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西游记》中孙悟空的艺术形象
温慧敏
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七一小学 043700
一、《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的塑造艺术
(一)外貌描写
孙悟空身为石猴,其外貌上有猴的特征,须菩提祖师视角下,孙悟空“身躯鄙陋,像个食松果的猢狲”“孤拐面,凹脸尖嘴”“头圆顶天,足方履地”,这些都比较典型的原始外貌描写。在大闹天宫被压在五行山下后,对孙悟空的外貌描写是“尖嘴缩腮,金睛火眼。头上堆苔藓,耳中生薜萝。”在这个时候,孙悟空的外貌就是比较狼狈的,但是其“火眼金睛”却无法被掩盖。孙悟空在取经路上也经常被妖精们、路上的百姓点评外貌,最典型的描述是“毛脸雷公嘴”,且黄风怪认为孙悟空是“身量矮小、面容羸瘦”,说明孙悟空的外貌本质上是不出众的,甚至有些丑陋。在天竺国,官员看到孙悟空,更是“不知其是鬼怪、雷公或是夜叉,战战兢兢不敢有所行动”,更是惟妙惟肖。孙悟空自己也曾经点评过外貌,认为“形容古怪,石中有美玉之藏”,说明孙悟空对自己的实力的自信远高于对外貌的自信,且这种实力上的碾压更是弥补了其外貌上的不足。
(二)心理描写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心理描写是非常丰富的,孙悟空很多心里描绘是世俗化的,比如,在孙悟空化斋被拒后,孙悟空心中所想的是“这老贼才说淘米下锅,不知是虚是实。”一定要打探一番,看到老者做了饭,却不愿意提供斋饭,还是坚持到家中化斋,有些顽皮也有些倔强。心理描写也体现在降妖除魔之路上,孙悟空在“三打白骨精”中,前两次都是毫不犹豫拿起棍子就打,第三次,心理活动明显增多,“若要打他,又怕师父念那话儿咒语。”体现了孙悟空对紧箍咒为畏惧。“常言道:‘虎毒不吃儿。’凭着我巧言花语,嘴伶舌便,哄他 一哄,好道也罢了。”体现了孙悟空在经历了一番心理活动后,还是坚定维护唐僧的安全,即便是被唐僧误解,他也愿意当这个“罪人”。在取经之路上,孙悟空的成长是很明显的,到九十七回,孙悟空已经抓住了一窝强盗,按照取经之初的做法,一定是尽情打死,打哪到了这个时候,他也在思考,这种行为是否会让师傅怪罪,运用心理描写,体现出了孙悟空的不断完善和成长。
(三)细节描写
细节之处让孙悟空的活灵活现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流沙河收服沙和尚的时候,孙悟空和猪八戒的语言细节就令人忍俊不禁:“贤弟呀,这桩儿我不敢说嘴。水里勾当,老孙不大十分熟。若是空走,还要捻诀,又念念‘避水咒’,方才走得;不然,就要变化做什么鱼虾蟹鳖之类,我才去得。若论赌手段,凭你在高山云里,干什么蹊跷异样事儿,老孙都会;只是水里的买卖,有些儿榔杭。”在这段描写中,孙悟空直言自己的短板是水下作战,也不惜各种词语说明自己的不足,比如“有些儿榔杭”,孙悟空对自己的认识是非常透彻的,所以他才会让猪八戒下水与妖怪周旋。另外,细节描写还体现在伏笔一点点的呈现上,孙悟空在炼丹炉中练就了火眼金睛,但是其还是有短板的,那就是怕烟。所以在火焰山一难和收服红孩儿中,孙悟空就吃了大亏,比如,“可怜气塞胸堂喉舌冷,魂飞魄散丧残生!”足以见得烟对孙悟空的损害是非常大的。正是因为这种细节描写,让孙悟空这个形象逐渐丰满,且让读者意识到,即便是这样上天入地的孙大圣,也是有不足和短板的,弱化了孙悟空的完美形象,反而令这个形象更加印象深刻。
二、孙悟空形象的思想展露
(一)强烈的生命意识
孙悟空形象中非常典型的特点就是强烈的生命意识,这种生命意识和吴承恩的生活环境有关,吴承恩生活在明朝中晚期,该时期手工业繁荣,经济发展迅速,当时人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改变。这个时期人民的自我意识逐渐觉醒,且该时期最大的特点就是以神魔小说为代表的世俗文学逐渐风行,这个时期,大众对于文化、信仰、价值的需求发生了变化,且这种“人的自我”不同于任何时代,体现出生命历程中的追寻自我和肯定自我。
