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班组安全文化
王爱彪 张国文 江枫 崔峰 任永忠
独山子石化公司设备检修公司 833699
安全是每个人的责任,而不仅仅是管理层的任务。安全文化体现在日常的每一个行为、决策和互动中,所以我们在建立班组安全文化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发挥班组管理人员及工程师承诺与榜样作用,筑牢安全文化基石
1. 彰显可见的领导力:班组长与工程师需将安全理念融入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以实际行动诠释安全准则。进入作业现场必须严格按照规程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同时,主动承担起安全检查的责任,以敏锐的洞察力识别潜在的安全隐患,并及时、准确地进行报告。在安全管理工作中,他们的行为是最有力的号召,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班组成员,形成良好的安全行为示范效应。
2. 实现明确的期望与沟通:在每天的班前会上,通过详细讲解当日工作任务中的安全要点;在安全交底环节,对操作流程中的安全规范进行细致说明,确保员工清晰知晓每一个步骤的安全要求;在安全培训活动中,结合实际案例深入剖析安全事故的成因与防范措施;在检修作业现场,随时根据实际情况强调安全注意事项。通过这些多样化的场合,反复传递公司对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明确的安全目标以及“安全第一”这一不可动摇的原则,使安全意识真正扎根于每一位员工的心中。
3. 赋予权力并给予支持:为切实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应赋予班组成员“停止作业权”。当员工在工作中遇到无法解决的安全风险,或者感觉作业环境存在安全隐患时,他们有权立即停止工作,并且这种行为应得到班组管理人员的无条件支持。
(二)推动全员参与与责任共担,夯实安全文化核心
1. 明确安全是每个人的责任:通过多种方式让每位员工深刻认识到,自身的安全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命健康,更与同事的安危、家庭的幸福以及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在实际工作中,可结合班组签订责任清单等形式,将安全职责细化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位员工,确保安全责任清晰明确。
2. 积极开展安全活动:将安全作为班组会议的固定重要议题,按照规范的会议流程进行讨论。组织员工共同分析当日任务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鼓励员工分享自己在工作中的安全经验,通过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安全操作技能;同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事故案例进行深入学习,剖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教训,让员工从中汲取经验,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
3. 建立安全相互提醒机制:大力倡导员工之间开展安全观察与提醒工作,通过“伙伴检查”的方式,及时发现并制止身边的不安全行为,提醒同事注意潜在的安全风险。能够有效提高作业过程的安全受控性,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安全互助氛围,让每一位员工都成为安全工作的守护者。
4. 充分发挥安全监督作用:精心选拔具备专业知识和责任心的安全工程师和监护人,他们作为脱离具体作业的“场外之人”,具有“旁观者清”的独特优势。在作业过程中,能够凭借自身的专业素养,及时发现作业人员难以察觉的不安全要素,并迅速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同时,要建立健全安全监督考核机制,对安全工程师和监护人的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和考核,确保其监督职责得到有效履行。
5. 鼓励员工提出安全建议:积极搭建多样化的沟通渠道,鼓励员工大胆提出班组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并为员工提供便捷的建议提交方式。同时,设立专项奖励机制,对提出有价值安全改进建议的员工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表彰。通过及时处理员工提出的问题和采纳优秀的建议,不断优化班组安全管理体系,推动安全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三)加强持续培训与能力建设,为安全文化提供有力保障
1. 开展针对性培训:根据班组的实际工作需求和员工的岗位特点,制定系统、全面的培训计划。及时开展新法规新制度培训,确保员工了解并遵守最新的安全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在突发事故中的应急反应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加强个人防护装备正确穿戴培训,确保员工能够熟练、正确地使用防护装备。
2. 提升员工风险识别与控制能力:通过系统的培训,让员工熟练掌握基本的风险评估方法,如工作安全分析(JSA)和工作危害分析(JHA),使其能够准确识别本岗位及关联作业中存在的风险。同时,引导员工运用“层级控制措施”,即按照消除、替代、工程控制、管理控制、个人防护装备(PPE)的顺序,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
(四)构建有效沟通与反馈机制,成为安全文化的坚实纽带
1. 确保沟通的透明性:
在安全事故发生后,及时、准确地传达事故调查结果,尤其是与班组工作密切相关的安全事故。同时,定期公布各类隐患整改情况,让员工了解安全工作的进展和成效;及时通报安全相关的奖励和考核情况,激励员工积极参与安全工作。
定期收集行业内的事故案例和好的安全管理做法,并在班组内进行分享。通过学习其他企业的经验教训,拓宽员工的安全视野,为班组安全管理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法。
2. 加强各级之间的双向沟通:
班组长应定期与组员进行一对一或小组沟通,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深入了解员工在工作中的安全顾虑、建议和遇到的困难。对于员工提出的问题,要及时给予解答和帮助,让员工感受到班组长对他们的关心和重视。建立开放、包容的沟通环境,鼓励员工敢于说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 提倡有意义的反馈:建立完善的员工安全表现反馈机制,对员工在安全工作中的积极行为和需要改进的行为,给予及时、具体、建设性的反馈。对于表现优秀的员工,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激励其继续保持;对于存在不足的员工,要耐心地指出问题所在,并提供相应的改进建议和帮助,通过持续的反馈和指导,不断提升员工的安全能力,促进班组的良性发展。
(五)强化积极行为与公平问责,明确安全文化管理导向
1. 做好认可与奖励工作:建立完善的安全奖励制度,对在安全方面表现突出的个人或班组进行公开表彰和奖励。奖励形式应多样化,将精神激励与金钱奖励相结合,如颁发荣誉证书、给予奖金、提供培训机会等,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员工参与安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实施公平一致的问责:
对于明知故犯、重复违反核心安全规则的个人行为,必须按照既定的制度和程序进行公平、一致、透明的问责和处理,绝不姑息迁就。让员工深刻认识到安全规则的不可逾越性。在处理安全事件时,要认真区分“错误”与“违规”。对于因知识不足、技能欠缺或系统缺陷导致的“错误”,不应简单地进行惩罚,而应侧重于提供辅导和培训,帮助员工提升知识和技能水平,同时对存在缺陷的系统进行改进和完善。
(六)关注员工福祉与心理安全,深化安全文化建设
1. 关注员工疲劳与压力:充分认识到疲劳、过大的工作压力以及心理困扰会对员工的工作状态和安全意识产生严重影响。班组长要密切关注员工的工作强度和情绪变化,合理安排工作任务,避免员工过度劳累。帮助员工缓解压力,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安全工作中。
2. 积极营造“心理安全”环境:确保员工在工作场所感到被尊重、被包容,可以安全地表达意见、提出问题或承认错误,而不必担心被嘲笑、羞辱或报复。
结束语
建立强大的班组安全文化没有捷径,需要管理层的坚定承诺、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以及一套系统、持续、以人为中心的方法。投入必有回报,其效益体现在减少事故、提高士气、提升效率和企业声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