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活动中幼儿深度学习的行为特征与支持策略
丛艳艳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直属第五幼儿园 024000
摘要: 本文聚焦于区域活动中幼儿深度学习的行为特征及支持策略。通过对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行为表现的观察与分析,总结出深度学习的行为特征,包括积极主动参与、持续探索、深度思考与问题解决等。同时,基于这些特征,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支持策略,旨在促进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实现深度学习,提升其综合素质与能力发展。
关键词:区域活动;幼儿;深度学习;行为特征;支持策略
一、引言
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为幼儿提供了自主探索、学习与发展的空间。在区域活动中,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活动内容与方式,这种自主性为深度学习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深度学习强调幼儿对知识的主动构建、深度理解以及灵活运用,关注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发展与情感体验。研究区域活动中幼儿深度学习的行为特征与支持策略,对于优化区域活动设计与组织,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区域活动中幼儿深度学习的行为特征
区域活动中,幼儿深度学习的行为特征显著。他们积极主动,基于兴趣自主投身活动,如在建构区迫不及待搭建心中构想。展现出强烈的探索精神,在科学区不满足于单次实验结果,反复变换条件探究现象本质。深度思考与灵活解决问题贯穿其中,像搭建遇结构难题时,能分析原因并尝试调整。合作交流亦是一大亮点,在角色扮演区,幼儿分工明确,围绕情节热烈讨论、协同推进。此外,他们还善于反思总结,美工活动结束后,能依据色彩、构图等标准,回顾创作过程,总结经验与不足,为下次活动积累智慧,助力自身学习不断深化 。
三、区域活动中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支持策略
(一)创设适宜的区域环境
丰富材料投放
提供丰富多样、具有层次性和开放性的材料是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基础。在建构区,除了常见的积木,还可以投放易拉罐、纸盒等废旧材料,让幼儿有更多的选择来实现自己的创意搭建。在一次建构活动中,幼儿们利用积木搭建了一座城市的基本框架后,发现还缺少一些细节装饰。这时,他们看到了旁边投放的易拉罐和纸盒,灵机一动,用易拉罐当作路灯,纸盒制作成房屋的小配件,为自己搭建的城市增添了许多生动的元素。在美工区,提供不同质地的纸张、颜料、画笔以及各种自然材料如树叶、花瓣等,满足幼儿不同的创作需求,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幼儿们可以用树叶和花瓣拼贴出美丽的图案,也可以用不同质地的纸张尝试不同的绘画效果,在材料的探索与运用中实现深度学习。
合理规划区域空间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活动需求,合理规划区域空间。确保每个区域有足够的活动空间,避免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相互干扰。同时,设置舒适、温馨的环境,如在阅读区摆放柔软的坐垫和小沙发,营造安静、惬意的阅读氛围,让幼儿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
(二)教师的有效指导
观察与倾听
教师要密切观察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倾听他们的想法与交流。通过观察,了解幼儿的兴趣点、遇到的问题以及他们的思维过程。例如,在建构区,教师观察到幼儿们在搭建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建筑总是倒塌。教师没有急于提供解决方案,而是先倾听幼儿们的讨论。幼儿们有的说积木不够牢固,有的说搭建方法不对。教师从他们的讨论中了解到他们对问题的认识,再适时给予引导和启发,如提醒他们观察积木的形状特点,思考如何更好地组合积木以增强稳定性。
提问与引导
教师通过巧妙的提问引导幼儿深入思考。在科学区,当幼儿完成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后,教师可以提问:“如果我们把电池的正负极交换一下,会发生什么呢?” 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提问要具有启发性,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索。
鼓励与支持
教师要及时给予幼儿鼓励与支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当幼儿在活动中取得进步或有新的发现时,教师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如对在美工区创作出独特作品的幼儿说:“你这幅画的色彩搭配非常有创意,你是怎么想到这样搭配的呢?” 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成果得到了认可。
(三)开展合作学习活动
小组活动组织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兴趣和能力差异,合理分组,组织幼儿开展小组合作活动。在建构区,安排 4 - 5 名幼儿一组共同搭建一个大型建筑。在小组活动中,引导幼儿明确各自的分工,如谁负责设计图纸、谁负责寻找材料、谁负责搭建等,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团队协作能力。
合作技能培养
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合作技能,如倾听他人意见、表达自己想法、协商解决问题等。在角色扮演区,当幼儿出现角色分配争议时,教师引导幼儿通过协商的方式解决问题,让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到自己喜欢的角色中。通过不断的实践,幼儿的合作技能得到提升,为深度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
(四)引导幼儿进行反思与总结
组织活动回顾
在区域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活动回顾。让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经历、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建构区活动结束后,邀请一组幼儿展示他们搭建的作品,并介绍搭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如何解决的。通过分享,其他幼儿能够从中学到经验,同时分享的幼儿也能进一步梳理自己的思路。
鼓励幼儿自我评价
教师鼓励幼儿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提供一些简单的评价标准,如是否积极参与活动、是否与同伴合作良好、是否有新的创意等,让幼儿对照标准反思自己的行为。如在美工区活动后,让幼儿自己评价自己在色彩运用、线条表现等方面的表现,促进幼儿自我认知与反思能力的发展。
四、结论
区域活动为幼儿深度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与丰富的机会。通过对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深度学习行为特征的研究,我们了解到幼儿在积极主动参与、持续探索、深度思考与问题解决、合作与交流以及反思与总结等方面表现出深度学习的行为。为了促进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实现深度学习,教师应创设适宜的区域环境,给予有效的指导,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并引导幼儿进行反思与总结。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促进幼儿在深度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综合素质与能力,为其未来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启昊. 如何设计科学区域活动促进幼儿深度学习 [J]. 新班主任, 2025, (02): 7-8.
[2]丁霞.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幼儿深度学习的支持策略 [J]. 基础教育论坛, 2024, (19): 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