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猪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欧奇峰
武冈市晏田乡综合行政执法大队 湖南邵阳 422400
引言
在当今时代,随着生猪养殖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趋势日益明显,猪常见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已经成为对整个产业发展构成严重威胁的重要因素。这些传染病种类繁多,它们的传播速度极快,一旦爆发,其危害程度是巨大的。这些疾病不仅会导致生猪大量死亡,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还有可能对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严重影响。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每年因猪传染病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百亿元人民币,这一数字对生猪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峻的挑战。因此,深入研究和探讨猪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对于提高生猪养殖的经济效益、确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一、猪常见传染病的种类及流行特点
(一)主要常见传染病种类
猪瘟,这是一种由猪瘟病毒所引发的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它具有非常高的传染性,能够影响到各个年龄段的猪只,导致它们发病。这种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极高,给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威胁。蓝耳病,也被称作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它主要影响的是繁殖母猪和仔猪,可以引起母猪的繁殖障碍以及仔猪的呼吸困难,这些症状往往伴随着高死亡率。猪圆环病毒病通常与其他病原体协同感染,这种病会导致猪只出现免疫抑制的情况,从而使得机体对其他疾病的易感性大大增加。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毒所引起的,它能使猪只出现发热、神经症状等严重问题,尤其是对仔猪的危害极为严重,常常导致仔猪的死亡。猪流行性腹泻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其主要特征是呕吐、腹泻、脱水等症状,在寒冷季节尤其多发,对仔猪的成活率影响极大,给养猪业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二)流行特点分析
当我们深入探讨猪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时,可以发现这些疾病主要通过几种不同的方式扩散开来。首先,空气传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比如蓝耳病和猪瘟病毒,它们能够通过空气中的微粒进行传播,在那些养殖场密集的区域,这些病毒很容易造成大规模的流行。其次,接触传播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途径,猪只之间的直接接触或者通过被污染的器具、设备等间接接触,都可能导致疾病的传播。此外,饲料和饮水传播也是常见的传播方式,尤其是当饲料或饮水被病毒或细菌污染时,猪只食用或饮用后就可能感染疾病。最后,虫媒传播,例如蚊子和苍蝇等,它们可以携带病毒或细菌,并在吸血或接触猪只时传播疾病。
在易感群体方面,不同传染病对猪只的影响存在差异。猪瘟是一种对所有年龄段的猪只都有较高易感性的疾病,而仔猪由于其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对于某些传染病,如猪圆环病毒病和猪流行性腹泻等,抵抗力尤其低下。这些疾病对仔猪的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至于发病季节规律,许多猪传染病显示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例如,猪流行性腹泻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等肠道传染病,在冬季和早春寒冷季节的发病率较高,这可能与低温导致猪只免疫力下降有关。而猪乙型脑炎则主要在夏季蚊虫活跃的时期流行,这是因为蚊子作为传播媒介,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繁殖更为迅速,从而增加了疾病传播的风险。
二、猪常见传染病预防的关键环节
(一)生物安全体系的构建
养殖场选址与布局要求:养殖场应选择在地势高燥、通风良好、排水方便且远离居民区、交通要道和其他养殖场的区域,以减少外界病原的传入风险。场地布局要合理规划,分为生产区、生活区、隔离区和粪污处理区等,各功能区之间需设置明显的隔离设施。生产区内的猪舍应按照从上风向到下风向的顺序,依次布置种猪舍、保育舍、育肥舍等,避免不同日龄猪群之间的交叉感染。
