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双碳”目标引领下电力工程绿色节能施工管理关键技术

作者

王燕娇

内蒙古元瑞电建有限责任公司 内蒙古鄂尔多斯 017100

引言:

为应对全球气候问题,中国提出了“2030 年前碳达峰、2060 年前碳中和”目标,及“双碳”目标。在该目标引领下,电力行业作为碳排放的主要领域,亟须通过技术创新与管理优化实现绿色转型。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电力工程作为核心环节,其施工过程存在能耗高、污染高等问题。面对这一问题,仅依靠传统的施工模式很难满足国家提出的低碳要求。所以,探索“双碳”目标引领下的电力工程绿色节能施工管理技术路径,成为电力行业响应国家战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1. 绿色节能电力工程的特点和挑战

“双碳”目标引领下,现代电力工程管理聚焦于绿色节能理念,致力于以全球环保与可持续发展诉求为导向,以可再生能源应用为基础,通过加强能耗控制、落实废物减排及资源配置优化,全面提升电力工程施工效率与质量,推动施工与运营向着高效、低环境影响力的方向转型,以便于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1]。

在绿色节能理念落地过程中,电力工程施工管理仍面临多重挑战:一是成本压力。绿色节能技术的初始投资成本普遍较高,虽然后期可凭借长期运行下的环境效益收回,但项目初期的资金筹集与管理仍是关键难题。二是技术实现瓶颈。新技术与传统施工方法的衔接与融合,往往需要专业技术支撑,也就是说,前期需要通过开展额外培训,以确保施工人员可适应新技术要求,而这不仅会导致实施复杂性提高,还会造成成本提升。三是安全管理风险。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引入,可能带来未知的安全隐患,在前期,出于安全性考虑,需有针对性地开发新型安全管理策略与操作规范,以保障施工现场安全。

2. 电力工程中绿色节能施工管理技术的应用

2.1 绿色施工技术

一是科学选用环保材料。在电力工程绿色施工技术体系中,科学选择环保材料是践行低碳理念的首要环节。其核心在于通过全生命周期评估(LCA)和低碳属性筛选,实现材料生产、使用及废弃阶段的环境负荷最小化。也就是说,在选择环保材料时,需关注材料的生产能耗、碳足迹、使用寿命、可回收性、环境友好性等。

一般来说,需优先选用再生建材(如再生混凝土、竹材)、低 VOC(挥发性有机物)涂料及低碳水泥等低碳材料,并通过 LCA 技术量化分析材料从原料开采到运输、施工的全链条碳排放,以优先选择碳足迹低于行业基准的材料。

以某规模中等的电力工程为例,在选用环保材料时,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法评估钢材、混凝土、复合材料、环保涂料、再生塑料五种材料的环境影响力,公式如下:

其中, Ei Wi 分别表示生命周期评价总值、第种材料的环境影响因子、第 种材料的使用权重、材料的种类数。

具体方法是利用上述公式分别计算每种材料的环境影响因子、使用权重,通过对比LCA 以及观察其变化,确定每种材料在使用权重下的环境影响力。

其次,还需适当延长材料服役周期,以及提升材料可回收率。为此,需选用耐腐蚀、高强度的环保材料,如镀锌钢、FRP 复合材料,以及可循环利用的材料,如钢结构、再生塑料管材。

除此之外,筛查材料的生物毒性,避免使用含铅、汞等重金属,以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材料,即选用的材料需通过《GB 50345-2012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毒性检测。

二是优先选用低能耗的先进施工工艺。在电力工程领域,先进施工工艺是提升施工效率、实现低碳转型的核心驱动力。项目方通过技术创新与工艺优化,可显著降低施工能耗、缩短工期并减少环境负荷。在“双碳”目标引领下,选择先进施工工艺时,需重点评估施工工艺的节能效果,能耗模型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Etotal Pj Tj Fj ∣m 分别表示总能耗(kWh)、第种设备的功率(kW)、第种设备的运行时间(h)、第种设备的负荷系数、设备的种类数。

以上述提及的案例为例,在选择施工工艺时,项目方利用上述公式计算了挖掘机、混凝土搅拌机、塔吊、电焊机和压路机五种主要设备于不同负荷系数下的总能耗,并通过观察其变化趋势,确定设备能耗与负荷系数之间的关系,以此验证负荷系数对总能耗的影响,进而设计出环保效益高的施工方案。

2.2 节能管理技术

在电力工程施工中,应用节能管理技术可为低碳目标的实现提供支撑性力量。在实践中,需将节能管理技术贯穿于施工全周期的各个环节,以实现利用智能化、精细化的管理手段降低能耗与碳排放的管理目标。

在实践中,可应用的节能管理技术包括但不限于集实时能耗监测、碳排放动态跟踪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化监控系统、分布式能源接入、电力系统无功补偿、变频调控技术。

为明确节能管理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需采用能源消耗优化模型,评估不同工况条件下不同类型设备的能耗表现,以合理优化施工过程中的能耗[2]。其中,能源消耗优化模型的数学表达为:

其中, Pi Hi Fi Li ηi 分别表示第种设备的额定功率(kW)、第种设备的运行小时数、第 种设备的负荷系数、第种设备的工作负荷比率、第种设备的能效比。

2.3 施工废弃物管理

在电力工程绿色节能施工管理中,科学应用以“科学分类 + 高效回收 + 无害化处理”为核心的施工废弃物处理技术,可降低环境负荷,提升资源利用率[3]

在实践中,一是根据《建筑垃圾污染环境防治工作规划》等有关文件要求,将废弃物分为工程渣土、工程泥浆、拆除垃圾、装修垃圾及危险废物五类,并采用诸如“AI 摄像头 +RFID 标签”等智能识别技术实现精准分拣;二是推广装配式施工、模块化设备,通过舍弃现场加工环节,减少肥料;三是引入资源化利用技术,通过将废弃混凝土、砖块破碎后用于路基填充或混凝土生产或熔炼再生变压器、电缆中的铜、铝等,减少废弃物总量,提高废弃物利用率;四是采用无害化处理技术,通过采用化学沉淀、高温焚烧等技术处理含油废水等危险废物,实现废弃物达标排放。

在施工废弃物管理环节,为提升决策的合理性、科学性,可采用复杂的数学模型和优化算法,辅助决策分析,如采用基于线性规划的废弃物最小化模型,结合再生材料收益等参数,计算废弃物最小化总成本,做到从经济视角出发优化决策,数学表达如下:

其中 min2 表示最小化总成本; m 分别表示废弃物种类数、再生材料种类数; Yj 分别表示第 j 种处理方式的单吨成本、第 j 种处理方式的废弃物分配量; Rk Zk 分别表示第 k 类再生材料的单位收益、第 k 类再生材料回收量。

结语:

总的来说,科学运用绿色节能管理技术,可有效降低电力工程施工现场能耗,提高施工全过程的节能效益,促进工程综合效益提升。未来,在技术进步和管理理念深化发展的影响下,“双碳”目标对电力工程绿色节能施工管理的引领将会持续加深,绿色节能施工管理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参考文献:

[1] 王歆 . 绿色节能目标下电力工程施工管理技术安全及质量控制研究[J]. 建设科技 ,2024,(S1):20-22.

[2] 周志亮 . 电力工程绿色节能施工管理技术研究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2025,(19):10-12.

[3] 丁鼎 , 卢华堂 . 电力工程建设中的信息化与绿色节能施工管理技术的应用分析 [J]. 电工技术 ,2024,(S2):680-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