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无机化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

吴芳 宋桂川 吴炜娟 李欣 刘佳

宜宾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四川 宜宾 644000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各门课程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1]。”2020 年教育部印发并实施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要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让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普通高等学校专业认证标准》[2-3] 对课程思政教育提出了包括坚定的政治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科学精神、传承中华文化、世界观与方法论、国际视野等7 个方面的要求,因此推进课程思政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无机化学课程概述

本文研究依托化学专业。无机化学是化学专业学生的第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本课程与高中化学紧密衔接,为后续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等课程奠定知识基础,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该课程是相近或相关学科的基础,如无机材料化学,也是产业研发的依据,如无机盐工业,因此无机化学是化学学科的基础和母体。无机化学课程承担的不仅仅是对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更应该在知识传授的层面上进行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在教学过程中以期达到知识、能力、价值的提高、课程知识学习和思政浸润的统一,形成协同效应的育人目标。

二、无机化学教学现状

化学专业学生为高考二本生源,生源地主要来自,部分学生来自陕西,云南等地。为充分掌握无机化学课程课情和学情,教师在上课之前通过问卷调查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方式和学习动机六大维度进行调研,调查结果显示, 50% 左右学生高中化学成绩处于中等水平,90% 学生学习态度积极,95.87% 学生认为学习无机化学非常重要,80% 学生选择讲授式,在选择专业时 70% 左右学生受家长影响大。综合以上数据,本课程的课情是概念多、原理多、难度大;学生的学情是基础知识不牢、学习兴趣不足、学习能力有待提高、价值性学习动机不强。根据调研的结果,本课程教学总目标为夯实基础知识,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课程思政引领价值。

三、无机化学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必要性

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无机化学课程开设在大学一年级,肩负着培养学生对化学专业的兴趣、培养学生基本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责任,

该课程知识体系完善,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用性,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将思政元素融入进去,使学生在掌握无机化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感受到优秀思想的熏陶,而这将能帮助青少年扣好大学生活的第一粒扣子 [4]。

四、无机化学课程思政的探索

围绕化学专业培养目标,根据前期调研的课情和学情,结合无机化学课程特点,本课程确定了“四优三促”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思路。四优是:明晰教学目标、重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优化考核方式,三促是:以赛促学、以教促学、以研促学,同时融入爱国情怀、科学精神、绿色化学、生态文明、创新精神等五大思政主题,从而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的育人目标。

1. 明晰教学目标

无机化学是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必修课程,开设在大一上下两学期,大一上学期为无机化学 1(48 学时 /3 学分),大一下期为无机化学 2(64学时 /4 学分)。教学目标对于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也为教师提供了指导和方向。为明晰教学目标,授课前撰写课程大纲,反复修订,研读课程的内容维度、内涵要义、内在联系,深入学习课程的内容解读、理念解析,将爱国情怀、科学精神、绿色化学、生态文明、创新精神等五大思政主题融入教学目标确立中。

2. 重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相互作用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通过引入化学史实、结合时事政治、树立辩证观念、结合生活案例、引入美学教育、追踪科技前沿等方式,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和资源,将无机化学基础知识与思政元素相结合,构建思政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创新教学方法

根据无机化学课程特点,匹配思政案例,进行思政教学设计,包括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内容选取、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情景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等。通过探索和构建无机化学思政案例,重构教学内容和创新教学方法。

4. 优化考核方式

本课程改变单一的考核方式,采取多元评价的方式进行。无机化学课程考核采用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办法,主要考评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及最终成绩。过程性评价分为任务学习单自测、章节测试、自学笔记、期中测试;表现性评价为课堂汇报;结果性评价为期末测试。学生最终的成绩采用百分制,由平时成绩、期中成绩和期末成绩三方面组成,所占比例分别为 4:1:5。

5. 以赛促学、以教促学、以研促学

化学专业学生每年会定期参加省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省大学生分析检测实验竞赛(赛)、省大学生教学比赛、全国师范生微课大赛和川渝师范生教学能力比赛,或者是前往甘洛进行支教(教),同时有部分学生做科学研究,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毕业之际继续考研学习(研),上述比赛或深造均涉及无机化学的内容。教师会组织、鼓励、指导学生参加竞赛,夯实基础知识,提升综合能力。在整个过程中,一方面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另外一方面提升学生的眼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实现“以赛促学”“以教促学”“以研促学”。

结语

“立德树人”是课程思政的根本任务,也是新时代下每一位教师的责任与使命。无机化学教学团队经过四年的教学实践,课堂内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与民族自豪感,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尽管无法全力保障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但至少能让学生开阔眼界,在学生的心中种下坚持不懈、终身学习的种子,对后续的实践、实验、科研等都产生积极影响。课外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发表论文、参加学科竞赛等,专业知识、综合能力和整体素养都得到很大的提升。实践出真知,只有针对学生实际,潜心钻研教学内容,深入挖掘思政元素,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将课程思政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人民日报,2016-12-09 (01).

[2] 教育部 .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 北京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18: 130.

[3]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 普通高等学校专业认证标准. 2016.

[4] 汪晓东, 王洲. 让青春在奉献中焕发绚丽光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综述 [N]. 人民日报 . 2021-05-04.

基金资助 : 学院校级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项目名称:求真探化,格物致知-《无机化学1》课程思政研究;项目代码:409-XJGY2024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