人员、车辆及物资的消毒管理:养殖场要建立严格的人员进出管理制度,外来人员一般不得进入生产区,确需进入者必须经过严格的消毒、更衣、换鞋等程序。场内工作人员在进入生产区前,也需进行彻底的消毒。对于进出养殖场的车辆,必须在大门处的消毒池进行轮胎消毒,并对车身进行喷雾消毒。物资的消毒同样重要,饲料、兽药、器械等物资在进入养殖场前,应根据其性质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如熏蒸消毒、紫外线消毒等,防止携带病原进入场内。
引种检疫与隔离措施:引种是养殖场引入病原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因此必须严格执行引种检疫制度。引种前,要对供种场的疫病情况进行详细调查,确保其无重大传染病。引入的种猪需在隔离舍进行至少 45 天的隔离观察,期间进行全面的检疫和检测,确认无疫病后,方可混入原有猪群。
(二)免疫程序的科学制定与实施
在选择和管理疫苗的过程中,我们应当优先考虑那些质量上乘、经过国家权威机构检验并认证合格的正规厂家生产的疫苗产品。此外,根据当地的疫病流行状况以及猪群的健康状况和实际需求,合理地挑选适合的疫苗种类和毒株是至关重要的。在疫苗的运输和保存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产品说明书上的指导要求,以确保疫苗的效价不受影响。为了保证疫苗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建立一套完善的疫苗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这包括对疫苗的购进、储存、使用等各个环节进行详尽的记录和监管。
对于不同生长阶段的猪只,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免疫计划。对于新生仔猪来说,出生后应立即进行初次免疫接种,例如猪瘟疫苗通常建议在仔猪出生后 24 小时内进行首次接种,而蓝耳病疫苗的接种时间则可以根据养殖场的具体情况,在仔猪 3 至 7 日龄时进行。对于种猪而言,为了保持较高的抗体水平,需要定期进行加强免疫。以猪伪狂犬疫苗为例,种公猪和种母猪通常每年需要进行 3 至 4 次的免疫接种。在制定免疫计划时,必须充分考虑母源抗体对仔猪免疫效果的影响,并据此合理安排首次免疫的时间。
为了确保免疫工作的有效性,定期对猪群进行抗体检测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这些检测结果,我们可以评估当前的免疫效果。如果检测发现抗体水平低于预期的保护值,就需要及时分析可能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加强免疫接种或调整免疫程序。同时,建立免疫效果评估档案,记录每次检测的数据和分析结果,这将为未来的免疫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三)饲养管理水平的提升
为了确保猪只的健康成长,饲料营养的合理搭配至关重要。这涉及到根据猪只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具体营养需求,科学地配制饲料。饲料中必须包含充足的蛋白质、能量、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关键营养成分,以满足猪只的生长发育所需。此外,必须严格避免使用发霉变质的饲料,因为这类饲料中含有的霉菌毒素会对猪只的免疫系统造成损害,从而增加传染病的发生风险。为了进一步提升猪只的肠道健康和饲料的消化利用率,可以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益生菌和酶制剂等添加剂。
养殖环境的调控对于猪只的健康成长同样至关重要。必须保持猪舍内适宜的温度、湿度和良好的通风换气,为猪只创造一个舒适的生长环境。对于仔猪舍而言,温度一般应控制在28 至 32 摄氏度之间,随着猪只日龄的增长,温度应逐渐降低;而育肥舍的温度则以 18 至22 摄氏度为宜。湿度应保持在 60% 至 70% 之间,因为无论是湿度过高还是过低,都不利于猪只的健康。此外,加强猪舍的通风换气,及时排出舍内的有害气体,如氨气、二氧化碳等,可以有效降低呼吸道疾病的发生概率,保障猪只的健康。
猪群健康状况的日常观察是养殖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饲养人员需要密切观察猪群的日常行为,包括猪只的采食情况、精神状态、粪便形态等。一旦发现有猪只出现异常行为或症状,应立即隔离并进行诊断,随后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建立完善的猪群健康档案也是至关重要的,这包括记录每头猪的生长发育情况、免疫接种情况和疾病发生情况等详细信息。通过这些记录,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从而确保整个猪群的健康和养殖效益。
(四)疫病监测与预警机制
在养殖业中,常规疫病监测方法是至关重要的。养殖场应当建立一套完善的常规疫病监测制度,以确保猪群的健康状况。这一制度要求定期对猪群进行细致的临床检查,以观察猪只是否出现发热、咳嗽、腹泻等异常症状,这些症状可能是疫病的早期信号。除此之外,还应进行实验室检测,通过采集猪只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样本,进行病原检测和抗体检测。这样的检测能够帮助及时发现潜在的疫病,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保障猪群的健康和养殖场的经济效益。
