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智慧课堂在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中的应用探究性活动研究

作者

李玉芳

鄂托克旗蒙西学校 016062

引言

近几年来,社会的不断发展推动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在现代化教育理念下,各学科教育目标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小学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阶段,在这一阶段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对其未来的学习与发展至关重要。在“互联网 +”深度融入教育领域的当下,小学数学教学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智慧课堂作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载体,成为提升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方向。传统教学模式在应对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与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时,逐渐显露局限性。

1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意义

第一,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数感,使他们能够更敏锐地感知数字间的关系和规律,进而发展出逻辑推理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同时,量感的建立让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准确判断大小、多少,促进思维的精确性和条理性.这种思维训练不局限于解题,还能帮助学生形成系统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第二,数学核心素养中的符号意识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学生掌握了符号语言,就能够更高效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这为他们独立阅读数学材料、探索未知领域奠定了坚实基础.运算能力的培养则让学生在面对复杂计算时更加从容.学生通过自我练习和检验,使得自主学习能力显著提升。

2 基于智慧课堂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意义

促进学生认知发展。小学生年龄较小,认识客观世界的主要途径是感官功能,如通过视觉与听觉接受和加工周围信息,从而建立基本的认知概念。在智慧课堂教学背景下,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以视听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理解和内化知识,既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的数学学习难度、提升学习效率,又能利用形象思维增强学生的知识记忆效果、触发学生的深层认知体验,助力学生提高综合数学素养。

3 智慧课堂在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中的应用探究性活动的策略

3.1 动态工具解构数学本质,培育抽象思维

数学抽象思维的培育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旨在引导学生从具体数学现象与操作中提炼一般性规律和原理。然而,数学知识的高度抽象性,与小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形成矛盾,导致理解与掌握困难。GeoGebra、几何画板等专业数学软件,凭借强大的可视化、交互性与动态性,能够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动态解构,将抽象原理转化为直观、可操作的可视化过程,搭建起从具体感知到抽象思维的桥梁。教师可借此将数学知识的抽象结构转化为可视化动态模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与思考,主动探索数学本质与规律,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维的跨越。以“圆的面积”教学为例,传统教学中“化曲为直”的推导思想难以直观呈现。借助 GeoGebra 软件,教师可以先展示圆形分割成小扇形并拼接为近似长方形的动画,学生通过观察分割份数增加时图形的变化,直观感知图形转化过程,初步体会“化曲为直”思想。随后,学生自主操作软件调整分割份数,亲身体验份数变化对拼接图形形状的影响,深入理解圆半径、周长与长方形长、宽的关系,进而推导面积公式。同时,教师利用在线思维导图工具,引导学生梳理圆与长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面积公式间的逻辑联系,使学生明确圆面积公式推导的本质是图形转化,从而构建完整的平面图形面积公式知识网络,有效提升抽象思维能力。

3.2 开展翻转课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翻转课堂鼓励学生课前开展自主探究学习,并通过课堂讨论、合作学习与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升知识应用能力。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积极引入翻转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与问题解决能力,逐步构建严密的数学思维体系。以“比例”教学为例,教师可运用翻转课堂模式,课前布置自主学习任务,要求学生通过网络查阅“比例”相关资料,并至少提出三个思考问题。进入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可先组织学生提出预习中产生的疑问,随后引导他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尝试解决问题,最后围绕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场景,如建筑设计、地图比例尺等展开研究,并通过测量、绘图等实践操作验证讨论结果。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比例”概念,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逻辑推理与团队协作能力。此外,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切实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生活情境紧密结合,实现知识的内化与迁移。

3.3 课后:关注学习差异,实现精准引导

智慧课堂的建构应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为每个学生创造适合自己的学习空间。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手段来分析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并在课后给予精准引导,让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获得提高。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借助以下方式来建构智慧课堂。一是借助大数据手段来分析学生的课堂学习成果,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双减”强调要减轻学生的负担,让学生摆脱大量做题的困境。在大数据的辅助下,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学生的需求,从而布置适合的作业。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还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据此制订下一步的教学计划。二是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推送适合的课后学习资料,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认知规律,为了帮助学生巩固和完善学习成果,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在课后为他们推送微课、阅读资料等学习资源,让他们可以在课后进行独立自主学习,从而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结语

智慧课堂给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育赋予了新路子,通过智能情境塑造,可视探究工具,精确分层教学以及即刻互动反馈,可以改善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鞠玲 .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思考和实践 [J]. 亚太教育 ,2021(17):2.

[2] 赖招涛 , 陈碧月 .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思考与实践教学研究 [J].华夏教师 ,2019(23):2.

[3] 赵 源 颖 . 小 学 数 学 核 心 素 养 培 养 思 考 与 实 践 [J]. 新 智 慧 ,2019(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