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多轴数控加工在异形机械结构件中的应用实践

作者

郑锦鹏 王光德

中国航空工业凯天,四川省成都市 611730

引言

异形机械结构件因具备复杂曲面、不规则形态及高精度要求等特点,在制造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传统加工方式受限于运动自由度不足、人工干预较多等问题,难以满足其精细化制造需求。多轴数控加工技术通过多轴联动控制、自动化编程等优势,可实现异形结构的一体化加工,减少装夹次数与误差累积。深入探索其应用实践,对推动机械制造行业向高效化、精准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升异形件产品的质量稳定性与生产效率。

一、多轴数控加工适配异形机械结构件的核心技术要素

1.1 异形结构数字化建模与加工路径规划

异形结构数字化建模与加工路径规划是多轴数控加工的基础环节。通过三维扫描或 CAD 软件构建异形件的精准数字模型,完整呈现结构的曲面特征、尺寸参数及精度要求。建模过程中需注重曲面连续性与几何参数的准确性,为后续加工提供可靠数据基础。加工路径规划则依据模型特征,结合多轴机床运动特性,生成高效的刀具运动轨迹。规划时需考虑进给方向、切削深度的合理分配,避免路径重叠或遗漏,同时兼顾加工效率与表面质量,确保复杂结构部位的加工精度。

1.2 多轴联动参数优化与切削工艺适配

多轴联动参数优化与切削工艺适配直接影响加工质量与效率。多轴联动参数包括主轴转速、进给速度、轴间联动精度等,需根据异形件材料特性、结构复杂度及刀具类型进行针对性调整。对于高硬度材料,需合理降低进给速度并提高主轴转速,减少刀具磨损;对于薄壁结构部位,则需优化切削力参数,避免加工变形。切削工艺适配需结合异形件结构特点选择合适的切削方式,如高速切削或微量切削,并匹配相应的冷却润滑方案,确保加工过程的稳定性。

1.3 刀具轨迹仿真与干涉规避技术应用

刀具轨迹仿真与干涉规避技术是保障多轴加工安全性的关键。通过 CAM软件对生成的刀具轨迹进行虚拟仿真,模拟加工全过程,直观呈现刀具与工件、夹具及机床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仿真过程中重点检测是否存在刀具过切、碰撞等干涉风险,尤其针对异形件的深腔、拐角等复杂部位进行细致校验。对发现的干涉问题,通过调整刀具姿态、优化轨迹路径或更换刀具类型等方式进行规避,确保实际加工过程的安全性与准确性,减少因干涉导致的工件报废与设备损坏。

二、多轴数控加工在异形件制造中的流程构建

2.1 异形件加工需求分析与工艺方案设计

异形件加工需求分析与工艺方案设计是制造流程的首要环节。全面梳理异形件的结构特点、材料属性、精度标准及生产批量等需求信息,明确加工难点与关键质量控制点。基于需求分析结果,制定涵盖加工方法选择、工序安排、刀具选用及设备匹配等内容的工艺方案。方案设计需注重工序的合理性与连贯性,如对于复杂曲面结构,可采用粗加工、半精加工与精加工分步实施的策略,逐步提升加工精度,同时考虑各工序间的尺寸衔接与基准统一,为后续加工奠定良好基础。

2.2 多轴数控设备选型与加工参数配置

多轴数控设备选型与加工参数配置需与异形件加工需求相适配。根据异形件的尺寸范围、结构复杂度及精度要求,选择合适轴数与规格的多轴数控设备,确保设备的运动范围、定位精度能够满足加工需求。设备选型时还需考虑其主轴功率、进给系统刚性等性能指标,适配不同材料的切削要求。加工参数配置则根据工艺方案与设备性能,设定主轴转速、进给量、切削深度等具体参数,同时对多轴联动时的轴间同步性、加速度等参数进行优化,保障加工过程的稳定性与高效性。

2.3 加工过程实时监控与动态调整机制

加工过程实时监控与动态调整机制是保障加工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在机床上安装传感器与监测系统,实时采集加工过程中的切削力、振动、温度等关键参数,实时反馈加工状态。建立参数阈值判断机制,当监测数据超出正常范围时,及时发出预警信号。基于监控数据与预警信息,构建动态调整机制,如通过调整进给速度或主轴转速来优化切削状态,对出现的尺寸偏差进行及时补偿,确保加工过程始终处于可控状态,有效降低质量波动风险。

三、多轴数控加工技术应用的效能提升路径

3.1 基于结构特性的加工工序优化策略

基于结构特性的加工工序优化策略可显著提升加工效能。针对异形件不同结构部位的特点,采用差异化的工序安排,如对大面积平面结构采用高速铣削工序以提高效率,对高精度曲面采用插补加工工序以保证质量,对深腔结构采用分层切削工序减少刀具颤振。优化工序顺序,遵循先粗后精、先面后孔、先主后次的原则,将去除大量余量的粗加工工序前置,减少后续精加工的误差累积。同时合理安排热处理工序的位置,在粗加工后、精加工前通过时效处理消除加工应力,避免后续加工变形,结合工序并行作业理念压缩等待时间,提高工序稳定性,缩短整体加工周期。

3.2 设备维护与精度校准体系建立

设备维护与精度校准体系是保障加工精度的基础。建立常态化设备维护制度,制定详细的维护清单,定期对多轴数控设备的导轨、主轴、伺服系统、滚珠丝杠等关键部件进行清洁、润滑与间隙检查,记录部件磨损数据,及时更换达到寿命周期的磨损部件,确保设备传动精度与运动平稳性。制定科学的精度校准计划,按加工任务强度设定校准周期,采用激光干涉仪、球杆仪等专业仪器,定期对设备的定位精度、重复定位精度及轴间垂直度、平行度等关键指标进行全面校准。根据校准结果生成误差补偿表,通过数控系统参数修正或机械微调恢复设备精度,形成“维护 - 校准 - 补偿”闭环管理,为异形件加工提供可靠的设备保障。

3.3 加工质量检测与误差补偿方法实施

加工质量检测与误差补偿方法实施是提升产品精度的关键环节。采用三坐标测量机、激光扫描仪等检测设备,按照预设的检测点分布方案,对加工后的异形件进行全面尺寸检测与形位公差评定,生成详细的误差分析报告,精准识别加工误差的大小与分布规律。组织技术人员分析误差产生原因,区分设备精度漂移误差、刀具磨损误差、切削热变形误差、装夹定位误差等不同类型。针对具体误差类型实施相应的补偿措施,如通过修改加工程序的刀补参数进行尺寸补偿,根据刀具磨损规律动态调整刀具半径补偿值,优化冷却系统流量与喷嘴位置减少热变形误差,通过工装夹具精度提升降低装夹误差,持续降低加工误差,提升异形件的质量一致性。

四、结论

多轴数控加工技术为异形机械结构件的高效、精准制造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通过核心技术要素的优化、制造流程的科学构建及效能提升路径的实施,可有效解决异形件加工中的精度控制与效率提升难题。实践中需注重技术适配性与流程规范性,强化设备维护与质量管控。

参考文献:

[1] 项东昊 . 基于多轴联动的新型数控机械加工进刀工艺分析 [J].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2025,61(05):112-114.

[2] 周斌 . 五轴数控机床在机械加工领域的应用阐述 [J]. 中国金属通报 ,2022,(12):94-96.

[3] 丁建军 . 机组式印刷机械无轴数控自动化实现路径 [J]. 自动化应用 ,2019,(01):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