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丽江市兽医体系建设的思考
熊家治 苏亮飞 张凤安 陶清海 刘斌 和朕磊
云南省丽江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云南丽江 674100
兽医体系作为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基石,在乡村振兴战略和现代农业发展中占据关键地位。丽江市作为云南省重要的畜牧业产区,其兽医体系建设直接关系到当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本文基于丽江市兽医体系的现状,结合国内基层兽医体系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深入剖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优化建议,为推动丽江市兽医体系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一、丽江市兽医体系现状分析
丽江市兽医体系已形成市、县(区)、乡镇、村四级联动的基本框架,各级机构在动物疫病防控、畜牧技术推广、畜产品安全监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市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全市兽医体系的核心技术支撑部门,编制总数 19 人,现有专技人员 15 名,工勤 1 名。学历以研究生和本科为主(占80% ),职称结构合理(正高1 人、副高3 人、中级6 人),技术与统筹能力较强。县(区)级动物疫控机构作为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一区四县共 73 人,副高占比 60.3% (44 人),技术力量强,能落实市级部署并支持乡镇。乡镇畜牧兽医站作为基层兽医工作的直接执行者,覆盖 66 个乡镇(街道),327 人,副高占 47.7% ,专业素养较高,承担强制免疫等基础工作。但部分乡镇人员短缺,如华坪县兴泉镇仅 2 人(1 人将退休),通达乡 1 人,永兴乡无专业人员[1]。村级动物防疫员作为兽医体系的“神经末梢”,共578 人,负责村级免疫、巡查等。但结构短板明显:51 岁以上占 33% ,41-50 岁占 49.1%,30 岁以下仅 3.1% ;高中及以下占 89.3% ;补助偏低且不均(坝区 196 元、半山区 242 元、山区 272元/ 月),难以满足需求。
二、丽江市兽医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尽管丽江市兽医体系已具备一定基础,但对照现代畜牧业发展要求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新形势,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人员结构失衡,基层队伍断层风险突出
村级防疫员年龄与学历问题突出:51 岁以上超三成,30 岁以下仅 18 人,老龄化导致新技术接受能力弱,难适应智能工具;高中及以下占近 90% ,专业知识不足,影响疫情监测时效。全市 15.3%(72 人)基层兽医被长期抽调从事其他工作,类似多地情况,稀释了专业职能。
(二)待遇保障不足,队伍稳定性差
村级防疫员月补助最高 272 元,低于市人大建议的 500 元,资金依赖中央补助,地方配套不足,区域差异大。缺乏社保,退养无保障,青壮年不愿加入,人员积极性低。偏远乡镇兽医站交通通讯差,无下乡津贴,影响稳定性。
(三)管理体制不畅,职能协同性弱
市县两级在疫情处置、资源调配中联动不足。乡镇兽医站“双重管理”(人事归乡镇、业务归县级)导致多头指挥:乡镇以行政任务为先,挤占专业时间;县级难统筹,影响技术推广与防控统一,类似问题属于全国共性问题 [2]。村级防疫员管理无标准,聘用、培训、考核随意,部分未签合同,权责不清;培训少且针对性差,多以会代训,实操能力弱。村与乡镇衔接不紧,档案不完善、信息上报滞后。
(四)基础设施薄弱,服务能力受限
华坪县实验室 2015 年洪灾后未重建。66 个乡镇(街道)中,9 个无业务用房,36 个需修缮。部分偏远乡镇站设备仅满足基础需求,缺冷链和采样工具,导致疫苗储存、采样问题。村级防疫员无专用交通工具,山区效率低。全市无病畜无害化处理中心,存在病原扩散风险。屠宰冷链不完善,偏远乡镇私屠乱宰,存安全隐患。
三、加强丽江市兽医体系建设的意见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国内成功经验,丽江市应从人员队伍、保障机制、管理体制、设施建设等方面综合施策,构建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兽医体系。
(一)优化人员结构,夯实基层队伍基础
实施村级防疫员“年轻化、专业化”工程:参照山丹县办法,聘19-55 周岁、初中以上学历且有 3 年相关经验者,优先中专以上学历 [3]。禁止抽调兽医从事非专业工作,保障 70% 以上时间用于业务。实行“双培计划”:每年选 20% 乡镇兽医到市级进修,学分子检测等技术;邀专家开展靶向培训,演练重大疫病防控。对基层服务满10 年且优秀者,职称晋升、评优予以倾斜。
(二)完善保障机制,稳定防疫队伍
提高村级防疫员月补助至不低于500 元,中央与市级财政按7:3 承担,按月发放。建立“绩效 + 补贴”机制,对免疫达标、零漏报者年终奖励;统一购意外险和养老保险。绩效与免疫效果等挂钩,差距 ⩽30% 。将防疫相关经费纳入市县财政预算,保障实验室升级、设备购置等,每年安排专项经费改造乡镇站设施。
(三)理顺管理体制,提升协同效能
推行“条块结合、以条为主”模式:参照江苏经验,乡镇兽医站人事、业务、经费由县级统一管理,乡镇协调配合,县级定期通报进展,形成协同机制[4]。制定《丽江市村级动物防疫员管理办法》,明确聘用、职责、考核标准,签三年合同。实行季度 + 年度考核,结果与续聘、补助挂钩,连续两年不合格者解聘。
(四)强化设施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争取建设市级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配基因测序仪,加强重大动物疫病快速诊断、检测能力。完成 9 个乡镇站业务用房建设及 36 个修缮,统一配冷链冰箱等设备;偏远村寨设服务点,配摩托车等,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以玉龙县为试点建无害化处理中心,其余县区在养殖密集区建处理场。偏远地区设小型定点屠宰场,完善冷链,严打私屠乱宰。
四、结语
丽江市兽医体系正处转型关键期,需正视人员、待遇、管理、设施等问题,抓住乡村振兴机遇。通过优化队伍、完善保障、理顺管理、强化设施,推动体系向专业化、高效化、智能化转型,为畜牧业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提供支撑,筑牢防疫基础,助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 丽江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云南省动物防疫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 [R]. 2022.
[2] 赵素华,尹锋。皖北地区村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13 (5):54-56.
[3] 山丹县人民政府。山丹县村级动物防疫员管理办法 [Z]. 2024.
[4]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 [Z].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