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红色基因,让小学德育更有底蕴
毛为芳 骆洪艳 覃芬
重庆市云阳县民德小学 重庆 404500
小学德育肩负着为学生夯实价值观根基的重大使命,作为中华民族精神方面的瑰宝,饱含着丰富的爱国情感与革命意志。在新时代教育发展进程中,将红色基因深度融入小学德育体系,既是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民族精神根脉的历史使命,亦是培育具有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的新时代少年的现实需求。
一、赓续红色基因在小学德育中的重要意义
(一)塑造坚定价值观
红色基因当中印着革命英雄主义与集体主义的精神密码,这种精神恰似暗夜当中的灯塔,照亮小学生成长的核心道路,在瞬息万变的时代浪潮里,一些西方文化思潮依靠网络、影视等载体实施渗透,动摇着青少年的价值判断根基,而方志敏“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脑袋,无法动摇我们信仰”的豪壮誓言,江竹筠、彭咏梧“生为吾国,死而无憾”的英雄事迹,可让小学生在历史情景里触摸信仰的热度,打造抵御不良思潮的精神盾牌,慢慢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跟价值观[1-2]。
(二)培养爱国情怀
践行红色基因传承的阶段,根本上说就是一次可感知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课,从嘉兴南湖的红船走到延安窑洞的灯火,从长征征程的草鞋到上甘岭的工事,这些具象化的历史痕迹能让小学生突破课本文字的浅层平面认知,依靠沉浸式研学、角色扮演等途径,切身体会革命先辈“苟利国家生死以”的爱国情怀,当他们去触摸锈迹斑斑的军号,倾听老战士道出的往事,爱国情怀不再是那种抽象概念,而是转换成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使爱国主义变成引导行为的精神标杆。
(三)增强民族凝聚力
红色基因是镶嵌在民族血脉里的集体记忆,蕴藏着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密钥,不管“半条被子”里蕴含的鱼水情谊,抑或是“两弹一星”的集体合力攻关,这些跨越时空维度的精神符号,有利于小学生构建“我是中华民族一员”的身份认同,经由开展红色故事会、民族文化节等活动,孩子们在诉说董存瑞、钱学森等英雄事迹的过程里,不仅能认识到个体奉献对民族进步的推动力量,更能在协同完成红色主题手抄报、舞台剧的实践里面,领悟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体现出的民族凝聚力,形成对中华民族大家庭强烈的归属感与自豪感。
二、赓续红色基因的小学德育实践方法
(一)打造红色校园文化
校园作为学生成长的关键区域,凭借系统性设计红色文化育人的空间范围,建造沉浸式的学习空间,在教学楼连廊构建“百年征程”主题文化长廊,采用浮雕墙、多媒体互动屏等类别,按照时间轴串联中共一大至新时代的重要历史节点;在校园广场设置革命先烈事迹展示板,采选本地革命烈士的动人经历,结合手绘插画加上二维码音频解说,做到“一墙讲一故事,移动几步就是课堂”,将红色元素掺入校园景观设计里面,好似在校园花园小径嵌入党史金句的地砖,使学生在平时行走时潜移默化地被红色精神所滋养[3]。
(二)开展红色主题活动
构建“四季红色主题月”活动格局:于春季举办“红色故事会”,邀约老战士、党史专家步入课堂,结合情景剧表演还原革命历史场景;夏日开展“红歌嘹亮”合唱赛事,借助班级对抗竞赛、师生一起上台等形式,增进集体荣誉感[4-5] ;秋季开办“红色诗词大会”,增添飞花令、情景朗诵等活动环节,使学生于经典诵读中领会革命情怀;于冬季开展“红色剧本杀”沉浸式体验活动,学生自主把红色故事改成剧本样式,在角色的扮演里强化价值认同,每场活动皆配套着线上投票、短视频展播等环节,扩大教育覆盖层面。
(三)挖掘学科课程中的红色元素
建立学科红色资源开发清单:语文学科开办《红色经典文本研读》校本课程,筹备“革命家书诵读与创作”项目式学习内容;历史学科构建起“时空对话”教学模式,采用VR 技术重现遵义会议、淮海战役等历史境况;道德与法治学科筹备“红色精神解码”辩论课,引领学生探究新时代怎样传承红色基因;美术学科开展与“红色主题创意设计”相关活动,采用版画、剪纸等艺术形式表现红色文化,各学科定时组织红色教学案例研讨,造就跨学科育人的合力。
(四)组织社会实践活动
实施“行走的红色课堂”实践活动规划:与学校旁边江竹筠彭咏梧烈士纪念碑一起搭建研学基地,筹备“重走长征路”实景研学课程,学生采用定向越野、任务打卡等方式去完成红色教育任务;组织实施“寻访红色印记”社会调研,指导学生采用访谈法、文献法挖掘故乡红色资源,生成调研报告并举办成果汇报展;实施“红色志愿工作”,学生在烈士陵园充当义务解说员,在社区开启红色文化微课堂,达成从知识接纳到价值履行的过渡,每次实践活动皆配备双导师,保障学习的深度。
三、结论
在小学德育进程中赓续红色基因是一项意义重大且管用有效的教育实践,依靠全面的德育设计及实践活动,红色基因会深深扎根于小学生的内心,给他们的成长注入强大的精神活力,造就怀有深厚家国情怀与历史责任感的新时代少年,使小学德育在红色文化的浸润下更具活力与吸引力。
参考文献:
[1] 孙康尧 . 聚焦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 [J]. 冰雪体育创新研究 , 2025, 6 (10): 28-30.
[2] 钱菊 . 场域理论下小学德育协同育人机制的创新研究及实践探索——以《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从‘白色污染’说起”为例 [J]. 教育 ,2025, (14): 31-33.
[3] 陈光全. 感受温度 追求深度 走向高度——我与《中小学德育》共成长 [J]. 中小学德育 , 2025, (05): 70-71+77.
[4] 谢枫 . 立足优势,整合优化: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 [J].教育界 , 2025, (12): 137-139.
[5] 严悦 . 小学成长仪式课程的校本化开发与探索——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德育创新 [J]. 华夏教师 , 2025, (12): 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