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跨文化意识在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体现及教学建议

作者

欧阳艳

耒阳市顺湖中学 421800

引言

在英语教育不断深化核心素养导向的背景下,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被视为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修订)》明确指出,学生应具备“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能力,并能在国际交往中展现中华文化的理解与传播能力。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教材内容的有机融合和课堂教学的科学设计。高中英语教材不仅是语言知识的载体,更是文化传播与认知的桥梁。通过选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题材文本、设计具有文化探究价值的教学任务,教材在潜移默化中促进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形成。本文将以译林版高中英语教材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教材中跨文化元素的体现方式,并从教学层面提出优化建议,以期促进学生文化认知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的双向提升。

一、跨文化意识的内涵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价值

跨文化意识指的是个体在跨文化交际中展现出的文化理解、尊重、适应与交流能力。它不仅包括对目标语言文化的认知,还包括对本土文化的认同与批判性思考能力。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突破语言本身的工具性认知,理解文化语境对语言使用的深层影响,从而提升其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教材作为教学的核心资源,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媒介。

当前国内高中英语教材普遍加强了文化导向,尤其是译林版教材,通过引入原汁原味的外国语篇、多样化的文化背景和真实的交际场景,引导学生在比较中理解文化差异,在对话中形成开放包容的态度。例如,教材通过展示英国、美国、等不同国家的生活习惯、社会制度、价值观念等,引发学生对于文化多样性的思考,也促使他们在理解他者文化的同时回望自身文化。这种教学理念的转变,正是培养具有跨文化素养新一代青年的核心路径。

二、译林版高中英语教材中的跨文化内容呈现方式

译林版高中英语教材在文本编排上注重题材的多元性与文化的真实性,努力实现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的融合。教材通过“阅读 + 项目 + 延伸任务”的整体设计,系统构建了文化体验与语言实践的学习路径。从选材角度来看,教材选用大量具有典型文化代表性的语篇,如演讲稿、杂志文章、新闻报道和短篇小说,不仅涵盖英美主流文化,也涉及时尚、教育、家庭、健康等全球性议题。

以 Unit 1“Back to school”为例,该单元包含一篇题为《Realizingyour potential》的演讲稿和一篇介绍英国学校生活的拓展阅读材料《Schoollife in the UK》。前者传达了美式教育强调个人价值和自我实现的理念,鼓励学生勇敢追求梦想;后者则系统介绍了英国中学教育制度中的课程结构、课外活动与校园文化。学生通过对比中英教育制度,可以清晰感受到不同文化对于教育目标和育人方式的差异性。这不仅拓宽了学生的文化视野,也为课堂文化讨论提供了现实依据,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跨文化分析能力。

此外,项目任务如“Making a booklet about your school”,引导学生在展示本校特色的过程中回顾本土文化并进行英语表达。这类项目式活动具有强烈的跨文化交流模拟意味,是连接教材内容与真实交际场景的桥梁。由此可见,译林版高中英语教材已通过系统化设计,构建了多层次、可实践的跨文化学习路径。

三、教材跨文化内容的教学实施困境与症结

尽管教材在内容层面已展现出较强的跨文化意识导向,但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教师在跨文化教学理念上普遍存在模糊理解,许多教师将跨文化教学等同于“讲外国文化常识”,未能深入挖掘文本背后的文化隐喻与思维模式。这种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形成碎片化、表层化的文化认知,缺乏对文化差异成因的深度理解。

另一方面,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学评价机制单一等因素,也导致教师往往倾向于以“应试”为核心开展教学,忽视了语言学习中的文化维度。一些具有较强文化冲突或价值观冲突的文本内容(如性别平等、宗教多元、代际关系等)常常被教师有意回避,或以简单的“对错判断”带过,未能引导学生进行真正的文化比较与价值思辨。

此外,学生自身的文化认知基础参差不齐,对于非母语文化理解缺乏前置知识支持。部分学生在面对文化冲突时容易产生片面判断或民族中心主义倾向,从而影响跨文化意识的健康发展。因此,要真正实现教材目标在教学中落地,仍需从教师理念更新、教学资源支持、课堂结构重构等方面多维度发力。

四、提升跨文化教学实效的策略与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要充分发挥教材在跨文化教育中的作用,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实现理念、设计与评价的系统优化。首先,在理念层面,教师应深入理解跨文化教育的内涵与价值,将其视为学生全球胜任力培养的关键环节。通过教学培训、教研活动等手段强化教师的文化敏感度与教学反思力,为课堂开展跨文化探究打下理论基础。

其次,在教学设计方面,建议采用“文化对话”式课堂活动,引导学生从文本出发,结合自身经验,进行文化比较与反思。例如,在教授《School lifein the UK》一文时,可引导学生围绕“你理想中的校园生活是什么样的?”“中英教育方式有哪些不同?背后的价值观是什么?”展开小组讨论与书面表达。这种任务不仅锻炼了语言运用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的文化分析与表达欲望。

再次,评价机制应由传统的知识型评价向过程性与表现性评价转变。在项目任务设计中应加入文化理解、表达能力、合作交流等评价维度,促进学生多角度发展。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制作中英文文化对照 PPT、撰写文化观察日志等形式展现其文化认知成果,真正实现“以评促学”。

最后,应加强跨学科资源整合,融合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的文化内容,为英语文化教学提供更丰富的背景支撑。同时可适当引入影视片段、虚拟文化参访、国际学生对话等多模态资源,提升文化体验的沉浸感与真实性。

五、结论

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新时代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学生走向世界、理解多元、沟通他者的能力保障。译林版高中英语教材在内容编排、项目设计与文本选取上已初步体现了这一教育目标,为课堂教学提供了良好支撑。但教学实践中仍存在理解不足、实施浅层等问题,需要通过教师理念更新、课堂设计优化与评价方式革新实现真正落地。只有在教学中真正激活教材中的文化价值,培养学生对他者文化的尊重与理解、对本土文化的认同与表达,才能实现英语学习的深层价值,推动学生在未来跨文化交际中自信、理性、包容地立足世界。

参考文献:

[1] 任洪旭 . 基于文化负载词的高中英语教材中华文化呈现研究 [J]. 品位·经典 ,2025,(05):45-47.

[2] 唐晓 . 译林版高中英语教材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 [J]. 文教资料 ,2025,(05):134-136+140.

[3] 费宇扬 . 高中英语教材中文化呈现对学生跨文化能力发展的影响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