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填充墙砌体植筋施工技术
朱教杰
东柯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湖北大冶 435100
引言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框架结构、框剪结构等建筑形式广泛应用,填充墙在建筑物中起到分隔空间、围护等作用。填充墙与主体结构的可靠连接是保证建筑物整体性能的关键环节,而植筋技术能够有效实现填充墙与主体结构之间的连接,增强结构的整体性和抗震性能。植筋施工技术通过在既有混凝土结构中钻孔、注胶、植入钢筋,使钢筋与混凝土之间形成可靠的粘结锚固力,从而满足填充墙砌体的受力要求。因此,深入研究建筑填充墙砌体植筋施工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工程概况
某建筑总占地面积约 57643.42m2,该项目采取了填充墙砌体结构设计,砌体填充墙以加气混凝土砌块为主,综合考虑项目实际用途,以及填充墙不具备承重能力等情况,提出运用填充墙与主体结构拉结筋方式(植筋施工技术),达到增强墙体的稳定性、抗震能力和抗震性能,并保证建筑物稳定性、承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根据设计要求,做好主体结构施工阶段预埋作业。
2 建筑填充墙砌体植筋施工技术要点
2.1 选用植筋胶
(1)植筋胶粘结强度直接决定着钢筋与混凝土基层之间的粘结性,一般情况下,该材料粘结强度≮ 15MPa。在选用植筋胶时,也要考虑抗压强度、抗拉强度以及抗剪强度等性能指标,影响着植筋胶承载能力以及稳定性。(2)植筋胶化学反应时间,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反映其快速固化特性;例如,当基层温度未超过 -5~0∘C 范围时,植筋胶初凝时间不超过 20min,最终固化时间不超过5h。因此,在后续施工过程中要重视植筋胶化学反应时间控制,使其各项性能完全符合规定标准。(3)处于高温、高湿等恶劣环境条件下,植筋胶具有较强的耐湿热老化性能,可以更好地保证其粘结强度,降低环境因素对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
2.2 测量放线
(1)以设计要求为标准,选在结构混凝土墙柱部位进行测量放线,同时在地面精准弹出墙身线、填充墙立边线以及门洞口线等,以保证后续施工准确性。(2)同时参照既有砌块排列图纸,现场核对结构墙、梁等部位是否与图纸所示相一致,确认无任何问题后,再相应部位进行测放线。(3)综合考虑后续穿墙施工便利性,选用从高处向下吊线测量方式,并在梁柱上明确标记洞口边线。2.3钻孔施工(1)钻孔施工前,需要定位植筋孔,选用高精度激光测量仪器,并参照设计图纸,精准定位各植筋孔所在位置,将孔位精度偏差控制在 ±1mm 以内,确保植筋孔精度符合后续加固施工要求。(2)墙体厚度不同,对钻孔直径要求也存在一定差异。通常情况下,钻孔直径应大于植筋直径;若所选钢筋直径为 20mm ,钻孔直径控制在
范围内。同时根据墙体实际厚度,以及加固设计要求,确定钻孔深度。(3)钻孔操作过程中,施工人员要注重对钻头速度的控制,避免钻速过快而导致基材遭受损伤,以保证钻孔施工质量。
2.3 植筋孔清理
(1)待上述各项工序全部结束后,即可开展植筋孔清理作业,可在高压空气吹扫技术完成初次清理作业基础上,并使孔壁干燥度、孔内含水率达到规定要求后,即可开展植筋孔二次清洁,目的是将可能存在的微量水分从植筋孔内完全去除。(2)根据植筋孔直径,选择尺寸符合其情况的清洁工具,通过有效物理清理,提高孔内整体度。例如,植筋孔直径未超过 25mm ,所使用清洁刷直径不得大于孔径,避免清洁刷尺寸不合适而影响其在植筋孔内部旋转灵活性,以保证植筋孔清洁效果。(3)待上述清洁操作结束后,可以采取目视与手感触摸相结合的检查方式,以确认植筋孔内是否仍有杂质或异常湿润感。或者借助超声波检测仪器,定量评估孔壁整洁度,确认其是否符合施工要求,清洁作业必须严格按照规范流程开展植筋孔二次清洁作业,保证每次孔内清洁到位,清洁度均与规定标准相符合。
2.4 钢筋插入与固定
