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创新与实践
白妍妍
石家庄市栾城区兴安大街小学 051430
一、引言
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石学科,它不仅承载着工具性的交际功能,更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过去的小学语文课堂,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讲解、轻实践”、“重课本、轻拓展”的现象,将生动的语言文字分解为孤立的字、词、句、篇进行机械训练,导致学生兴趣寡然,综合运用能力薄弱。《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其内涵包括“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四个方面。这一纲领性文件的出台,为我们的教学实践指明了新的方向:语文教学必须超越传统的窠臼,走向一条以学生为主体、以生活为源头、以素养为旨归的创新之路。
二、传统教学的反思与核心素养的内涵
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模式,将文本剥离其具体语境,进行过度分析和标准答案式的解读,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化思考和审美体验。学生或许能熟记成语典故,却难以在生活对话中得体使用;或许能分析文章结构,却无法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这种“高分低能”的错位,凸显了教学与素养培养的脱节。
核心素养理念正是对此的纠偏。它强调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实践性和情境性。文化自信是价值导向,引导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关注参与当代文化;语言运用是核心基础,要求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发展听说读写能力;思维能力是关键提升,注重培养直觉、形象、逻辑、辩证和创造思维;审美创造是内在涵养,旨在让学生感受、欣赏、评价美,并表现和创造美。四者环环相扣,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了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
三、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实践策略
基于上述理解,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四方面策略:
(一)创设真实情境,活化语言运用 语言的生命在于运用。教师应巧妙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真实任务情境”,让语言学习“活”起来。例如,教学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时,不再局限于分析写作顺序和修辞手法,而是设计“我是小导游”的任务:学生需熟读课文,搜集相关资料,制作导游词和景点示意图,在课堂上模拟导游进行讲解。这一过程,学生为了“解说”的需要,会主动去梳理文本信息,内化优美词句,并创造性地组织语言,其阅读理解、口语交际和临场应变能力得到了综合锻炼,知识自然转化为能力。
(二)实施大单元整合,促进知识建构 摒弃一课一练的碎片化教学,树立“大单元”整体教学观。以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为双主线,重组、整合学习内容。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保护环境”主题单元时,可以将《青山不老》、《只有一个地球》等课文与口语交际“意见不同怎么办”、习作“倡议书”以及相关的科普视频、新闻报道整合为一个学习项目。最终的学习成果不是一篇篇单独的读后感,而是一份份由小组合作完成的《校园环保倡议书》或《家庭减塑行动方案》。在这个过程中,阅读为写作提供了素材和范例,口语交际训练了协商合作能力,最终的成果则综合体现了学生对单元主题的深刻理解和语文能力的综合输出。
(三)融合信息技术,拓展学习边界 在数字时代,语文教学应善用信息技术,打破教室的围墙。例如,学习古诗《江南春》时,可以利用VR 技术让学生“沉浸式”体验江南水乡的盎然春意;学习《故宫博物院》时,可以引导学生线上云游故宫数字博物馆,完成一份个性化的游览攻略;利用班级博客、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表学生的优秀习作,使其拥有真实的读者群,激发写作热情。技术不仅是演示工具,更是支撑深度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沟通桥梁。
(四)构建多元评价,关注成长过程 教学评价应从单一的分数评价转向多维的素养评价。除了期末笔试,更应重视过程性评价:如朗读时的语音语调、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项目学习中的协作精神、课外阅读的笔记和心得、创意写作的质量等。可以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收集记录能反映其进步轨迹的关键作品(如一稿、二稿、终稿的作文),并结合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反馈等多种方式,全面、客观地描绘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动态图谱,让评价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加油站”。
四、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素养导向的课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权威和灌输者,而应转变为:
祖国语言文字的广袤天地中汲取智慧、涵养品格、茁壮成长,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根基。
1. 学习情境的设计者:精心设计能激发学生探究欲的任务和活动。
2. 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适时、精准的点拨和支
3. 学习资源的提供者:为学生筛选、提供丰富优质的学习材料。
4. 学生成长的激励者: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给予鼓励性、发展性的评价。
五、结语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2] 王宁 . 语文核心素养与语文课程的特质 [J]. 中学语文教学 ,2016(11):4-8.
[3] 李吉林 . 情境教育理论探究与实践创新 [J]. 教育研究 , 2011,32(05):65-70.
[4] 崔允漷 . 学科核心素养呼唤大单元教学设计 [J]. 上海教育科研 ,2019(04):1.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是一场深刻的范式革命。它要求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真正将目光从“分数”移向“人”,从“课本”移向“生活”。通过创设情境、整合单元、融合技术、优化评价等一系列创新实践,我们将语文课堂打造为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探究场、对话场和情感场,从而真正引领学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