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德育视野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协同构建探究
杨苑薇
佛山市顺德区麦村小学528325
当前,小学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凸显,单一的心理辅导已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与此同时,德育工作也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国家教育政策强调德育与心理健康的融合,倡导构建全人教育体系。小学作为学生价值观和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将两者有效结合,不仅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更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内涵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在小学阶段,通过系统的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认知、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健康的情绪调节能力 [1]。它不仅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预防,更注重培养适应社会生活的心理能力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推动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为其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二、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协同构建的必要性
1. 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发展
德育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而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情绪调节和心理适应能力。两者协同构建,有助于学生在思想品质与心理素质上同步提升,形成健全的人格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推动学生全面、协调发展,适应未来社会的多重挑战。
2. 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心理健康与德育教育的融合,有助于创造一个支持性强、包容性高的校园氛围。通过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和道德成长,能够及时发现和干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与行为规范的良性互动,提升学生的幸福感和安全感,促进健康成长。
三、德育视野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协同构建策略
1. 创新德育活动渗透心理教育
创新德育活动能够有效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教学,通过设计寓教于乐、情境化的活动,使学生在参与中提升自我认知、情绪管理和人际交往能力。这种活动不仅丰富了德育内容,也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具体载体,有助于两者的有机融合,增强学生内心的安全感和社会适应力。
学校可以开展“情绪小剧场”活动,设计情景剧主题如“如何表达愤怒”“友谊的力量”,让学生分组表演并讨论剧中人物的情绪变化与解决方式。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在真实体验中学会识别和调节情绪。教师可结合活动引导学生分享个人感受,促进情感交流。同时,开展“友善接力赛”,通过团队合作游戏强化合作与互助精神。这样的活动简单易行,符合小学年龄特点,既能增强德育效果,也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际关系和积极的情绪管理技能。
2. 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与能力
教师是心理健康与德育教育的关键执行者,专业素养直接影响教育效果。提升教师心理健康知识和德育教学能力,不仅能增强其识别和应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还能帮助教师科学设计融合两者的教学活动,形成系统、专业的教育指导体系,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2]。
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心理健康与德育培训,如邀请心理专家讲解儿童心理发展特点、情绪调节技巧及危机干预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教学中常见问题。鼓励教师参与线上心理健康课程和交流研讨,提升自我调适与课堂管理能力。教师团队内建立互助小组,分享成功经验和困惑,促进专业成长。此外,设立心理健康教师或德育辅导员岗位,专责指导教师开展相关工作。通过多层次培训和支持,教师能更自信有效地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3. 开展德育专题促进心理教育融合
专题教育是深化德育与心理健康融合的重要途径。通过设立以心理健康为核心的德育专题课程或主题活动,可以集中解决学生的心理需求与行为规范问题,增强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学生心理素质与道德修养的协调发展。专题活动还能引发全校师生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形成良好氛围。
学校可以设立“心理健康月”,在一个月内安排系列德育专题活动,如“自我认知与情绪管理”讲座、心理剧比赛、心理知识问答和“感恩与责任”主题班会。每个班级配合开展相应主题的课堂讨论和绘画、写作比赛,鼓励学生表达内心世界和理解道德价值。教师可邀请心理咨询师进校开展心理辅导和互动体验,帮助学生掌握应对压力和困难的技巧。通过集中专题教育,学生对心理健康和道德行为有更深刻的认识,促进两者有机结合,实现协同育人的目标。
4. 构建德育积极心理学健康指导
积极心理学强调发挥个体优势和积极品质,是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理论基础。构建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健康指导体系,关注学生的希望、感恩、坚韧等积极因素,帮助其建立正向心理资源,促进身心健康和良好品德养成,实现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双重提升。
学校可以在德育课程中融入积极心理学内容,如开展“感恩日记”活动,鼓励学生每天记录让自己感激的事情,培养乐观心态。设计“优势识别”课堂,帮助学生发现并分享自己的长处,增强自信心。组织“心理健康成长档案”,记录学生积极行为和情绪变化,定期与家长沟通,形成家庭与学校的协同支持。
教师在课堂和日常生活中注重表扬和激励,帮助学生建立成长型思维。通过这些具体举措,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深入学生心中,促进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度融合,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德育视野下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协同构建,对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合,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还能增强其心理适应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未来,应进一步加强教师专业培训,创新教育活动形式,完善协同机制,构建系统化、科学化的德育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切实保障学生健康成长,推动小学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 徐琼 . 谈如何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作用 [J].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 2024(12):172-174.
[2] 杨洪敏 . 基于德育视野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协同构建策略探索 [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 ( 下旬刊 ), 2024(10).
[3] 石静 . 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融合的策略——浅谈农村小学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 [J]. 安徽教育科研 , 2023(2):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