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车安全“三位一体”防控机制构建研究
陈诚 姚雪峰 梁栋 胡旭文 谢依汝
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 江苏淮安 223000
0 前言
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作为特种设 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叉车,在工业生产中,叉车作为一种重要的物流设备,承担着物料搬运和 灵活机动、替代性强、高生产效率的特点,因此在大型工厂、物流园、码 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开发布的 2021 年 见表 1,近几年,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持续稳步增长。然而, 相对较低,但其事故数量却连续在全国特种设备类别事故中排名第一,且死亡人数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高度重视。
表1 2021 年~2023 年全国特种设备安全状况统计

为保证叉车的安全使用并有效预防叉车事故的发生,确实需要叉车使用单位、特种设备监管部门以及特种设备检验机构三方共同努力,形成有效的合作与联动机制。以下结合一起叉车碾压事故,对叉车的事故预防措施进行分析和思考。
1 事故概况
某劳务服务有限公司人员陈某某驾驶叉车在焚烧车间装好料包后,从焚烧车间与预处理车间之间的道路上由东向西正向行驶,期间没有按照规定行驶,将正在行走的徐某撞倒,导致徐某被车辆碾压,最终医治无效身亡。(事故模拟见图1)
图1 事故模拟图

2 事故现场勘察情况
2.1 叉车司机视线状况
现场模拟叉车叉运料包,图 2 其他人员站在叉车的正前方一米处驾驶人员能看到头盔,图 3 驾驶人员在驾驶车辆的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
图2 模拟事故叉车吊运料包正面视线

图3 驾驶人员注意力不集中

2.2 叉车行驶速度
现场通过调取监控,截取出事前一段时间内的照片(见图 4、图 5)。事故中一段单独水泥路段的距离为 5米,叉车总行驶时间为 24.12-23.12=1 秒,叉车平均行驶速度为 5×60×60÷1000=18km/h 。该速度已经超过该公司对叉车速度的规定
图4 叉车在视频中 23.12 秒的状
图5 叉车在视频中 24.12 秒撞人的状态

2.3 事故现场涉及相关人员
徐某,某环境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负责生产管理工作并协助总经理落实并监督安全生产工作,本起事故死者。
陈某某,某劳务服务有限公司劳务派遣人员,协助叉车工装卸货、标签粘贴、挂袋、打包及卡板整理,负责焚烧车间飞灰、炉渣清理,未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
3 事故原因分析
3.1 人员因素
3.1.1 叉车作业人员
首先,陈某某未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这意味着他可能缺乏必要的叉车操作技能和安全知识。其次,陈某某在驾驶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当驾驶员的注意力不集中时,他们可能无法及时发现并避让行人或其他障碍物,从而引发事故。此外,陈某某对安全规定的漠视也是导致事故的重要原因。他明知视线被遮挡,未按规定采取倒车行驶的方式,而是选择继续正向行驶。这种对安全规定的漠视反映了其安全意识淡薄,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3.1.2 非叉车作业人员
首先,非叉车作业人员违规进入作业区域。未遵守使用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擅自进入叉车作业区域,增加了与叉车发生碰撞的风险。其次,风险感知不足,在行走过程中,死者未能充分感知周围环境的危险,未能及时识别并规避叉车等潜在的安全隐患。以上都体现了非叉车作业人员个人安全意识薄弱。
3.2 管理因素
3.2.1 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
首先,公司对资质审核不严,事故单位在人员安排上未能严格执行资质审核制度,导致无证人员上岗操作。其次,安全培训缺失,对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和 导致操作人员安全意识淡薄,操作技能不熟练。此外,安全检查与监督不力,日常安全检查未能发 正违章作业行为;对特种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不到位,增加了事故风险。
3.2.2 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
首先,安全主体责任不清,事故单位安全管理职责划分不明确,导致安全管理措施执行不力。其次,钥匙管理混乱,叉车钥匙管理不善,未实行专人保管和领用登记制度,使得无证人员能够轻易获取叉车使用权。
3.3 环境因素
作业区域规划不合理,叉车作业区域未进行合理规划,缺乏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和隔离设施。
4 预防措施
4.1 叉车使用单位
4.1.1 加强人员培训与管理
人员是叉车操作安全的核心因素。因此,加强人员培训与管理是预防叉车事故的关键措施。
(1)应建立严格的叉车驾驶员培训制度。所有叉车驾驶员在上岗前必须接受专业的叉车操作培训,包括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培训内容应涵盖叉车的结构、性能、操作规范、安全注意事项等方面,确保驾驶员能够熟练掌握叉车操作技能和安全知识。
(2)加强驾驶员的日常管理和考核。企业应定期对叉车驾驶员进行技能考核和安全意识评估,对于不合格的驾驶员应进行再培训和指导。同时,建立驾驶员档案,记录其培训、考核和事故记录等信息,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和监督。
(3)还应加强安全教育和宣传。企业应定期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员工对叉车操作安全的重视程度。同时,通过悬挂安全标语、设置安全宣传栏等方式,营造浓厚的安全氛围,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
4.1.2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是保障叉车操作安全的重要保障。
(1)应制定详细的叉车操作规范和安全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应明确叉车的使用范围、操作程序、速度限制、安全警示标识等要求, 为驾驶员提 作指(2)建立严格的安全检查和 期对叉车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同时,加强对叉车驾驶员 反安全规定的行为应及时进行纠正和处罚。(3)还应建立事故报告和处 发生叉车事故,应立即进行报告和调查,分析事故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同时,对事故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以儆效尤。
4.1.3 改善作业环境
作业环境是影响叉车操作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改善作业环境对于预防叉车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1)应合理规划叉车作业区域。根据作业需求和空间条件,合理设置叉车通道、堆放区、装卸区等区域确保叉车在作业过程中能够顺畅行驶且避免与其他设备或人员发生碰撞。
(2)加强作业区域的标识和警示。在叉车通道、交叉口等关键位置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和反光设施,提醒驾驶员和行人注意叉车行驶安全。
(3)还应关注作业环境的卫生和整洁。定期清理作业区域内的杂物和垃圾,保持通道畅通无阻。同时,对于可能影响叉车操作安全的因素,如地面湿滑、坑洼不平等问题,应及时进行修复和改善。
4.2 特种设备监管部门
特种设备监管部门应定期对叉车使用单位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其按照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使用和管理叉车。对于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应依法进行处罚和整改,形成有效的威慑力。
4.2.2 推动信息化建设和管理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叉车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实现叉车使用单位、操作人员、设备信息等的动态管理和实时监控。这有助于提高监管效率和准确性,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
4.3 特种设备检验机构
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应为叉车使用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和检验服务,包括叉车的安全性能评估、故障诊断、隐患排查等。通过科学的检验手段和方法,确保叉车的安全性能符合相关标准。
4.3.2 参与事故调查和原因分析
当发生叉车事故时,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应积极参与事故调查和原因分析,为事故预防和整改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事故案例的深入分析,可以总结出事故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借鉴。
5 结语
结合一起叉车碾压事故,我们可以发现 员的疏忽大意、设备故障或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的。因此,叉车使用单位应加 和维护保养制度;特种设备监管部门应加大监督检查和执法力度,推动 机构应提供技术支持和检验服务,参与事故调查和原因分析。通过三方共同努力,可以有效预防叉车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TSG81-2022《场 (r) 内专用机动车辆安全技术规程》.
[2] 一起叉车挤压事故的分析. 温镜锋.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2022(06)
[3] 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事故原因分析及措施研究. 胡延军. 甘肃科技,2021(13)
简介:陈诚,1995 年出生,硕士,助理工程师,主要从机电类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