化的支持力度,激励高校教师和学生积极投身科技创新项目。通过专利转让、技术转移、成果推广等途径,促进科研成果的应用转化,实现知识产权的价值转化。

三是加大行业赋能调研。广西高校需密切关注行业发展趋势与用人需求,定期开展行业调研,洞悉行业对知识生产型研究生人才的需求状况。强化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教育行政部门应制定相关政策,为高校与企业合作提供便利条件与支持。

(二)优化保障机制,提升培养质量

为保障知识生产型研究生人才的培养质量,需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广西高校应建立健全研究生评价体系,强化对研究生的管理与考核,注重科研成果产出及学术影响力评估,对优秀研究生给予更多奖励与支持,淘汰培养质量不达标的研究生,确保培育出具备高水平科研能力的优秀人才。知识生产型研究生人才需具备深厚的国际化背景与广阔视野,以适应并融入全球化科研环境。广西高校应加强与国外高校的交流合作,推动研究生国际交流,增加国际合作交流机会。

高校应完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强化对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的监控。定期开展课程评估、中期考核、学位论文抽检等工作,及时察觉并解决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强化外部质量监督评估。政府和社会应加强对研究生教育的质量监督评估,教育主管部门定期组织开展学科评估、专业学位水平评估等工作,并发布评估结果,以引导高校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

(三)加强立法工作,确保协同合力

广西应加快制定专门面向研究生教育的地方性法规,形成完整的地方法规体系,使各环节均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与支持。在法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大对研究生培养质量、导师职责、学科建设以及国际化等方面的政策执行力度。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强化对上级研究生教育政策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政令有效落实。政府部门应构建多部门协调机制,增进教育、财政、人事、科技等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确保研究生教育政策与法制在执行过程中协同联动。

五、结语

为了强化广西的强桂战略,促进知识生产型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本研究通过深入研究党中央对广西工作的重要要求,探索知识生产型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以激发研究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科研成果转化应用能力,培养符合国家和广西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 谢梦 , 童颖之. 跨学科与博士生培养: 美国顶尖研究型大学社科类人才培养研究 [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 2022, 43(1):96-107.

[2] 任珂 . 知识转型背景下教育博士培养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C]// 全国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论坛.2013.

[3] 孙京江 . 我国高科技人才培养与问题研究 [D]. 太原科技大学 [2024-09-13].

2024 年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知识生产型文科博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项目编号:JGY2024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