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热处理工艺对30408 不锈钢晶间腐蚀影响机制的研究

作者

孙晓君

四川中核艾瑞特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四川绵阳 621000

引言

30408不锈钢广泛用于石油化工、食品机械、建筑装饰行业,但在某些条件下30408不锈钢极易发生晶间腐蚀,这严重影响相关设施设备的使用安全性和稳定性。晶间腐蚀是在金属材料晶界处引起的优先腐蚀现象,这种腐蚀造成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显著下降,甚至发生材料外观无显著变化的突发性失效事故,具有巨大的危险性。热处理作为加工工艺对不锈钢组织性能具有决定性作用,可以通过控制热处理工艺,提升材料耐晶间腐蚀性能,研究热处理工艺对30408不锈钢晶间腐蚀影响规律,对材料改善提升及扩展应用范围具有重要意义。

一、30408不锈钢概述

1.化学成分​

30408不锈钢的化学成分主要为铁(Fe)、铬(Cr)、镍(Ni)、碳(C)等,其大概的含量如下:Fe,基体元素含量高;Cr,一般含量在18%-20%,Cr是不锈钢防腐的主要元素,能够为不锈钢提供一层致密的表面层,增强其钝性;Ni,含量一般为8%-10%左右,Ni的加入可以稳定奥氏体组织,提高不锈钢韧性,改善其加工性能;C,一般含量不超过0.08%,C在不锈钢中有双重作用,适量的C可以提高钢的强度,但碳含量过高容易造成晶间腐蚀敏感。除此之外,30408钢中还含有少量的Mn、Si等元素。例如,某 30408 不锈钢板材,其化学成分(质量分数,%)为:C0.04,Si0.45,Mn1.21,P0.016,S0.010,Cr 18.23,Ni 8.15,其余为 Fe 及微量杂质。​

2.组织结构特点​

正常状态下,30408不锈钢组织成分中的奥氏体组织较为简单,奥氏体面心立方结构,塑性、韧性较高,组织成分极为细密,原子排列较为规整,使得30408不锈钢的加工性能较好,综合力学性能较优。但是这种组织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受到条件的影响而变化,比如经过一定的加热及冷却至低温后,因操作不当而出现碳化物在晶间处析出,使晶界处的化学成分和组织发生变化,最终诱发晶间腐蚀。​

3.性能特点​

(1)力学性能​

30408不锈钢具有良好的强韧性配合,其屈服强度通常都在205MPa以上,抗拉强度可达到515MPa及以上,延伸率通常都在40%以上。良好的力学性能可以使其承担一定的负荷以及变形量,可以用于各种工程结构以及机械零件的制造。其次,30408不锈钢具有良好的冷加工性能,可以借助冷拉、冷轧等技术加工成各种形状,而且在加工过程中不易形成开裂等缺陷。​

(2)耐腐蚀性能​

在一般情况下,30408不锈钢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含较高的Cr元素,在表面有一层致密的钝化膜,使其难以渗透,使腐蚀介质无法接触到金属基体,从而降低腐蚀速率。在特殊情况,如含有某些腐蚀介质时(强氧化性酸、含有Cl-溶液等),或是在某些特定的温度及应力等条件下,30408不锈钢的耐腐蚀性会受影响,晶间腐蚀就是其中常见和最危险的腐蚀形式之一,不锈钢发生晶间腐蚀,晶界处是腐蚀优先发生的部位,晶界腐蚀使晶粒之间的结合力不断降低,使得材料的力学性能急剧恶化,从而影响材料的使用寿命及安全性能。

二、晶间腐蚀原理

晶间腐蚀主要是指金属材料中的晶粒边界处的腐蚀现象,这种腐蚀现象的特征为从晶界处向材料内进行腐蚀,晶粒的腐蚀相对较轻。金属材料在发生晶间腐蚀现象后,金属材料的表面并没有较大的改变,金属表面依旧具有光泽,但是金属晶粒间的黏聚力已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当晶间腐蚀发展到一定范围之后会造成金属材料力学性能下降,金属材料的强度和韧性大幅度下降,严重时还会造成金属材料失去承重力,在外力较小的情况下会发生脆断。例如:部分化工设备由于长时间受到腐蚀性介质的浸泡,会造成30408不锈钢配件发生晶间腐蚀泄漏、损毁设备,进而影响正常的生产。

