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杨春莲
白城市洮北区第二幼儿园
一、引言
随着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社会对幼儿园班级管理的要求日益提高。然而,当前幼儿园班级管理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管理理念陈旧、方法单一、家园合作不足等,这些问题制约了班级管理水平的提升,影响了幼儿的健康成长。因此,深入研究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现状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对推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现状
(一)管理理念滞后
部分幼儿园教师的班级管理理念仍停留在传统阶段,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幼儿的主体作用。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往往以管理者自居,采用命令、控制的方式要求幼儿服从,缺乏对幼儿个体差异和自主需求的尊重。例如,在制定班级规则时教师单方面决定规则内容,未充分征求幼儿的意见;在活动安排上也多以教师的计划为主,较少考虑幼儿的兴趣和意愿。这种滞后的管理理念不利于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阻碍了幼儿个性的发展。
(二)管理方法单一
当前幼儿园班级管理方法较为单一,许多教师依赖传统的说教、批评和奖励手段。当幼儿出现不良行为时教师通常采用简单的说教或批评方式,缺乏对幼儿行为背后原因的深入分析和引导;在激励幼儿时也多以物质奖励为主,如小红花、小贴纸等,忽视了精神鼓励和情感支持的重要性。同时,部分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过度依赖规章制度,缺乏灵活性和趣味性,导致班级氛围紧张,幼儿对班级管理产生抵触情绪。例如,在组织幼儿排队时教师只是反复强调“不许说话、不许乱动”,而没有通过游戏或有趣的方式引导幼儿自觉遵守秩序。
(三)家园合作不足
家园合作是幼儿园班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实际工作中家园之间在班级管理方面的合作仍存在诸多问题。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渠道不够畅通,教师与家长的交流多局限于接送孩子时的简短对话,缺乏深入、系统的沟通。教师不能及时向家长反馈幼儿在园的表现,家长也难以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班级管理要求。同时,家长参与班级管理的意识和积极性不高,部分家长认为班级管理是教师的职责,自己只需配合即可,对幼儿园组织的家长活动参与度较低。
(四)教师管理能力有待提升
幼儿园教师的管理能力直接影响班级管理的效果。目前,部分幼儿园教师缺乏系统的班级管理知识和技能培训,在面对复杂的班级管理问题时往往束手无策。例如,在处理幼儿之间的冲突时教师不能运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幼儿解决问题,而是简单地进行调解;在组织大型活动时,也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导致活动秩序混乱 [1]。同时,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部分教师未能及时更新知识结构,学习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难以适应新时代班级管理的需求。
三、优化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对策
(一)更新管理理念,尊重幼儿主体地位
幼儿园教师应树立科学的班级管理理念,充分认识到幼儿是班级管理的主体,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和自主需求。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要转变角色,从“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和“支持者”,给予幼儿更多自主选择和决策的机会。例如,在制定班级规则时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引导幼儿共同制定规则,让幼儿理解规则的意义并自觉遵守;在活动安排上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活动内容和方式,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教师要尊重幼儿的想法和意见,当幼儿提出合理建议时要积极采纳,让幼儿感受到自己在班级中的价值和地位。
(二)创新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效果
教师应积极探索多样化、创新性的班级管理方法,提高管理的趣味性和实效性。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形式,教师可以将游戏融入班级管理中通过游戏规则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开展“小小值日生”游戏,让幼儿轮流担任值日生,负责整理玩具、分发餐具等工作,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和自理能力;利用“红绿灯”游戏,帮助幼儿理解遵守秩序的重要性 [2]。同时,教师还可以运用故事、情景表演等方式,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例如,通过讲述关于分享、合作的故事,引导幼儿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组织情景表演活动,让幼儿在模拟的场景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加强家园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幼儿园应重视家园合作,建立紧密的家园联系机制,共同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幼儿园要通过家长会、家访、家长学校等多种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理念和班级管理方法,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家长参与班级管理的意识和能力。例如,定期举办家长学校,邀请专家为家长讲解幼儿教育知识和班级管理策略;组织家访活动,深入了解幼儿的家庭环境和成长背景,与家长共同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同时,幼儿园要为家长提供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如邀请家长参与班级活动的策划和组织、担任志愿者协助教师开展工作等,让家长亲身体验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过程,增强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信任和配合。此外,幼儿园和家长要保持密切的信息沟通,及时反馈幼儿在园和在家的表现,共同解决幼儿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形成教育合力。
(四)提升教师管理能力,打造专业管理团队
幼儿园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培训、教研等方式提升教师的班级管理能力。幼儿园要定期组织教师参加班级管理专题培训,邀请专家学者或优秀教师分享管理经验和方法,拓宽教师的视野,更新教师的管理理念 [3]。例如,开展“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班级活动组织与管理”等主题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管理技能。同时,幼儿园要鼓励教师开展班级管理研究和实践探索,组织教师进行案例分析、经验交流等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成长。此外,幼儿园还可以建立教师管理能力评价机制,对教师的班级管理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和反馈,帮助教师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打造一支专业素质高、管理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四、结束语
总之,幼儿园班级管理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发展。面对当前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现状,我们需要更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法,加强家园合作,提升教师管理能力,多管齐下,全面优化幼儿园班级管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为幼儿创造一个安全、温馨、有序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会适应能力,推动学前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蒋金芳.初探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方法和策略[J]. 科技视界,2022(02) :91-95.
[2] 杨军平 ; 杨旭琴 . 积极心理学在幼师班级管理中的运用探究 [J]. 职业教育 ( 下旬刊 ),2019(20) :56-58.
[3] 孙莎莎 . 浅谈幼儿园班级家委会现状及有效组建策略 [J]. 中国盐业 ,2022(03) :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