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乐园妙趣生:小学数学趣味课堂构建路径
荆科铭
新疆阿克苏市第二小学 843000
对于小学生来说,接触以数字和文字为主的数学知识时,本能上会产生一定的排斥心理,认为学习数学知识非常痛苦。如果教师将趣味化教学法融入数学课堂,则能让复杂、繁琐的数学知识变得简单化,以小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对此,教师要具备与时俱进的教学思想,认真总结和反思现阶段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耐心改革和创新,让小学数学课堂以全新的面貌示人,促进小学生全面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趣味性的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环节作为整节课教学氛围营造的重要引导 , 不仅是学生思维关注点集中到数学知识相关内容的重要契机 , 更是学生对未知数学知识产生浓厚探究欲望的有效引导。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 , 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环节的设计时 , 不仅要遵循学生认知上的规律 , 更应该从趣味课堂构建的角度出发 , 结合教学内容 , 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辅助手段 , 为学生设计出更加有趣的数学知识课堂导入环节。结合小学生成长进步的规律性特征 , 教师可以在趣味课堂导入环节的设计中利用情境教学法、生活化教学法等形式 , 把数学知识以他们比较喜闻乐见的方式加以展示。例如在学习”认识图形”这一环节的教学内容中,老师能够通过多媒体教学技术把许多生活中常用的图形加以形象的表现,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形象性表现紧密的捕捉孩子的眼球 , 让学生对于即将要学习到的新知识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在立体知识情境创设的知识导入环节中 , 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印象不再呆板 , 更重要的是学生对于未知数学世界的探究欲望被不断的调动, 为后续数学知识的深入探究埋下伏笔。
二、融入小组合作,增加探究趣味
小组合作的模式,指的是小学生在各自的学习小组内,以讨论的方式发散自己的数学思维,并积极吸纳同组伙伴好的学习思想和方法,重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这种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能让原本死气沉沉的数学课堂,一下子变得活泼、灵动起来,小学生成为了课堂学习的主人。在这种趣味教学氛围中,教师再将数学知识罗列出来,让小学生进行探索和学习,则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数学知识时,教师先对小学生讲解“长方形”和“四边形”的基础知识,让小学生对这两个四边形有了具体认识。然后,在探究“周长”的数学知识点时,教师将时间归还给小学生,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四边形的周长”。在教师的鼓励下,各个小组的学生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大合作探究中,有的小组拿起直尺一个边一个边的测量,最后将各个边的长度加到一起得到周长。有的小组则是先用一根细线,将四边形围绕成一周,再用尺子测量细线的长度得到周长。对于各组学生的表现,教师提出肯定和表扬,让小学生在这种趣味合作探究中增加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信心。
三、结合信息技术,创建趣味情境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逐渐广泛被各个学科教师使用,发挥着其它教学工具难以替代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将信息技术有机应用到课堂上,能够让数学知识以小学生最为容易接受的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给小学生提供了一个趣味探究情境。在这种情境模式下,教师可以节省大量的教学精力,且能取得较好的讲授效果,同时小学生也会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快乐,提高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时,分,秒”的数学知识时,教师在上课之初,通过大屏幕给小学生展示了一个不断走动着的“时钟”,让小学生仔细观察里面的时针、分针和秒针,为小学生创建一个有趣的探究情境。本来还沉浸在自己世界里,或者注意力转移到窗外的小学生,在多媒体技术的融入下,迅速将注意力集中回来,投入到对相关数学知识的研究当中。在这种有趣的情境学习模式下,小学生可以快速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参与课堂探究的兴趣,不断促进自身数学核心素养的建立。
四、引入数学游戏,丰富教学活动
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起直白的听课,更喜欢在游戏玩耍中学习。教师要改变以前只知道讲课,不重视小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思想,将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先进理念融入课堂,既要重视知识的传递,又要关注小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将数学游戏引入课堂,能够有效丰富教学活动,让数学课堂变得有趣起来,给小学生提供自由自在的探究机会,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魅力。
例如,在教学《位置与方向》的数学知识时,教师向小学生大概讲解完各个方位以后,为了强化小学生对“位置和方向”的记忆,组织小学生开展“猜猜我在哪”的游戏活动。在游戏中,小学生需要轮流蒙上眼睛,通过其他同学的拍手声,准确的用方位描述出同学的位置。如第一名学生蒙上眼睛以后,教师指定靠前面窗户的小学生拍手,学生需要准确说出“左前东南方向”的方位词。连续几轮游戏开展以后,所有的小学生都强化了对本节课堂知识的记忆,并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对自身发挥在那的重要性,从而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开展趣味化教学,不单单能强化基础数学知识和技能的传递效果,还能引发小学生的深入思考,提高小学生的综合思维品质。在趣味化教学中,教授首先可以将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融入课堂,让小学生在彼此交流和互动中,感受大学习数学知识的快乐。其次可以结合信息技术,将数学知识转移到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理念,提高教学效果。最后通过为小学生引入数学游戏的方式,让小学生在亲自感知中,完善自我。
参考文献
[1] 高晔 . 趣味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2,(22):38-40.
[2] 曹 佳 敏 . 小 学 数 学 趣 味 教 学 的 有 效 性 提 升 策 略 [J]. 智力 ,2022,(20):10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