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第三空间的情感化构建:Joyspace+ 智能座舱创新研究与实践

作者

严艇

中国美术学院 311113

1. 引言:

汽车作为交通工具从底层逻辑上定义上是作为提高的空间变换时间效率的工具,伴随着技术发展,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会有指数倍的发展进步,L3 以上智能自动驾驶的快速发展。智能出行由此提出了新的服务价值主张,未来将会淡化车的概念,强化围绕人和场景的呈现服务的体现。场景化座舱设计通过镜像用户的需求场景,使用研究方法深挖用户需求本质,通过流畅的体验路线,让用户在沉浸式体验在座舱当中,带来情感上的满足和依赖,通过情感构成用户与座舱的互动体验。

本研究围绕未来的情感化体验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结合 Joyspace+ 汽车智能座舱设计开发实战案例,提出“情感 - 场景 - 技术”三元融合设计范式,有助于进一步完善AI 情感化路径下的产品构建理论体系。

2. 理论框架:情感化设计在第三空间构建中的核心维度

汽车发展趋势从满足基础出行的工具阶段(机械优化 /ABS/ 安全气囊),到构建移动生活场景的第三空间阶段(智能座舱 / 车联网 / 氛围灯),最终迈向建立情感联结的伙伴阶段(情感 AI/ 生物识别 / 主动关怀),实现从“功能可靠”到“场景舒适”再到“心灵共鸣”的跨越,本质是车辆属性从“载具”向“懂你的生命体”进化。

凯瑟琳 ·海勒,《我们何以成为后人类》一书中提出:在投入到某活动时,人的身、心、物以及环境无分别地、自然而然地融为一体,以致力于该活动的操持。用户体验与“信息 - 身体”的交织模糊了身体与信息的界限,用户在与情感化 AI互动时,会将这种模拟认为真实情感反应。这一理论重新定义了“人机关系”的边界,也是情感化体验设计追求的终极目标。情感计算(Affective Computing)是一个快速兴起的交叉前沿学科,相比于文本、语音、视觉、生理信号等单模态情感计算,多模态情感分析能够有效利用不同模态信息的协同互补来增强情感理解与表达能力。 基于情感计算情绪识别技术,车就像善解人意的伙伴,通过动作、声音、视频、面部表情、手势甚至情绪等方式观察到乘员的身体状态,发起人性化的交流,并做出主动且适当的情感反馈,与驾驶者和乘客进行愉悦而充满情感的互动。

让汽车作为一个智能 AI 终端超体,不仅能够智能化地感知周围环境还能进行情感化的交互 。以下三个核心维度构建了实现目标的理论框架。

1、构建智慧出行过程中情绪和用户需求的关联:通过研究得出在出行过程中用户的情感变化和需求结论,构建起用户情绪与出行体验需求之间的关联模型。

2、形成用户需求与服务设计的关联性研究策略:不同情绪状态下乘客对智慧出行服务的需求和偏好各异,在情绪和体验需求模型基础之上,构建匹配用户体验需求的相应的智能服务设计策略。

3、情绪驱动的人机协同具身交互设计系统方法建立:基于乘客情绪的识别结果,在整个服务路径中寻找精准交互触点,构建体验场景响应用户情绪,提供完善的、贴心的交互体验,并形成人机协同系统的研究方法和路径。

未来的车辆通过先进的人机接口技术,为用户提供与各种出行、以及服务的无缝连接。智能汽车座舱人机交互相关研究也正在成为人因学、人机交互、心理学、设计学等交叉领域的研究热点。在未来的智能座舱中,增强对用户的感知能力和意图预测能力,从声音、面部表情、生理测量和情境知识中识别情感,将是提高用户交互体验的关键因素。

3. Joyspace+ 智能座舱创新实践

Joyspace+ 智能座舱,基于情感化多模态交互架构,围绕概念主题方向:无界智变空间,光域魔方舱,多维疗愈空间沉浸式体验展开设计,以“赛博机能美学”为基调,融合数字虚拟性与现实功能性。通过流线型极简轮廓构建动态视觉张力,外饰与内饰采用 连续性光导语言 ,弱化物理边界,引导空间感知的无缝延伸。座舱内以情感化交互架构为核心,水晶触控界面、透光材质与动态光影形成“数字呼吸感”,结合生物识别与自适应模块化设计,实现 人- 车- 环境的情绪共振 。

情感化多模态交互架构以理解和塑造人与车辆之间动态交互为目标,涉及对感觉,感知,信息交换,推理和决策的研究。通过人脸识别与动态投影技术,车辆在用户靠近时自动投射个性化迎宾光效,联动数字钥匙解锁并同步座椅、氛围灯、香氛偏好。座舱内,AI 智慧体与水晶透明按键协同,语音 + 触控 + 手势三模交互无缝切换,打造“人车合一”的沉浸式情感化接入体验。

