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策略探究

作者

刘泽才

四川省宁南中学

引言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生物学知识,还能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深入探究有效的培养策略。

一、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通过实验探究,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生物学现象的发生过程,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直观的认识。例如,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细胞分裂的各个时期,从而更好地理解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和特点。

(二)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实验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实验操作技能。如在微生物培养实验中,学生需要掌握无菌操作技术、培养基的配制等技能,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科学探究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实验中,学生可以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尝试不同的实验条件,从而培养创新思维。

二、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对实验教学重视不足

部分学校和教师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实验课程安排较少,学生缺乏足够的实验机会,导致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难以得到有效培养。

(二)教学方法单一

一些教师在实验教学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教师先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然后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实验。这种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三)实验资源有限

部分学校的实验设备陈旧、短缺,实验材料不足,无法满足实验教学的需求。这使得一些实验无法正常开展,影响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四)评价体系不完善

目前的实验教学评价主要以实验报告和考试成绩为主,缺乏对学生实验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全面评价。这种评价体系不能准确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也不利于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探究。

三、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优化实验教学目标

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明确、具体、可操作的实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例如,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中,教学目标可以设定为: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的呼吸方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结果和得出结论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创新教学方法

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然后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例如,在探究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实验中,教师可以先介绍生长素发现的历史背景,然后提出问题:“单侧光照射对植物生长有什么影响?”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探究。

运用项目式学习方法,将实验教学与实际项目相结合。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生物学相关的项目,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和实践。例如,教师可以设计“校园植物多样性调查与保护”项目,让学生通过实地调查、标本采集、数据分析等活动,了解校园植物的种类和分布情况,并提出保护建议。

(三)丰富实验资源

学校应加大对实验教学的投入,更新实验设备,补充实验材料,为实验教学提供充足的资源保障。例如,学校可以购置先进的显微镜、离心机等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验条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自制实验器材,开展实验探究。例如,学生可以用矿泉水瓶制作生态瓶,探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四)完善评价体系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验表现、实验报告、小组合作能力等方面。评价方式可以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方式。例如,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实验设计能力、数据分析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学生可以通过自评和互评,反思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注重对学生实验过程的评价,关注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的表现,如提出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等。例如,教师可以在学生实验过程中进行观察和记录,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五)加强教师培训

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培训,提高教师的实验教学水平和科学探究能力。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实验教学方法、实验设计、实验评价等方面。例如,学校可以邀请专家来校讲学,介绍最新的实验教学理念和方法。

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创新实践,探索适合学生的实验教学模式。教师可以通过参加教学研讨会、撰写教学论文等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四、案例分析

以“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为例,教师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师提出问题:“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有什么影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材料和仪器,进行实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出实验结论,并进行交流和分享。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不仅掌握了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还提高了科学探究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结论

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性,针对当前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培养策略。通过优化实验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法、丰富实验资源、完善评价体系和加强教师培训等措施,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和教育部门也应给予支持和保障,为实验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王建荣 . 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策略 [J]. 亚太教育 ,2025,(07):107-109.

[2] 许妍 . 浅析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 [J].天天爱科学 ( 教学研究 ),2022,(03):15-16.

[3] 赵君莉 . 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优化策略探讨 [J].高考 ,2024,(06):106-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