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不变的创新底色 变化的结构形式 恒定着素养灵魂

作者

姚玉红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第一中学 山东菏泽 2749000

通过对 2022-2024 年山东省新高考思想政治试题(以下简称“山东卷”)特点的分析,旨在把握命题趋势,为教学实践提供有益指导。

一、2022-2024 年山东卷核心框架与共性特征

2022-2024 年山东卷的核心框架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高考命题育人功能,体现“基综应创”命题要求。通过对试题和文献资料的交叉分析,可提炼出以下共性特征: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隐显共存”思维

2022-2024 年试题都注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考查。从2022 年到 2025 年《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的变化中说明明确要求将该思想转化为具体的考查内容,“有机”二字,意味着将该思想和试题内容深度融合,成为试题、答案的一部分。

1. 宏观隐性指导。如 2022 年第 16 题未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而在答案中设置“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2. 有机融入试题。2022 年第 1 题用习近平会议报告原文作为材料;2023年第 1 题习近平的“为民造福”;2024 年第 1 题用“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的特别致辞作为材料。

(二)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表里协同”机制

“核心素养的表里协同”机制是指在试题中通过显性考查(直接体现核心素养的部分)和隐性渗透(通过情境设计、知识整合等方式间接培养)两种方式,将核心素养永恒锚定于试题之中。

1. 显性考查

(1)对科学精神的显性考查,突出试题的基础性。2022-2024 三年考查了20 多个基本概念。如共同富裕、国有资本、基本矛盾、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社会保障、三段论等必备知识。

(2)对法治意识的显性考查,彰显依法治国方略。2022 年第 14 题所有权的转移、法定继承、人民调解协议,第 15 题邀约邀请、合同、违约责任;2023年第 14 题劳动合同,第 15 题违约责任、举证责任,第 16 题个人信息保护;2024 年第 14 题法定继承、有限责任公司、夫妻共同债务,第 15 题不正当竞争的表现、违约责任。

(3)对公共参与的显性考查。2023 年第 5 题通过设置选项要求考生积极进行公共参与。

2. 隐性渗透

(1)对政治认同的隐性渗透,突出试题的政治性,2022--2024 三年 13 道题隐性考查对社会保障体系、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制度性开放、爱国主义等的政治认同。

(2)公共参与的隐性检验,强调试题的应用性。2022 年第 5 题、第 18 题第(2)问分别培养对社会治理、爱国主义实践、小区治理等领域的参与意识。2023 年第 13、19 题、2024 年第 16 题第(2)问都在隐性检验考生的保护野生动物和基层群众自治的公共参与意识,更是精准考量着思维品质,恒定着素养灵魂。

(三)地域特色的“三重叙事”结构

2022-2024 年试题形成“本土—国家—全球”三重叙事

1. 本土案例切入:以山东城乡公益岗位(2022)、齐长城保护(2023)、黄河大集和智慧医疗(2024)等多元案例,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

2. 国家战略主线:贯穿知识产权强国(2022)、生态文明(2023)、全国统一大市场(2024)等政策,强化家国情怀。

3. 全球视野提升:从全球最低税率(2022)、新能源出海(2023)到气候大会(2024),引导学生关联区域发展与全球治理。

二、2022-2024 年试题的年度差异看趋势

( 一)遵循命题原则,稳步推进改革

试题严格依据高考评价体系和课程标准进行命制,总体保持相对稳定,对分值科学规划。2022-2024 年试题中,必修教材分值逐年下降( 6556 分),选必修逐年上升( 3544 分)。必修二 2023 年分值上升后稳定,必修三 2023年下降后不变,选必二持续增加。可见试题渐进式加重选必修的考查,也说明命题者突出呈现依法治国方略。

(二)强化情境设计,提升考查实效

试题材料与设问情境的生活化、结构化与多样化特点愈发鲜明。命题形式强化思维品质的结构化与过程化。

1. 材料情景日趋复杂

(1)2022 年以生活化情境为载体。如第18 题因噪声而引起的矛盾纠纷等。

(2)2023 年在情境设计上复合型材料增加,更加注重结构化,通过情境的层层推进,表达上图、文、表并茂,引导考生系统化分析问题。如第 18 题分为“[精神家园]”“[ 精神灯塔]”两个叙事篇章共3 个段落;第19 题分为“[ 民声]”、“[ 走访 ]”两个叙事篇章共 3 个段落,但“〖释法〗”“〖化解〗”两个篇章放在设问里,使试题材料和设问一气呵成,2024 年第18 题则延续这一结构特点。

(3)2024 年进一步拓展了情境的广度与深度,国家政策、相关法条、复杂案例齐上阵,涉及多元主题,全面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分步设问增多,体现思维链条的完整性。第 16、18、19 三道题 7 个叙事篇章 11 个段落,7 个设问,力求提高材料的适恰性,达成学科考查目标,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 设问情景开放多样

设问涉及多个政治主体、多个政治制度,考查多个法律关系、多种文化现象、多个历史节点、多种思维方式。以上情景材料和设问形式的创新说明山东卷机械记忆题量少之又少,直接考查教材原文的题目比例大幅下降,更多通过复杂情境间接考查知识迁移能力,切实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三)注重知识整合,突出综合创新

1. 选择题融合跨度加大,发展为两个模块融合,融合题的数量增加。

2. 主观题模块融合成常态,不限模块的任意融合或成趋势。2022 年第 17题是两个模块的融合,是首次出现融合题型。在 2023 年三道题均为模块融合题型。2024 年三道试题均为模块融合题型且第 19 题第 2 问设问更为开放不限模块的任意融合,为2024 年的新变化。

3. 融合难度逐渐提升,层级提升思维品质。2024 年选择题第 9 题,融合了哲学与文化知识,要求既从文化角度理解玑衡抚辰仪的历史文化价值,又从哲学角度分析其体现的“和实生物”“尚和合、求大同”等理念,不仅考查了学生的知识储备,更考查了考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此外,评分标准,从“结果评价”转向“过程评价。思维规范性权重提高,术语误用扣分严格,如混淆“主要矛盾”与“矛盾主要方面”、“市场决定性作用”与“政府引导作用”直接降档。逻辑完整性要求提升:答案缺少“辩证分析”“多主体视角”会被判定为“思维片面”。分层赋分精细化,答案按“知识准确度→逻辑严谨性→观点创新性”梯度赋分,仅罗列知识点无法获得高分。

总之,山东省新高考思想政治试题在坚守育人初心的同时,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探索创新,试题在政治性、情境性、基础性、综合性、创新性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特色。山东卷以不变的创新底色,变化的结构与形式,恒定着素养与灵魂。思政教师要精准把握命题规律与高考改革方向,将创新扎根于实践,以更好地应对新高考的挑战与机遇。

本文为 2024 年度菏泽市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新高考思想政治试题特点与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2024587)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