技术端基于 YOGEE 全栈自研的情感化车载 AI 智能体解决方案,深度融合情感计算引擎与多模态交互技术,打造具备人格化认知能力的车载 AI 伙伴。通过从底层算法到硬件适配的垂直整合,构建覆盖感知 - 认知 - 交互 - 进化的完整技术生态链。自主可控的 AI 芯片级优化(算力 - 功耗 - 延迟黄金三角),分布式车载计算框架(多ECU 协同推理),数据闭环系统(车端学习- 云端进化实时同步)。 YOGEE独创的“情绪云交互系统”,通过四步构建端到端个性化用车体验。1、实时感知:通过摄像头与传感器,识别用户表情与驾驶行为;2、动态分析:结合环境数据(如暴雨、拥堵),判断情绪状态;3、智能决策:例如,检测到疲劳时,主动调低座椅、播放提神音乐;4、持续进化:车端学习与云端训练实时同步,让AI“越用越懂你”。关键技术指标上,Joyspace+AI 智慧体在关键技术指标上已实现语音唤醒仅0.3 秒,多轮对话支持12 轮上下文记忆,动态表情达72 种,达到了良好的情感化体验。

场景可编程化打造“无界智变空间”,前排座椅自动旋转展开,桌板可进行向后旋转、前后自适应调节及大角度倾斜等全方向调整,精准贴合人体需求。折叠方向盘在自动驾驶或休憩模式下可自动收回,结合电子控制系统与传感器,确保空间变换过程稳定顺畅,优化车内空间布局与体验。通过一键切换成工作舱、休旅舱模式,打破车内功能边界,实现“空间即服务”。

参数化光影美学打造“光域魔方舱”,内饰以水晶触控界面、透光材质与动态光影打造“数字呼吸感”,内饰氛围灯随音乐节奏与驾驶模式动态变幻,车门开启时 MLA 投影在地面生成虚拟迎宾地毯。水晶透明按键与飞控旋钮联动光效,用户可通过手势“绘制”灯光路径,自定义车内光域场景。

功能可编程化营造“多维疗愈空间”。智能方向盘,实时监测乘员心率与体压分布,结合隐藏式出风口的自适应温控与香氛释放,动态调整车内环境(如疲劳时释放薄荷香氛并增强座椅通风)将车舱转化为“移动 SPA 舱”。自定义按键支持高度个性化配置,实现一键直达。飞控旋钮依托磁吸旋连接多个布置位置,可程序化定义高频功能,压感触控技术操控。

从光影美学到 AI 情感化交互,Joyspace+ 智能座舱重新定义了人车关系!它提供“无界智变空间”,支持一键切换工作舱(折叠桌板 + 光场屏 + 飞控旋钮)与休旅舱(躺平模式 + 星空顶篷)。“光域魔方舱”实现氛围灯随音乐与驾驶模式动态变幻,MLA 投影生成虚拟迎宾地毯。“多维疗愈空间”根据乘员生理数据调节环境。通过人脸识别、AI 情感化交互,带来沉浸式体验。智能出风口、预警安全带、生态表皮等核心功能进一步提升产品吸引力。

4. 挑战与未来:技术瓶颈、伦理、成本

情感建模算法基于多源信息输入融合,需求理解,需求匹配,需求满足是基于场景的 AI 训练框架,通过整合用户长期记忆、标签等实现个性化服务与精准交互,建设用户需求的主动理解与满足能力。需要集合情感计算、心理学/ 社会学、多模态交互、算法优化 、产品设计、硬件团队等跨学科专业团队协作,极具挑战。

情感分析需海量用户生理 / 行为数据(表情、语音、心率等)训练 AI 模型。由此产生的数据安全、用户隐私保护、数据跨境流动限制,以及伦理问题(如情感依赖风险)需严格应对。

情感分析需要布置摄像头 / 麦克风 /EEG/ECG 等多传感器阵列,硬件部署与算力的经济壁垒是影响主机厂投入的一个重要问题。

5. 结论:情感化设计作为座舱竞争的新内核

情感计算的情绪识别技术赋予汽车前所未有的情感交互能力。结合 AI 大模型,利用情感分类与识别算法精准感知用户情绪,并基于场景优化训练,使汽车从单纯的交通工具升级为能与用户深度共情、AI 基于用户习惯及养成式训练积累的数据是汽车成为贴心陪伴的智能伙伴基础。这将显著提升了用户体验的个性化与智能化水平,还为汽车品牌构筑了独特的情感价值壁垒和粘性,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