在养殖过程中,一旦发现疑似传染病疫情,养殖场必须迅速行动,按照既定的疫情报告与应急处理流程进行操作。首先,要按照规定的程序及时向当地动物防疫部门报告疫情情况,确保相关部门能够及时了解并介入处理。同时,养殖场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对疑似病猪进行隔离,防止健康猪只受到感染。此外,对养殖场内外环境进行彻底消毒,是防止疫情扩散蔓延的关键措施。在动物防疫部门的指导下,对疫情进行确诊和处理,必要时对病猪和疑似病猪进行无害化处理,以确保疫情不会对周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三、不同类型猪常见传染病的针对性预防策略
(一)病毒性传染病的预防
以猪瘟和蓝耳病为例,这两种疾病对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对于猪瘟的预防,关键在于科学的免疫接种,这需要制定出一套合理且行之有效的免疫程序,并且要严格执行,不容有失。同时,加强生物安全措施是不可或缺的,这包括了对猪场环境的严格消毒,以及对进出人员和车辆的管理,以防止病毒的传入和扩散。至于蓝耳病的预防,则相对更为复杂。除了常规的免疫接种之外,还需要对猪群的饲养管理进行加强,确保猪只的生长环境舒适,减少不必要的应激因素。因为应激因素会导致猪只的免疫力下降,从而增加蓝耳病的发病风险。此外,为了进一步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应避免猪群的频繁流动,尤其是在不同猪群之间,以减少病毒的传播机会。
(二)细菌性传染病的预防
为了有效预防猪链球菌病、猪大肠杆菌病以及其他细菌性传染病的发生,养殖场管理者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性的预防措施。首先,加强养殖场的环境卫生管理至关重要,这包括定期彻底清理猪舍内的粪便和污水,以减少细菌的滋生环境。其次,对猪舍及其内部使用的各种器具进行定期消毒,可以有效杀灭潜在的病原体,从而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在饲料和饮水中添加适量的抗生素,可以作为一种辅助预防手段,但必须严格按照兽医的指导和规定的剂量以及疗程来使用,以避免细菌产生耐药性,这一点至关重要。此外,确保猪只的营养均衡,提供高质量的饲料,可以显著提高猪只的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总之,通过综合管理,可以有效控制和预防猪只的细菌性传染病,保障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三)其他类型传染病的预防
为了有效地预防寄生虫病,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首先,定期对猪群进行驱虫是至关重要的,这需要根据不同的寄生虫种类选择恰当的驱虫药物,并且严格按照正确的使用方法进行操作。此外,加强养殖场的环境卫生管理是预防寄生虫病的关键步骤,这包括彻底消灭寄生虫的中间宿主和传播媒介,例如定期进行灭鼠和灭蚊蝇的工作。同时,确保饲料和饮水的清洁卫生也是不可忽视的,因为这可以有效防止饲料和饮水被寄生虫卵污染,从而保护猪群免受寄生虫的侵害。
四、结语
综上所述,猪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生物安全、免疫接种、饲养管理、疫病监测等多个方面综合施策。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养殖场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预防方案,并严格执行,以有效降低猪常见传染病的发生风险,保障生猪养殖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未来,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对传染病研究的深入,还需持续优化预防措施,以应对新出现的传染病挑战。同时,养殖场要加强与科研机构、兽医部门的合作,及时获取最新的疫病防控信息和技术,提高自身的疫病防控水平。
参考文献:
[1] 郑益 . 猪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策略研究 [J]. 猪业观察 , 2024, (06): 70-72.
[2] 王瑞平 . 猪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 2023, (06): 130-132.
[3] 陈龙宇 . 生猪养殖中常见传染病的防治措施 [J]. 猪业观察 , 2023, (03): 85-86.
[4] 黄菊玉 . 猪养殖中常见传染病的防控措施 [J]. 兽医导刊 , 2021, (21): 20-21.
[5] 李先囡, 金敬岗, 叶张利. 猪传染病的综合防控措施[J]. 浙江畜牧兽医, 2010,35 (05): 36.
作者简介:欧奇峰(1978.06)男,汉族,湖南武冈,大专,兽医师八级,从事乡镇综合行政执法(含农业畜牧)方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