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精神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的弘扬及价值
田芸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18
延安,这片黄土高原上的红色圣地,孕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它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克敌制胜的精神密码,更是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精神动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深入挖掘延安精神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的传承与弘扬,深刻理解其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具有重大意义。
一、延安精神的丰富内涵
延安精神形成于 20 世纪 30 至 40 年代,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
(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灵魂,它指引着中国共产党人在复杂的革命环境中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不迷失方向。在延安时期,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党坚定地团结带领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同时明确提出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治目标,形成了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政治方向。这种政治方向体现了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无论环境多么艰苦,始终坚守革命必胜的信心,成为引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延安精神的精髓。针对党内曾经存在的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等错误倾向,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发表《实践论》《矛盾论》等著作,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推动全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要求从实际出发,理党在根据地实行的土地改革、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等,都是根据中国国情制定的正确策略。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辅相成,既反对盲目照搬理论,也反对脱离实际的主观主义,为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提供了思想基础。
(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延安精神的本质。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明确提出“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并将其贯穿于革命实践中。例如,开展大生产运动解决群众温饱问题,推行“三三制”政权建设保障人民民主权利。毛泽东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发表《为人民服务》的演讲,强调“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使党与人民群众形成了血肉相连的关系。这种宗旨意识体现为党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以人民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衷心拥护。
(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特征。面对国民党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延安根据地面临严重的物资匮乏。党领导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垦荒地、发展工业,实现了粮食和日用品的自给自足。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到普通战士,都带头参加劳动,住窑洞、穿补丁衣服、吃粗茶淡饭,形成了艰苦朴素、奋发图强的优良作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仅是克服物质困难的手段,更是一种精神力量,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逆境中勇于拼搏、不向困难低头的革命意志。
(五)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集体主义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密码。在延安时期,八路军战士将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老百姓用小推车推出淮海战役的胜利,这种汇聚各抗日力量共同抗敌、军民团结一心的精神构筑起抵御侵略的铜墙铁壁。在延安时期,集体主义精神既体现在重大危机面前的举国同心,也渗透在日常工作中的团结协作;既彰显于国家紧急关头的攻坚克难,也闪耀在军民一心的互帮互助。当每个人都主动融入集体、服务集体,就汇聚成一股不可阻挡的时代洪流,劈波斩浪一往无前的强大力量。
(二)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
勇于创新精神是延安精神的在革命实践中形成的鲜明特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展现出极强的创新意识与开拓精神,在理论、制度、军事等多个层面实现突破,为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理论创新方面: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撰写《矛盾论》《实践论》等著作,系统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持久战战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等,打破了苏联革命模式的桎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理论体系。制度创新方面:在抗日民主政权中实行“三三制”原则,团结各阶层力量,打破了传统政权的阶级垄断,开创了根据地民主政治的新模式,为后来的人民民主专政奠定了基础。军事创新方面:面对日军优势兵力,中国共产党创造地提出了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等灵活战术,在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变被动为主动,最终赢取战争的胜利。
二、延安精神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特征相契合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长期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出来的独特路径和成功经验。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特征与延安精神的内涵高度契合。
(一)与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特征相契合
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能在人口规模远超所有发达国家总和的前提下推进,根本在于继承了延安精神中“为了人民、实事求是、团结奋斗、自力更生”的基因。一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建设面临着资源、环境、社会治理等诸多挑战,需要全体人民凝心聚力、共同奋斗。延安精神中蕴含的团结奋斗、自力更生精神,能够激发全体人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汇聚起推进现代化建设的磅礴力量。二是从延安时期“小米加步枪”的生存智慧,到现今“超大规模市场 ”的发展优势,中华民族在人口规模带来的挑战与机遇面前,唯有坚持群众路线的方法、实事求是的态度、艰苦奋斗的作风,才能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走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道路。这既是延安精神的时代延续,也是中国对人类现代化理论的独特贡献。
(二)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特征相契合
延安精神与中国式现代化中“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的契合,本质上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价值追求与实践逻辑的统一。延安精神为共同富裕提供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引领、“艰苦奋斗”的精神动力和“实事求是”的方法论指导,而共同富裕则将延安精神的核心理念转化为新时代的发展目标,推动其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中焕发新的活力。两者的结合,既彰显了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历史根基,也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提供了精神支撑和实践遵循。
(三)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特征相契合
延安精神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契合,本质上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物质变革”与“精神锻造”辩证关系的延续。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物质极度匮乏的条件下,既通过“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大生产运动发展物质基础,又通过延安文艺座谈会、理论学习等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了两者的动态平衡。正如延安时期以精神力量破解物质困境,当代中国正以延安精神为滋养,在推进现代化过程中坚守“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既让人民享有更丰富的物质财富,也让民族拥有更深厚的精神底蕴,最终实现“强国”与“强魂”的统一。这既是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对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四)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特征相契合
延安精神与中国式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二者均主张在利用自然中保护自然,通过自主创新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而非依赖牺牲生态换取短期利益。南泥湾大生产中,部队推广“轮作休耕”“兴修梯田”等技术,既提高粮食产量,又减少水土流失,体现了“人与自然协同发展”的朴素生态观,本质上从革命时期“在生存中保护自然”到当代“在发展中敬畏自然”,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不同历史阶段对发展本质的深刻思考,始终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以规律为准则”的价值主线。唯有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态度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永续共生,书写人类文明新的篇章。
(五)与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特征相契合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坚持独立自主的民族解放道路,通过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实现合作共赢。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和平发展,本质上是为了为国内发展创造稳定的外部环境,同时通过自身发展为世界和平贡献力量。这不仅是不同历史时期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体现,也以通过和平方式实现发展,强国的目标是为人民谋福祉而非统治世界。这种价值理念为全球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的现代化路径选择,打破了西方中心主义的话语垄断。
(三)延安精神的重大价值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根据地建设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崇高精神风貌与高尚思想品格。这一精神虽诞生于特定的历史阶段,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升华,具有跨越时空的永恒价值与时代生命力。
(一)延安精神具有恒久的精神价值。延安精神蕴含的坚定信念、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核心内涵,超越了地域与时代的局限,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追求真理革命精神的集中体现。延安精神不仅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象征,更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延安精神所承载的理想与信念,跨越时空产生深远影响,始终是激励人们奋勇向前的强大精神动力。
(二)延安精神具有深刻的时代价值。延安精神它扎根于黄土高原,在民族危亡、革命事业艰难推进的关键时刻,高举抗日救国和解放人民的伟大旗帜,孕育出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密切联系群众等宝贵精神品质,成为指引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灯塔。2021 年 9 月,延安精神被纳入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这对当代中国的发展和世界和平进步具有重大意义。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延安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不懈奋斗。如今,中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大力弘扬延安精神,有助于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昂扬的斗志和扎实的作风推动国家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三)持续从延安精神中获取奋进力量。尽管时代变迁,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革,但延安精神的价值历久弥新,并未因岁月流逝而褪色。在当代中国,延安精神依然焕发着强大生命力,其蕴含的坚定理想信念、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高度契合,为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凝聚民族力量提供了坚实的精神支撑。
参考文献:
[1] 党的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 习近平 : 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N]. 人民日报,2023 年2 月8 日
[3] 习近平: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处理好若干重大关系[J].《求是》,2023 年19 期
[4] 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第1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 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第2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上册)[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