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基于全面预算管理的冰雪企业财务风险防控体系构建研究

作者

葛琳

哈尔滨广厦学院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25

一、引言

随着“后冬奥”效应的持续释放,我国冰雪经济正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黑龙江省作为我国冰雪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域,拥有众多滑雪场、冰上运动中心及配套企业,产业生态丰富,但也率先面临着行业共性问题的考验。冰雪产业固有的季节性波动显著,运营成本高昂且刚性,导致企业现金流极不均衡,这些独特的经营特性使得财务风险防控成为关乎企业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议题。然而,许多企业仍依赖于传统的、事后型的财务管理模式,缺乏对潜在风险的系统性预见和全过程管理,这在黑龙江部分雪季经营周期受限、夏季运营内容单一的企业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探索一种能够有效识别、预警并控制财务风险的管理机制,对于护航黑龙江省乃至全国冰雪产业的健康前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冰雪企业财务风险特性与全面预算管理的契合性分析

(一)冰雪企业财务风险的独特性分析

冰雪企业的财务风险结构呈现出极为鲜明的行业特征,其独特性根植于其高度依赖自然条件的运营模式。首要的风险在于收入的剧烈波动性。企业的生存周期与短暂的雪季深度绑定,核心营业窗口通常仅有四至五个月,且收入高度依赖“天公作美”。气候变暖导致的雪季缩短、降雪量不足,或一场意外的暖冬,都可能使预期客流与收入大幅缩水。即便在运营期内,节假日与平日的客流量也呈现巨大峰谷差异。而在漫长的淡季,虽然部分企业尝试开发夏季项目,但多数难以形成规模化的替代性收入,导致收入断档成为常态,构成了最根本的经营不确定性。

与极不稳定的收入形成尖锐矛盾的是成本结构的刚性特征。冰雪产业是典型的重资产、高能耗行业,前期投入巨大的造雪系统、缆车、压雪车等专用设备产生高额折旧,且运营期间水电能耗成本惊人,这类成本与场馆开放时长直接相关,具有相当的刚性。此外,为维持运营必须保有的核心团队人力成本也相对固定。最终,收入与成本的上述特性交汇并放大了现金流的不均衡性风险,现金流入高度集中于冬季数月,而资本性支出、设备维护、租金利息等大额现金流出则贯穿全年,极易引发资金链断裂的危机。

(二)全面预算管理作为风险防控工具的内在优势

面对冰雪企业独特且动态的财务风险谱系,传统侧重于事后核算的财务管理模式显得力不从心,而全面预算管理因其内在的管理特性,展现出作为核心风险防控工具的显著优势。其首要优势在于前瞻性,这与风险的事前防控需求高度契合。全面预算管理通过强制性的预算编制流程,要求管理层必须基于对未来雪季的气候预测、市场趋势研判和历史数据,进行科学的业务规划和财务预测。

其次,其系统性与过程控制性完美契合风险的事中管理需求。它构建了一个覆盖企业所有经济活动、所有部门的协同管理框架,通过建立定期的预算执行分析机制,使管理层能够动态监控各项指标的实际值与预算目标的偏差。一旦发现如能源费用异常超支、客单价下滑等重大不利差异,便可立即启动预警,及时采取干预措施进行“纠偏”,实现对运营过程的精细控制,防止局部风险扩散为全局损失。

三、嵌入风险防控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构建

构建嵌入风险防控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其总体框架应以企业战略目标为根本指引,以业务活动为内在驱动,以现金流量为核心管理对象,形成一个贯穿事前、事中、事后的动态管理闭环。

核心环节一:以业务为基础的预算编制与风险识别

预算编制是整个体系的基石,其核心在于以业务动因推导财务数据,并将此过程作为系统性风险识别的第一次全面筛查。销售预算的编制必须采用弹性预算法,基于对历史数据、气候预测和市场趋势的分析,制定多情景下的客流量与收入预测,从而识别收入波动的风险敞口,并提前制定营销预案。成本费用预算则需严格区分成本性态。对于造雪电费、水资源费、雪具损耗等变动成本,需建立与业务量联动的消耗标准模型,识别效率低下与浪费风险;对于折旧、租金、核心团队薪资等固定成本,则需确保其资金保障的可靠性。资本支出预算的审批必须辅以严谨的现金流测算与投资回报分析,审慎评估新建项目或设备采购的必要性与时机险。而所有预算的最终交汇点,即是按周或月滚动的现金流量预算,它精准预测每一时期的资金盈缺,关注雪季结束后淡季的现金流“低谷”,为企业融资决策提供前瞻性依据,从根本上识别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核心环节二:以动态监控为特征的预算执行与风险控制

企业应建立定期的预算执行分析会议制度,由财务部门协同各业务部门,共同比对实际经营成果与预算目标的差异。分析的重点绝不能停留在财务数字本身,而必须深入业务一线,进行差异动因分析。一旦识别出内部运营风险,便须立即启动纠偏措施,如对高能耗设备进行预防性维修、优化造雪时段以利用低谷电价、或加强员工操作规范培训。这种动态监控机制如同为企业经营安装了“风险雷达”,使管理层能够实时感知经营状况的细微偏离,并及时介入调控,将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确保企业运营航行在安全的预算航道内。

核心环节三:以绩效挂钩为保障的预算考核与风险闭环

为确保整个预算管理体系不流于形式并形成风险管理的刚性约束,将考核与激励作为最终的保障机制,实现管理闭环。核心在于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将预算目标的执行结果与各部门及其负责人的绩效评价进行硬性、透明地挂钩。通过这种机制,将“防控财务风险”这一宏观目标,转化为每个责任中心与员工切身相关的具体、可量化的行动目标。预算考核不应仅是惩罚性的,更应体现激励性,对主动优化流程、节约成本、有效控制风险的行为给予重奖。这能从根本上调动全员参与风险管理的积极性,使风险防控从一项被动任务内化为主动追求。最终,绩效考核的结果需反馈至下一年度的预算目标设定中,从而形成一个从计划、执行、检查到行动的持续改进循环,推动整个预算风险管理体系不断优化、螺旋上升,最终为企业价值保障构筑起一道坚实的机制防线。

四、结论

本研究通过系统分析表明,冰雪企业独特的财务风险结构,源于其收入波动性、成本刚性及现金流不均衡性的内在矛盾。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难以有效应对这些挑战,而构建一个嵌入风险防控思维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是提升企业韧性与价值保障能力的有效路径。该体系通过以业务为基础的预算编制实现风险前瞻识别,通过动态监控实现过程精准控制,并通过绩效挂钩形成管理闭环,能够为冰雪企业在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机制保障。

[ 参考文献]

[1]王雪峰,张丽娜,李志刚. 黑龙江省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J].冰雪运动 , 2024, 46(2): 12-17.

[2] 陈冬梅 , 刘伟 . 数字经济驱动下冰雪经济创新发展的黑龙江实践 [J].经济问题探索 , 2023(11): 156-162.

[

作者简介 ] 葛琳(1988 年 6 月),女,汉族,黑龙江齐齐哈尔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 基金项目 ] 黑龙江省会计学会会计立项科研课题“冰雪企业可持续发展风险防控与财务价值保障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