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探讨
盘静
桂林市环境应急处置和固体废物管理中心 广西桂林 541199
引言
保护城市生态不仅能够维持城市的良好环境,也为人们的生活创造了更加优质且舒适的空间,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实践可以实现良性循环,推动城市健康发展。为了促进城市高质量建设,我们应运用环保策略,加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关注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内容,不断提升环保意识,加强污染源控制,开展综合治理,使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相适应。
1 生态保护的内涵与重要性
生态保护是指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以及自然资源,维持生态平衡和生态功能的完整性。自然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如清洁的空气、充足的水源、肥沃的土壤等,同时还具有调节气候、净化环境、防洪减灾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经过数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农业、医药等领域提供了宝贵的基因资源,一旦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许多物种灭绝,将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人类的生存发展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例如,蜜蜂等传粉昆虫的减少,会直接影响农作物的产量,进而威胁到粮食安全。
2 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1 生态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良好的生态环境为经济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农业、工业、旅游业等众多产业发展的前提条件。森林不仅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还为木材加工、造纸等行业提供原材料;丰富的水资源支撑着农业灌溉、工业用水以及居民生活用水;优美的自然景观吸引着大量游客,促进了旅游业的繁荣。一旦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这些资源将逐渐枯竭,经济发展也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例如,一些地区因过度砍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肥力下降,农作物减产,农业经济遭受重创;部分河流因工业污染严重,无法满足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需求,制约了当地工业和城市的发展。
2.2 可持续发展为生态保护提供动力和支持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种需求促使政府和社会加大对生态保护的投入,推动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完善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经济发展带来的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提升,为生态保护提供了更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例如,清洁能源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能够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缓解气候变化;污水处理技术的进步,提高了污水的处理能力和效率,改善了水环境质量。生态保护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研究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持,而生态问题严重的地区往往经济发展也会受到一定限制。因此,为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建议做好生态保护,确保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上述发展策略的实施,也能够创造绿色、健康的经济发展环境。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因此需要制定长期发展规划,将生态保护纳入经济发展体系中,最终促进自然环境、经济社会朝向高质量方向发展。
3 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剖析
3.1 环境污染与生态系统退化
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农业活动等产生的大量污染物,如温室气体、工业废水、农药化肥残留等,对大气、水、土壤造成了严重污染。全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问题威胁着沿海地区的生态安全和人类生存环境。海洋污染也不容忽视,塑料垃圾、石油泄漏等导致海洋生态系统退化,珊瑚礁白化、鱼类减少等现象频发,破坏了海洋的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3.2 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冲突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为了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往往优先发展资源密集型产业,忽视了生态保护。例如,部分非洲国家为了扩大农业种植面积和发展畜牧业,大量开垦草原和森林,导致土地沙漠化加剧;一些东南亚国家为了发展木材加工业和棕榈种植业,过度砍伐热带雨林,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这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虽然在短期内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益,但从长远来看,严重制约了可持续发展。
3.3 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的协调难题
在一些生态脆弱地区,当地居民的生活依赖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例如,山区的居民可能依靠砍伐树木、开采矿产来维持生计,草原地区的牧民则依赖放牧为生。当采取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限制这些资源开发活动时,可能会影响当地居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引发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之间的矛盾。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为当地居民找到可持续的生计方式,是许多地区面临的重要难题。
4 加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研究
4.1 强化生态环保意识
强化生态环保意识需要提升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让城市居民和生产企业践行环境保护行为,从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相关部门应积极推进城市生态环保理念的宣传教育工作,在城市内大量投放公益广告,定期开展面向城市居民、工业企业的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主题讲座;在社区、学校等场所开展环保主题活动,号召群众利用废物、保护自然环境,提升公众参与环保实践的能力。在强化生态环保意识的过程中,必须结合城市不同群体的特点,考虑到城市不同居民所处的环境,开展针对性的宣传教育,鼓励居民从日常生活、交通出行、生产工作等小事出发践行环保,节约生活与生产中的资源。在践行环境保护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更好地维护城市的环境质量。
4.2 完善生态保护法规
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生态保护法规,加大城市生态保护力度。相关部门要从法律层面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结合现有的城市环境问题,制定环保标准与规范,并要求工业生产单位践行环保法规,按照规定要求排放,避免工业污染物超标影响城市生态环境。在完善环境保护法规的同时,还需要重视对法律法规的宣传,加大法规宣传力度,号召全民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此外,还要针对环保法规的执行完善监督执法队伍的建设,组织监管人员定期监督和管理环保措施的执行情况;对违规违法行为依法进行惩处,勒令高污染单位开展整改,并对整改后的效果进行评估,确保其合格达标后方可继续营业。相关部门要通过生态保护法规严厉打击破坏城市生态环境的行为,维护城市环境的健康和安全。
4.3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模式
城市化背景下,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模式是缓解生态环境压力的有效途径。一方面,要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依赖;另一方面,要优化产业结构,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扶持绿色技术与循环经济产业的发展。同时,在交通领域推广电动车,尽量使用公共交通或以步行和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模式,以减少交通领域的碳排放。此外,还应推动绿色建筑和绿色消费理念的普及,逐步形成低碳、节能、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4.4 加强国际合作与经验交流
生态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加强国际合作与经验交流是促进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策略。各国应在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加强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环境公约与协定的制定与执行。同时,发达国家的生态治理经验,如日本、德国的城市生态化建设和美国的清洁能源技术,值得发展中国家借鉴。此外,应加强跨国环保项目的联合实施,如跨境水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项目,共同应对区域性环境问题。通过国际合作与经验分享,推动全球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共同的生态安全目标。
4.5 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对生态保护地区给予合理的经济补偿,平衡生态保护者和受益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例如,对重要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等实施生态补偿,保障当地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激励他们积极参与生态保护。同时,通过市场机制,如碳排放权交易、排污权交易等,引导企业和社会资本投入到生态保护领域。
4.6 加大资金投入与金融支持
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加大政府财政投入,设立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生态修复、环境治理、新能源开发等项目。同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通过 PPP 模式、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等方式,为相关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例如,鼓励金融机构推出绿色信贷产品,对符合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企业和项目给予优惠利率贷款;支持企业发行绿色债券,用于绿色产业发展。
4.7 加强关键技术研发
加大对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相关技术的研发投入,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在生态修复领域,研发退化土地治理、湿地修复、矿山生态恢复等技术;在污染防治领域,研发高效污水处理、大气污染治理、固废资源化利用等技术;在资源节约领域,研发节能技术、节水技术、新能源技术等。例如,我国研发的“植被混凝土”技术,成功应用于岩石边坡生态修复,有效解决了陡峭边坡植被难以存活的问题。
结束语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城市想要达到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相关部门需要结合实际,探寻环保路径,深入研究目前城市常见的污染及环境问题,围绕提升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质量与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探讨;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要重视污染源治理、环境综合治理以及绿色循环经济等内容,联系实际制定环保法规,科学规划城市布局,使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相适应。
参考文献:
[1] 周国贤 . 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保护修复策略探讨 [J].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4(12):43-45.
[2] 柔金措毛 . 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同治理机制研究 [J]. 新西部,2024(11):54-58.
[3] 王浩然 . 生态保护理念下推动林业经济发展的策略探究 [J]. 新农民,2024(33):85-87.
[4] 王平,周戎星,金菊良,等 . 区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评价问题探讨 [J]. 人民黄河,2024,46(12):17-23.
[5] 洪芳 .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 [J]. 清洗世界,2022,38(11):13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