图 1 30408 不锈钢的晶间腐蚀

三、影响晶间腐蚀的因素

1.化学成分​

碳含量:碳是影响30408不锈钢晶间腐蚀敏感性的重要因素,碳含量越高,越容易在敏化温度范围内生成碳化铬,使得贫铬的晶界增多,晶间腐蚀敏感性增大,为避免晶间腐蚀,通常将30408不锈钢中的碳含量控制在较低水平,比如超低碳30408不锈钢,将碳含量控制在0.03%以内。​

合金元素:除了上述的铬、镍等合金元素外,还有其他合金元素也对30408不锈钢的晶间腐蚀性能有影响。例如Ti、Nb等元素会促使碳优先与他们形成碳化物(TiC、NbC)而非与铬形成碳化物,抑制碳化铬沿晶界析出,使晶界贫铬的现象得到改善,从而提高了其耐晶间腐蚀能力。另外,加入钼(Mo)元素会使其钝化膜变得稳定,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其在某些介质中的耐蚀能力,对晶间腐蚀也有一定程度的抑制。​

2.微观组织结构​

晶粒尺寸:一般情况下,晶粒尺寸也会对晶间腐蚀造成一定的影响。晶粒越细腻,晶界面积就越大,晶界上的原子排列杂乱无序,杂质元素偏聚较易,敏化过程中也较易析出碳化物,所以细晶粒组织30408不锈钢的晶间腐蚀敏感性较高,然而晶粒组织较细,晶界的移动力较差,反而对晶间腐蚀起到抑制作用。

晶界结构:晶界结构(大角度晶界、小角度晶界)、晶界能、晶界洁净度等均能影响晶间腐蚀,大角度晶界晶界能高,在敏化条件下容易引起碳化物和杂质偏聚,易引起晶间腐蚀而变得敏感。洁净的晶界杂质元素少,具有较好的抗晶间腐蚀能力。此外,孪晶界等晶界结构对晶间腐蚀有阻碍作用,降低晶间腐蚀出现的几率。​

3.环境因素​

腐蚀介质:不同的腐蚀介质是影响30408不锈钢发生晶间腐蚀的重要因素,强氧化性的介质(如硝酸、浓硫酸等),容易破坏不锈钢表面的钝化膜,易发生晶间腐蚀。含有Cl-介质的氯离子,氯离子的侵蚀性较强,易穿透钝化膜,在晶界处形成点蚀,造成晶间腐蚀,此外还有腐蚀介质的pH值、温度、浓度等都会影响晶间腐蚀的速率、程度等。​

温度:温度也是影响晶间腐蚀的一个环境因素,不锈钢在敏化温度区(450℃-850℃)最容易发生晶间腐蚀,敏化温度区的碳化物析出速度较快易引起晶界贫铬;当温度低于敏化温度区,因为析出速度较慢,不易发生晶间腐蚀;当温度高于敏化温度区,碳化铬易重新溶回基体,不易发生晶间腐蚀。

四、热处理工艺对30408不锈钢晶间腐蚀的影响

1.固溶处理的影响

(1)固溶温度对晶间腐蚀的影响​

固溶温度同样对30408不锈钢晶间腐蚀性存在显著影响。固溶温度过低,碳化物未充分溶解到基体中,剩下的碳化物在后期的服役过程中又会析出在晶界处,导致晶界处贫铬,晶间腐蚀敏感。固溶温度越高,碳化物溶解得越充分,合金元素在基体中越均匀,越不易产生晶间腐蚀。然而,固溶温度过高会导致奥氏体晶粒的长大,晶界面积减小,晶界能降低,不利于碳化物的析出和扩散,同时过高的固溶温度会导致其它组织的变化,例如δ-铁素体等,使得不锈钢的性能变差。对于30408不锈钢,合适的固溶温度为1040℃-1100℃,合适固溶温度下进行固溶,在碳化物充分溶解的同时晶粒不至于长大,从而降低晶间腐蚀敏感性。​

(2)固溶时间对晶间腐蚀的影响​

固溶时间也是影响30408不锈钢晶间腐蚀性能的一个主要因素。在一定的固溶温度下,固溶时间过短,碳化物来不及充分的固溶,晶间腐蚀敏感性增加。随着固溶时间的延长,碳化物的不断溶解,合金元素的趋于均匀化,晶间腐蚀敏感性降低。但固溶时间过长,增加了生产成本,还会引起奥氏体晶粒的长大,降低材料的力学性能。因此,应结合不锈钢的具体成分,工件的尺寸大小,加热设备等条件合理选择合适的时间。一般情况下,对于30408不锈钢来说,在合适的固溶温度下,固溶时间选择在20-40分钟左右时,可以获得良好的晶间腐蚀性能和综合力学性能。