(1)钢筋插入作业开展前,施工人员需要再次确认孔壁清洁度、孔内干燥度是否达到规定标准,经检查,且无任何问题,方可准许开展钢筋插入与固定作业。(2)对钢筋表面进行预处理,主要对其除锈,并检测钢筋表面粗糙度,确认其是否达到规定标准,以提高粘结性能。垂直插入钢筋时,施工人员要注重该环节钢筋插入垂直度的控制,避免垂直度控制不到位而导致偏差过大,导致钢筋未精准插入孔的中心位置,降低结构应力集中问题发生的可能性。(3)依据结构设计和施工图纸,控制钢筋外露长度,为提升后续结构连操作便利性,其预留长度不少于 100mm 。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固定装置,提高钢筋抗拉强度,起到增强工程建设期间钢筋结构稳定性的作用,例如,钢筋抗拉强度达到 500MPa 时,检测固定装置夹持力,最小不低于 355kN,适宜选用利于提升施工便捷性,以及满足可调节需求的固定装置,使不同直径、不同长度的钢筋均能得到有效固定。(4)待钢筋插入与固定工序结束后,可以选用高精度测量仪器监控钢筋所在位置,及其垂直度,实时掌握钢筋固定状态,以保证各项参数与设计要求相一致。
2.5 养护
植筋完成后,应按照结构胶的使用说明进行养护。在养护期间,应避免植筋部位受到水浸、高温、振动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常温下结构胶的固化时间为24-48 小时,待结构胶完全固化后,方可进行填充墙砌体的施工。
3 植筋施工质量控制
3.1 材料质量控制
对钢筋和结构胶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钢筋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设计要求,结构胶应具有产品合格证、检测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进场后,应对钢筋和结构胶进行抽样复检,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同时,要加强对材料的储存管理,钢筋应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场所,避免锈蚀;结构胶应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进行储存,防止受潮、变质。
3.2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对各施工环节的质量检查和监督。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施工工艺和操作规程进行施工,每道工序完成后,应进行自检、互检和专检,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对定位放线、钻孔、清孔、注胶、植筋等关键工序,应加大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和纠正质量问题。同时,要做好施工记录,包括植筋位置、钢筋规格、钻孔深度、注胶量、植筋时间等,以便追溯和检查。
3.3 检测与验收质量控制
植筋施工完成后,应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检测和验收。检测方法主要有非破坏性检测和破坏性检测,非破坏性检测可采用拉拔试验,检测植筋的锚固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抽样数量应符合规范规定,一般按植筋总数的 1% 进行抽检,且不少于 3 根。若检测结果不合格,应加倍抽检;若仍不合格,则应对该批植筋进行返工处理。验收时,应检查施工资料是否完整、准确,植筋的外观质量是否符合要求,锚固力检测结果是否合格等。
结束语
建筑填充墙砌体植筋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填充墙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性能和建筑物的整体安全。通过掌握植筋施工原理、严格遵循施工工艺流程、把控施工要点、加强质量控制以及妥善处理常见问题,能够有效保证植筋施工质量,提高建筑工程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参考文献
[1] 侯维杰 . 建筑填充墙砌体植筋施工要点 [J]. 江苏建材 ,2024,(03):96-98.
[2] 黄伟 . 建筑填充墙砌体植筋施工技术要点探析 [J]. 房地产世界 ,2020,(20):72-73.
[3] 李 彩 虹 . 建 筑 填 充 墙 砌 体 植 筋 施 工 技 术 分 析 [J]. 建 材 与 装饰 ,2019,(08):27-28.
[4] 孙晓波 . 浅谈植筋法在建筑填充墙砌体施工中的应用 [J]. 中外企业家 ,2019,(04):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