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谈小学高年级数学项目式学习的思考与策略

作者

胡昕栎

吉林省长春市通达小学

摘要:在教育改革不断纵深发展的当下,项目式学习于小学数学教学体系中的应用愈发受到瞩目。本文聚焦小学高年级数学项目式学习,深入思考其价值,系统剖析现存问题,并提出一系列极具针对性与实操性的实施策略,旨在全方位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效能,切实增强学生综合素养。

关键词:高年级;数学;项目式;策略

小学高年级作为学生数学思维进阶的关键阶段,传统教学模式在知识深度探究及实践应用层面,已难以充分契合学生的发展需求。项目式学习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借由引导学生完成具备真实情境且富有挑战性的项目任务,有效激发学生主动投身学习的热情,有力促进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提升与能力的发展。

一、小学高年级数学项目式学习的价值

(一)综合素养培育

项目式学习要求学生综合调用多领域知识与多元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在小学高年级数学项目实践中,学生既要运用数学运算、几何图形等专业知识,又需锻炼沟通协作、信息采集与处理、问题分析与解决等能力。以“校园绿化设计”项目为例,学生需运用几何知识精准测量校园土地面积,通过数学运算精确核算不同绿植的采购成本,同时要与小组成员密切协商设计方案。

(二)学习兴趣激发

相较于传统数学教学的枯燥乏味,项目式学习为学生营造了新颖且充满吸引力的学习体验。真实有趣的项目情境能够迅速抓取学生的注意力,深度激活其内在学习动力。以“制作数学主题手抄报”项目而言,学生为打造出高品质手抄报,会主动深入钻研数学知识,广泛挖掘趣味数学故事等。这种自主探索极大地增进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知识理解深化

借助项目实践,学生得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巧妙融入具体实际情境,从而实现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在“家庭水电费统计与分析”项目中,学生在水电费数据的收集、整理及分析过程中,能够透彻领悟统计图表的内涵与功能,对平均数等数学概念形成更为直观且深刻的认知。这种基于实践的理解相较于单纯书本学习,更具深度与持久性。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项目式学习实施困境

(一)项目设计欠妥

部分教师在项目设计环节,未能充分考量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兴趣倾向。项目难度过高,致使学生望而却步,无从着手;或项目难度过低,无法达成提升学生能力的预期目标。同时,项目内容与数学教学目标的关联不够紧密,使得项目实施对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促进作用大打折扣。

(二)时间管理难题

项目式学习涵盖资料收集、小组讨论、项目实施等多个环节,需学生投入大量时间。然而,小学高年级课程安排紧凑,有限的课堂时间难以完成完整项目。若将项目拓展至课后,又常因学生时间安排各异及缺乏有效监督,导致项目进度滞后、质量下滑。

(三)教师指导缺位

在项目式学习进程中,教师应精准扮演引导者角色。但部分教师因项目式学习实践经验匮乏,面对学生的问题时,无法及时提供有效指导。部分教师过度干涉学生项目推进,抑制了学生自主性;而部分教师则对学生放任自流,致使学生在项目实施中迷失方向。

三、小学高年级数学项目式学习的实施策略

(一)项目设计优化

贴合学生实际:教师需深入洞察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经验及已有的数学知识储备。例如,针对学生热衷游戏的特性,可设计“数学游戏开发”项目,让学生运用数学原理设计简易游戏,在游戏设计过程中夯实数学知识。

(二)时间规划合理

制定详尽计划:项目启动前,教师应与学生协同制定详细项目时间表。将项目划分为不同阶段,明确各阶段任务与时间节点。以“校园运动会中的数学”项目为例,可将第一周设定为资料收集期(收集运动会项目时间安排、运动员人数等信息),第二周为数据分析期(计算比赛得分、运动项目时间占比等),第三周为成果展示期。

灵活调配课堂时间:充分利用碎片化课堂时间开展项目启动、小组讨论反馈等环节。对于需集中时间完成的任务,可借助综合实践课或课余时间。

(三)强化教师指导​

学校应当积极主动地搭建全面且多元的学习平台,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定期组织教师参与项目式学习相关的专业培训。线上部分,利用专业教育平台,邀请国内外教育专家开展项目式学习的专题讲座,分享前沿理念与成功案例。线下则举办集中研讨工作坊,由本地具有丰富项目式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结合实际教学场景,详细解读项目式学习的核心理论。培训内容深入且全面,不仅涵盖项目式学习所蕴含的以学生为中心、培养综合素养的教育理念,还包括从项目设计、启动、实施到成果展示的独特教学流程,以及如小组协作引导、个体差异关注等行之有效的指导方法等,让教师能够全方位、深层次地理解项目式学习的精髓。​

在课余时间,教师可通过阅读国内外权威教育期刊、学术著作,关注知名教育博主的分享,自主学习项目式学习相关的前沿知识。最初的小型学科内项目,逐步拓展到跨学科综合项目,在不断尝试中积累实战经验,通过每一次项目实践后的复盘总结,改进教学方法,以此切实提升指导学生开展项目式学习的能力。​

在项目式学习的实施进程中,教师需要时刻保持高度关注,如同敏锐的观察者,密切留意学生的项目进展动态。教师可以通过建立项目进展日志,要求学生定期记录项目完成情况与遇到的问题,以便及时掌握全局。当学生在项目推进过程中遭遇困难,陷入思维僵局时,教师要精准把握介入的时机。​

此时,教师不宜直接将答案告知学生,而是要巧妙运用提问、引导等多样化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活力。例如,在学生开展“旅游费用规划”项目时,若学生在交通方式的抉择以及住宿方案的确定上感到困惑。教师可先提问:“你们考虑过这次旅行预计的时间安排吗?不同交通方式在时间消耗上有什么差异呢?”引导学生从行程耗时维度思考。接着,继续追问:“你们的预算有限,那么不同交通方式和住宿方案的费用分别是多少呢?”促使学生关注费用高低。最后,引导学生思考:“旅行中大家希望的舒适度如何?不同的交通和住宿选择对舒适度有怎样的影响?”通过这样逐步深入的引导,帮助学生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与比较。​

在分析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实际的数据参考,如不同交通工具的票价、运行时间,不同住宿类型的价格区间、设施配备等。学生在思考与比较后,可能会发现高铁虽然票价较高,但速度快、舒适度高,对于时间有限的旅行较为合适;而民宿相较于酒店,价格可能更亲民,且能体验当地风土人情,但在设施标准化上可能略有不足。通过这样的引导,帮助学生拓宽思维视野,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思路,从而在项目实践中不断提升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小学高年级数学项目式学习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深化知识理解方面意义重大。尽管实施过程中面临项目设计不合理、时间管理困难、教师指导不足等挑战,但通过优化项目设计、合理规划时间、强化教师指导等策略,可有效化解难题,有力推动小学高年级数学项目式学习稳健开展,为学生数学学习与未来发展筑牢根基。

参考文献:

[1]李明,《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的实践探索》[J].教育实践与研究,2020(12):45-48.

[2]王丽,《项目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6):145-146.

[3]张辉,《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8(25):78-80.

[4]赵强,《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项目设计的要点分析》[J].中小学教学研究,2021(5):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