图2 30408 不锈钢不同固溶温度和时间对腐蚀速率的影响

图3 30408 不锈钢固溶后缓慢冷却金相图

(3)冷却速度对晶间腐蚀的影响​

冷却速度对固溶后的30408钢锈钢的耐晶间腐蚀性能有较大影响,快速冷却能够避免碳化物在冷却过程中形成,奥氏体过饱和,耐晶间腐蚀性能提高。冷却速度慢,冷却过程在敏化温度区间,碳扩散到了晶界上,和铬形成碳化铬,晶界贫铬,耐晶间腐蚀性能降低。例如空冷冷却速度慢,30408钢锈钢易产生晶间腐蚀,而采用水冷等快速冷却的方式,避免碳化物的析出防止不锈钢产生晶间腐蚀。固溶后应尽量快速冷却,耐晶间腐蚀性能良好。

图4 30408 不锈钢固溶后快速冷却金相图

2.敏化处理的影响

(1)敏化温度对晶间腐蚀的影响​

敏化温度对30408不锈钢晶间腐蚀敏感性的影响,在敏化温度下,碳化物在不同敏化温度下析出的速度和数量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在越低的敏化温度区间下,碳化物析出速度越为缓慢,随着时间的推移,仍然有部分碳化物在晶界上析出,晶间腐蚀的敏感性越高。随着敏化温度的升高,碳化物逐渐加快,晶界贫铬现象严重,晶间腐蚀敏感性迅速增强,经实验证明在敏化温度600℃-700℃之间时,对30408不锈钢的敏化温度对晶间腐蚀敏感性影响最为明显,由于此时碳、铬扩散速度匹配程度较好,利于碳化铬快速在晶界上析出、聚集,因此,在生产和使用中应避免30408不锈钢长时间处于较长时间的温度范围内停留,防止晶间腐蚀。

(2)敏化时间对晶间腐蚀的影响

敏化时间也是影响30408不锈钢晶间腐蚀敏感性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一定的敏化温度下,随着敏化时间的延长,晶界上的碳化铬继续析出,贫铬区逐渐扩展,晶间腐蚀敏感性逐渐增强。敏化初期(0-2h)晶界上的碳、铬原子迅速形成Cr23C6,晶界上的贫铬层厚度以1.2μm/h的速度增长;敏化中期(2-6h),随着敏化时间的延长,贫铬层的扩展速度减慢,碳的扩散速度逐渐成为限制碳化铬析出的重要因素,贫铬层厚度以0.5μm/h的速度增长;当敏化时间超过6h后,在晶界周围碳基本扩散完全,碳化铬的析出已达到平衡,贫铬层厚度基本不再增长,保持在4.5μm左右。

图5 30408 不锈钢经过650℃×2h 敏化后晶间腐蚀试验

结语

综上所述,30408不锈钢的晶间腐蚀与钢的成分、组织和介质等有很大的关系,而热处理是影响组织性能的重要因素,对晶间腐蚀的控制尤为重要。分析表明,适当的固溶(1040℃-1100℃温度区间,保温20-40min及快速水冷)可以使碳化物充分的固溶而又不使晶粒长大,避免晶界贫铬;规避敏化(600℃-700℃)可以减少碳化铬在晶界析出和聚集,可以降低晶间腐蚀敏感性。

根据上述结论,在实际应用中,有针对性选择热处理方案:针对石化,医药等行业应用中的30408不锈钢应注意固溶参数控制,确保合金成分均匀;避免在焊接、热处理、服役中长时间停留于敏化温度区间,必要时采用后续固溶处理消除敏化影响,或进行成分优化(如C控制或添加Ti、Nb等稳定化元素),增强耐晶间腐蚀能力。通过以上方式在延长30408构件使用寿命的同时,保障设备稳定服役,对30408在恶劣腐蚀环境中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王玉,张岭海,李晓玲,等.S30408不锈钢活性焊接工艺评定及耐腐蚀性能研究[J].中国特种设备安全,2015,31(11):4.

[2]刘文明,张新明,程新路,等.焊后热处理对S30408/Q345R不锈钢复合板耐蚀性能的影响[J].金属热处理,2024,49(1):172-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