孙悟空在建功立业上都存在其独有的渴望,最开始孙悟空所想的是成为美猴王,再往后到去天宫求职,孙悟空希望能有一番建树,因此在被任命弼马温的时候,孙悟空会一再询问,自己是什么官衔、什么品级。在被观音菩萨点化求取真经的时候,孙悟空希望的也是建功立业,“求取成果”。所以孙悟空这种强烈的生命意识和为此赋予的行动成为他成功的基础, 最终也让孙悟空如愿以偿。
(二)真诚的处事原则
吴承恩的真诚体现在其对于人生的豁达之上,他认为“富贵功名,前缘分定.为人切莫欺心.正大光明,忠良善果弥深。”其中透露了比较深刻的佛教思想。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对师傅的真诚、对求取真经的真诚都是显而易见的,没有孙悟空的真诚、勇敢、无畏,在一定程度上,就不会有唐僧的成功。毛主席曾经赞美过:“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埃”。 这句话说明了孙悟空的无畏精神、真诚的意念。
(三)反抗的灵魂本质
吴承恩一生中经过了五代帝王,所以其基本上从明朝的兴盛到衰弱都经历了一番,所以,吴承恩看到了民间的疾苦和帝王的不作为,所以自身也是非常渴望反抗的。孙悟空虽然是一个虚构的神话人物,但是其非凡的神通和处事的风格显露出浓厚的反抗精神,这也是吴承恩自身精神的体现。孙悟空身上所具有的强烈的反抗意识,也是吴承恩在明代社会的思想浪潮下的文化折射。明朝中后期宣扬个体的独立价值,比较典型的观念的“ 不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该时期开始强调众生平等,所以在吴承恩的笔下,他将孙悟空塑造的就是一个追求平等和自由的英雄和斗士。在吴承恩生活的朝代,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的发展存在不协调的问题,封建统治危机众多,官宦享乐思想和党派斗争激烈,人民的反抗情绪日益高涨,这也让孙悟空身上的反抗精神是非常强烈的。所以,体现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在得知自己的弼马温官衔不入流的时候,孙悟空火从心生,一路打出天宫,接管蟠桃园后,得知自己被排挤后,孙悟空变成了赤脚大仙同音一番,甚至能为了众猴偷取仙酒。即便是被擒住,孙悟空也完全不畏惧,到了太阳老君的八卦炉中,他也毫不畏惧。其“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宣言是非常响亮的,这种无所畏惧、敢于抗争的精神让天宫、冥界、龙宫震惊。孙悟空自始至终都是向往自由的,这种精神在西天途中也是显露无疑。孙悟空的反抗还体现在对天庭、西天神佛的不卑不亢,在面对玉皇大帝的时候,孙悟空能自称“老孙”,面对西天如来,孙悟空也敢于和如来调侃和指责,在孙悟空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深刻的反抗精神,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孙悟空希望追求平等的意识和信念。
三、结语
孙悟空的形象之鲜活,与吴承恩的人生经历有关,也与孙悟空自身的角色定位有关,其具有浓烈的生命意识、反抗精神,这令其成为了一只与众不同的石猴。孙悟空的人物形象之精彩,体现在其故事情境中,透露在一点一滴的描写中,《西游记》具有非常高的可读性,需继续品读,体会蕴藏在《西游记》中的独特魅力和人生智慧,进而为我们的生活奠定精神上的基石。
参考文献:
[1]张翠琴. 心猿意马:《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的深度解读[J]. 长江小说鉴赏, 2024, (27): 81-84.
[2]曹书乐, 刘宣伯. 从《西游记》到《黑神话:悟空》:孙悟空的游戏形象变迁与跨媒介叙事[J]. 中国数字出版, 2024, 2 (05): 27-34.
[3]刘玥. 《西游记》杂剧中孙悟空形象成因探析[J]. 喜剧世界(上半月), 2024, (09): 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