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AI 赋能大学英语写作:变革、应用与未来展望

作者

曾晓

西南石油大学外语学院

在这个快速进化的人工智能时代,大学英语写作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们期待中国的外语教育适应这个数字时代的教育变革,帮助国家能更好地融入世界,让世界能更好地理解中国。AI 赋能的工具和平台有着巨大的潜力使学习个性化、提供实时反馈以及桥接间隙。具体到智能批改系统的突破性发展,比如 Grammarly 等工具实现语法错误的实时检测与解释;基于 NLP的作文评分系统(如 ETS e-rater)可提供多维评估;错误类型可视化分析帮助针对性提升。AI 技术为英语写作教学带来的核心变革,具体体现如下:个性化学习路径构建;自适应算法识别学生薄弱环节;动态推荐练习内容(学术写作/ 商务邮件等);写作能力成长轨迹追踪。

AI 技术能够在写作领域中应用到许多方面。在具体英语写作教育中,典型的应用场景与实践案例如下:1. 写作前阶段辅助:可以利用 AI 头脑风暴工具(如 ChatGPT 生成论点框架)、语料库智能推荐(COCA 学术词汇匹配)、文体风格分析(对比范文特征)。一个普遍的使用个案是自动文本创建。2. 写作中实时支持:深度学习驱动的同义词改写(QuillBot)、句式多样性建议(避免重复模式)、学术规范检查(引用格式自动修正)。3. 写作后评估优化:Turnitin 的AI 抄袭检测 2.0 版本、情感分析评估论证说服力、跨文化交际适宜性检测。教师能够使用 AI 系统浏览学生的文章,检查语法、句子结构以及抄袭情况。AI也能监测是否学生能够精确地理解给他们布置的任务,是否能够准确地根据给他们的提示词写出文章。与其花去无数的时间精心地一页一页浏览文章,教师能够使用 AI 系统在那之前先把每篇文章梳理一遍,这就给予了他们更多的时间一对一个别辅导或者做其他必要的工作。

尽管应用 AI 技术在英语写作中的优势十分明显,仍然有一些重要的问题有待商榷。如语义理解瓶颈、对隐喻 / 反讽等修辞识别不足、逻辑连贯性评估仍待提升、文化语境敏感性有限。尽管当前的科技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它们仍然缺乏人类给写作带来的细节理解以及想象的天分。其次,上升到教育伦理挑战的层面上来说:过度依赖导致原创性下降,这会潜在性地损坏使用者的创造性思维技巧以及独特写作风格的发展。机器评分与教师评价的差异性、数据隐私保护都存在一定的问题。特别是考虑到抄袭以及作者身份,因为机器已经能够产生出与人类创造出的文本无异的作品了,所有权以及真实性的问题都会出现。此外,尽管有巨大潜能,错觉和偏见的风险仍然很严重,这些系统在帮助学生成为更好作者的同时,也会产生同质化效果,这会导致在这些系统中偏见的传播以及谬论的编译。此外,学校职员担心该生成技术在课堂上的影响,因为学生通常使用它们完成作业而放弃必要的学习步骤。在这样的情况下,迫在眉睫的任务是创建教师可掌控的技术,让学生更加安全地学习该技术,否则会带来严重的、不可预期的后果。

在探索AI 于英语写作的未来融合发展路径上,我们分几个方面来论述:其一,技术升级方向,包括多模态写作辅导(结合语音 / 视频输入)、虚拟写作导师系统、基于大模型的个性化反馈生成。其二,教学实践创新,可引进混合式智能写作工作坊、AI 辅助的同伴互评机制、跨学科写作能力迁移训练。最后,还应注意一些关键能力培养重点,如人机协作写作能力、算法批判性思维以及数字化学术素养。使用者确实需要来自 AI 辅助写作工具的帮助,因为它增加了观点的多样性以及写作风格,同时又保持了语法的正确以及文体的简洁。用户对最终作品的所有权感没有受到负面影响,因为他们感觉能够掌控对建议的接受和拒绝,甚至享受这一合作的过程。考虑到质量问题,推拉范式都不会对最终作品产生影响。最后,我们也能发现使用众包数据不会导致偏见的结果。许多参与者表达了他们对于使用这些数据的关心,进一步强调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未来的 AI 辅助工具需要包含一些方式来监测这些内容以及提高用户对于它们的意识。此外,未来 AI 辅助工具需要紧密考虑用户体验,利用机会来创建一个糅合了文本编辑的无缝设计。在学校里,AI 能够创造机会让教育者和管理者的教学和管理任务更加简易,因此他们能够更多地直接关注和支持学生以及其他教职员工,具体实施建议:从院校层面来说,可建设智能写作实验室、开展教师 AI 工具培训、制定伦理使用指南。在教师层面上,鼓励教师们设计AI 整合型课程大纲;培养 66AI+ ”教学能力;建立人工-AI 双轨评价体系。最后,学生层面,发展其元认知监控能力;使他们能掌握提示词工程技巧并保持人文思维主导性。

总之,人工智能体现出其是英语写作领域中的一个强有力的同盟,为长期的挑战提供创新的解决方式。通过 AI 的杠杆作用,作者能够提高效率,接近更广阔的观众,甚至于在创造性表达方面拓宽可能的边界。然而,我们必须在思考后接近这个技术,确保它的运用是支持而非取代人类的独创性,AI 赋能不是替代而是增强,未来英语写作教育将形成“人类创造力 + 机器计算力”的新型共生关系。关键在于构建平衡的智能生态系统,使技术真正服务于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目标。在深思熟虑后,那些有志于推崇 AI 辅助写作可能性的人们的未来将会一片光明。

参考文献:

[1] 王笃勤 . 英语教学策略论 [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7:136- 143.

[2]Michael T, Hayo. R & Mark W. Contemporary Computer-AssistedLanguage Learning[M].UK: Bloomsbury Academic, 2014.

[3] 鲁艳辉,谭福民,彭舜 . 智能写作评分系统在大学英语写作中的实证研究 [J]. 现代教育技术,2010,20(06):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