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新教材背景下义务教育英语新修订版教材的使用对策分析
张庆新
南宁师范大学 广西南宁 530001
一、引言
2022 年发布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对英语课程提出了全新要求,自 2024 年秋季学期起,贴合新课标的新修订教材逐步投入使用。教材作为课程实施的关键载体,其变革对教学产生深远影响。外研版义务教育英语新修订版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在内容编排、理念渗透等方面均有创新,如何有效运用该教材,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成为教育工作者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此,本文将深入分析新教材的特点,主要以外研版新教材为例,剖析当前中小学外语教师在使用新教材时出现的问题以及所面对的挑战,并提出新教材使用对策,以期为新教材的使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外研版义务教育英语新修订版教材的特点
与外研版旧教材相比,外研版新教材在内容编排和理念渗透等方面都有了创新,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1)立足核心素养,坚持立德树人;(2)聚焦主题意义,突出单元整体教学;(3)传统文化深度融入,强调文化自信,深入分析新教材的特点。
(一)立足核心素养,坚持立德树人
新课标中指出,英语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方面[1]。新教材以此四大核心素养为目标,在语言能力上,设置多样的听说读写活动,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水平;注重文化意识培养,引导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理解多元文化,尤其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播,注重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通过开放性问题、批判性思考任务等培养学生思维品质;还设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活动,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此外,新教材的内容中无不体现着育人价值,以立德树人为编写原则。教材中每个单元中都涉及一个主题,由主题延伸出主题意义,而主题意义就体现出了育人价值。比如,在新教材外研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2 Helping at home,本单元以家务劳动为主题,主题意义是让学生体会和家人一起劳动的乐趣,学习关心和体谅家人。让学生在学习英语内容的同时,认识到主动承担家务的重要性,培养热爱劳动和关爱家人的意识。由此可见,新教材作为承载鲜活语言素材的最为规范的样本 [2],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和实现立德树人不可或缺的载体。
(二)凸显主题意义,聚焦单元整体教学
新教材本着立德树人、启智增慧的原则,聚焦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三大和主题范畴,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语言素材,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新变化。每个单元都以主题为引领贯穿课程内容六要素,教学板块划分明确,均由指向主题意义探究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的英语学习活动观相互关联。新教材以主题意义为主线进行单元整体设计,每个单元围绕特定主题展开,各板块内容紧密关联,从知识输入到输出形成完整学习链条。在外研版小学教材中,各个学习单元均分为八个板块,分别为预热激活(Get ready),基础学习(Startup),拓展阅读(Speed up),语言运用(Fuel up),项目实践(Hit it big),总结反思(Wrapup),形成性评价(Check it),知识拓展(Let’s explore)。整个学习过程分为“理解- 发展-实践”三个环节,从特定的视角聚焦单元主题,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发展。因此,新教材的编写落实了新课标中的课程理念,以主题为引领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对单元主题意义的关注,形成“认知—体验—实践”的连贯认知 [3]。
(三)传统文化深度融入,强调文化自信
新教材在多个单元主题中巧妙融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研读发现,这些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显示在教材的各个主题单元以及活动中。比如,在外研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教材中,涉及的传统文化元素主要体现为中国传统器具(比如毛笔)、古诗词(比如《木兰诗》《乡村咏怀》等)、一些其他中国文化元素(如中国国宝熊猫、寿桃、灯笼、水墨画、中国结等)。由此可见,新教材的编写融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通过教材内容和插图的设置 , 让学生在受到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 , 建立起文化自信,驱动他们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例如品读《木兰诗》,可以让学生建立起与国家同命运、共奋斗的意识, 将爱国主义情怀深植于自己的血液中;《乡村咏怀》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中国文化和诗歌艺术,同时也能够启发学生对内心宁静和平和的思考和追求,由此实现对中国文化中优良精神品质的传承。这样的编写特点能够使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认识到文化的多元性,学会尊重不同文化,在英语学习中形成正确的文化观和价值观,提升文化意识。
三、教师使用外研版新教材挑战面临的挑战
新修订的英语教材正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投入使用已有近一年的时间,与之前的教材相比,教材内容发生了较大变化,比如:教材内容编排更加紧凑、单元容量增加等。这些问题在农村地区及基础薄弱地区的表现尤为突出,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与学生兴趣。
(一)教材内容与学生基础的适配性失衡
新教材在知识容量与难度设计上,与农村地区学生的认知起点存在显著差距。对于贫困县及零基础学生而言,教材词汇量大、知识点密度高,且部分内容脱离农村生活实际,导致学生刚接触便陷入“入门难”的困境。有一线教师反馈,学生常因无法快速消化教材内容而产生畏难情绪,甚至丧失学习兴趣,形成“学不进、跟不上”的恶性循环。这种适配性不足,本质上反映了教材在兼顾城乡差异、区域教育不均衡方面的局限性。
(二)教材知识体系的编排对教学实施构成挑战
部分教师反应新教材呈现出“容量过大、知识点分散”的特点,使得教师在有限课时内难以实现系统性教学。部分学校每周仅 3 节英语课,教师不仅需完成既定教学任务,还要应对学生对基础知识点的理解障碍,导致“教学任务无法完成,更别提熟练掌握”成为普遍现象。同时,教材中“淡化语法”的编排导向,与学生实际需求形成矛盾——许多学生因缺乏系统的语法支撑,连课本中的基础句式都无法正确理解,进而影响语言输出与阅读能力的提升。
(三)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与教材要求的落差显著
阅读作为英语学习的核心技能,在新教材中占比颇高,但农村学生在阅读方面的问题集中显现:由于词汇储备不足、语法基础薄弱、文化背景知识欠缺,学生对教材中的语篇内容理解困难,难以把握文本逻辑与深层含义。教师在有限课时内,既要解决基础语言知识问题,又要提升阅读策略与思维能力,教学压力倍增,且难以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四、新课标新教材背景下义务教育英语新教材的使用对策
