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中职新能源汽车专业“一圆心·两半径·三环绕”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作者

黄钧浩 武莉

重庆市九龙坡职业教育中心 重庆 400000

近年来,根据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设置了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订单式”培养行业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并与长安汽车、深蓝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开展合作,以就业为导向,采取“一圆心·两半径·三环绕”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综合职业技能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就业率。

一、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存在问题

1. 学生成长路径不清晰。学校课程设置与岗位需求衔接不足,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存在脱节,学生难以通过课程明确技能提升的阶梯式路径,对自己成长规划模糊。

2. 教师成长体系不健全。对于学校教师和企业教师,校企间缺乏稳定协同培养机制,企业教师参与教学的激励不足,学校也未建立针对其的专业成长支持体系,导致两类教师优势难以互补,共同制约着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3. 课程教学资源不齐全。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体现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产业之一,其技术创新速度快、更迭频率高,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传统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教学资源难以及时跟上新能源汽车技术的飞速发展[1]。

二、“一圆心·两半径·三环绕”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模式

该模式以“学生成长”为圆心,以“教师 + 师傅”为两半径,以校企合作“任务开发 + 虚实结合+ 综合评价”为三环绕,实现高素质新能源汽修人才培养。

1. 以学生为圆心,形成“三分”人才培养路径

探索技能型、升学型、创业型三类培养类型。根据经济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和学生个性特征、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综合因素,以学生为圆心,引导学生选择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培养模式,对学生进行“学徒制型、升学型、创业型”等类型的提升目标进行选择培养,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社会发展的需求。

构建“六模块·三层次”分层教学课程体系。为了实现三种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目标,与长安汽车共同构建包括通识教育、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个性化选修课、自主创新学习 6 个模块在内的课程体系,同一课程分为 A、B、C 三层次课程要求和教学考核方式的评价,满足学生基础差异化和发展个性化。

搭建“小班型·浸润式”分向发展优质平台。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以及未来发展方向,选择不同班型和课程,每班不超过 30 人,满足学生基础差异化和发展个性化。通过“小项目 + 小竞赛”模式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小项目”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企业真实情景的小项目,实现管理制度浸润、职业精神浸润;“小竞赛”是指每学期开展 4 次技能竞赛,实习期开展实习标兵竞赛,实现顶岗实习浸润、创新理念浸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潜能。

2. 以教师和师傅为“半径”,组建一体化教学共同体组建教学共同体双融合培养学生。教师 + 师傅“双主体、双渗透、双育人”培养学生。“双主体”是与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共建教师发展中心,建立培训师制度,教师担任员工培训,师傅承担学生实训课程。“双渗透”是长安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交融,在教师和员工培训、课程开发、实践教学、技术成果转化等方面深度合作。“双育人”是依托紧缺骨干专业、双基地项目和优质专业建设,将素养教育和职业技能、企业精神相融合。

创建“四级进阶·双轨螺旋”机制。构建教师“青年 -- 双师 -- 骨干 --带头人”和师傅“学徒 -- 骨干 -- 技师 -- 大师”四级进阶、螺旋上升双轨晋升机制,激励教师成长。设立长安新能源汽车技能大师工作站,开通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入校兼课、入企挂职的绿色通道。

3. 以校企为抓手,构建产教融合“三环绕”新模式

校企协同开发教学任务。与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发课程标准、评价标准,将长安新能源汽车故障项目转换为教学项目,重构教学内容。以《新能源汽车电机及传动系统拆装与检测》课程为例,课程教学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将 6 个教学模块分为 18 个长安新能源汽车故障项目分解成 36 个小任务,将“知构造、懂方法、会排故”为主线,把汽车工匠精神融入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技能报国的使命当担。

虚实结合改造教学手段。与企业新能源汽车技能大师共同编写的灵活增删纸质活页式教材、云端更新的企业新能源汽车数字教材“纸数一体”二类型教材应对教学内容调整;通过线上新能源汽车虚拟仿真实训、云立方教学平台、智慧职教三平台,数字赋能的教学手段,解决课程重难点。以企业新能源汽车为载体,构建微课程库、故障事故案例库、操作视频库、拆装虚拟动画库,助力课堂任务的完成。通过构建“二类型、三平台、四库”数字资源,模拟真实工作环境。

综合评价促进课堂教学。以汽车云立方平台为评价载体,聚集知识、技能、素质三个维度,分自评、互评、师评(学校教师、长安企业大师)三个对象,贯穿课前预习、课中检测、课后巩固三个阶段,实现全过程信息采集,实时向师生反馈,力求做到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实现学生的多元化、个性化评价。

三、结语

新能源汽车是国家重点发展的十大领域之一,新能源汽车专业承担着为国家汽车产业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责任和使命 [2]。在此背景下,九龙坡职业教育中心以“一圆心 ⋅ 两半径·三环绕”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培养新能源汽车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行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韦世松,何进文,李萍 . 产教融合视域下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J]. 汽车维修技师 ,2024(02).

[2] 郭维滢 , 张得富 , 苏晨 , 等 . 新工科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 汽车维修技师, 2024(24)÷69-70 .

本文系2023 年市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能源汽车专业“一圆心·两半径·三环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Z2334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