根据新教材的特点,结合中小学外语教师在使用新教材面对的挑战,本文从如下三个方面,提出义务教育英语新教材的使用对策。
(一)立足区域实际,推进教材内容的弹性处理
新教材的普适性与农村学生的特殊性之间的矛盾,需通过“教材本土化”破解,即在不偏离新课标核心要求的前提下,对教材内容进行针对性调整,降低认知门槛。教材内容的弹性处理首先体现在知识层级的筛选上,教师需要深入分析教材内容的认知难度与逻辑结构,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分层、筛选或重组。对于超出学生最近发展区过远或关联度低的内容,可适当简化、延后或补充铺垫性材料。教师应坚信,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不以多少论成败[1]。教师需要确保学生能够理解课本中的基本语篇,拓展选学内容面向学有余力的学生。例如,在外研版小学英语新教材中的Let’s explore 板块,需要注意的是,新教材将其设置为选学部分,教师通常也会将其安排在最后一个课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简化教学。其次,当教材提供的活动同质化过于严重时,教师也可依据关联性与发展性原则,在不影响连贯性和整体性的前提下,删除部分功能类似的活动[4]。因此,教师在使用新教材时,还需仔细研读教材,充分备课,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来进行教学。
(二)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单元整体教学通过整合内容、关联生活、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连贯的语境中理解语言、运用语言,不仅能降低学习难度,更能让学生感受到英语学习的意义和乐趣,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这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尤为重要。依据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围绕单元话题探究单元主题,并围绕单元主题组织教材内容 [5]。因此,教师在使用新教材时,应立足单元整体教学,整合单元内多个语篇的主题和内容,梳理子主题,构建由单元主题统领、内容相互关联、逻辑清晰的完整教学单元。比如:外研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4 Wonderfulseasons 中,主题为季节的变化与特征,各个语篇分为四个子主题,即“认识四季的特征”“体验四季的更替”“了解不同地区的季节差异”“分享四季的美好”。通过四个子主题展开对单元主题的探究,引导学生逐步建构起单元主题意义。这样的主题探究推进模式,从根本上保障了整个单元不会偏离主题,同时也避免了教师孤立地教授语言知识,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习英语的积极性。由此可见,在使用新教材时,教师应注重挖掘单元的主题意义并提炼子主题,找到激发学生兴趣点的教学策略,从而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
(三)深挖传统文化元素,培养学生文化意识
新课标强调文化意识的培养,在新教材的教学中应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做到能落实好课标要求,又能让学生在文化认同中增强学习自信,理解英语作为跨文化交流工具的意义。前文提到,新教材中涉及了大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具体可以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来进行教学,比如,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可通过对比不同语言背后的文化习俗、价值观念等,如在外研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 5 We are family 这一单元中涉及到了家庭观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中式家庭观念强调家族集体荣誉感与西式家庭观念注重个体独立性的差异进行对比,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中西方文化的多样性。通过对比,学生能够清晰看到中西两种文化的独特魅力与差异,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同时培养对多元文化的尊重与理解,提升文化意识。由此可见,教师在使用教材时,需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材的内容选择、载体形式及呈现方式等原则;在分析教材时,应提高对教材所融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敏感性,准确识别其文化内涵,并推断其设计意图,以促进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6]。
五、结论
综上所述可见,外研版义务教育英语新修订版教材以核心素养为导向,通过主题引领的单元整体设计与传统文化融入,为落实新课标要求、实现立德树人目标提供了重要载体。然而,在实际使用中,教材与农村及基础薄弱地区学生的适配性问题、知识体系编排与教学实施的矛盾、阅读能力培养的落差等挑战依然突出。针对上述问题,教师需立足区域实际,通过教材内容的弹性处理实现“因材施教”;以单元整体教学为抓手,整合主题意义与语言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元素,通过对比教学等方式培养学生文化意识与自信。这些对策的核心在于平衡教材的普适性与学生的特殊性,让新教材真正服务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未来研究可进一步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深化对教材本土化改编、差异化教学策略的实践探索,为推动义务教育英语教育均衡发展提供更具操作性的参考,助力新教材在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张宏丽 . 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英语教材编写思路与使用建议——基于四个版本三年级上册新教材的分析 [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 基础教育版 ),2025(03):69-74.
[3] 穆园园 .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英语新教材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研究 [J]. 校园英语 ,2025(04):30-32.
[4] 徐欣烨 , 陶婷婷 , 古海波 . 新教材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师的教材使用策略 [J]. 小学教学研究 ,2025(15):8-10+32.
[5] 张宏丽 . 落实核心素养:学为中心的小学英语新教材编写与使用建议 [J]. 基础外语教育 ,2024(06):9-17+108.
[6] 陈则航 , 林益敏 , 冯志鑫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新教材的路径分析 [J]. 英语学习 ,2024(11):4-10.
基金项目:2024 年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小学教育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研究》(编号JGY2024262)。
张庆新(1972.12-),男,广西宁明县人,汉族,现为初等教育学院副教授,大学本科,主要从事中小学外语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