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三交”研究现状梳理
吕雅林 孟凯凯通讯作者
青海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 青海西宁 810006
1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演进研究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贯穿于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进程,目前有众多学者对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聚焦古代特定时期和区域。贺冬(2019)在对唐代历史的研究中提出,空间维度的封闭性与开放性、政治层面的碰撞与重组、经济领域的依存与互补,以及战争因素的驱动与整合,共同推动了吐蕃与唐朝之间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1]。张妙(2023)通过对明清时期洮州的研究,认为地区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过程的缩影,体现了“多元一体”的历史规律,而国家集中统一管理、经济贸易往来、文化心理认同分别是其政治前提、物质基础和最终结果。[2] 近现代时期,我国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复杂的历史背景下持续发展,国家政治格局的变化对民族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石美(2023)指出,从推翻封建统治、抗击日本侵略者到反抗国民党政权的苛政,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这一系列历史进程最终迎来了解放。战争时期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不仅增进了民族情谊、强化了民众的国家意识,而且“与子同袍、浴血奋战”的深刻历史经历弱化了民族界限,推动民族关系实现了显著进步。[3]
2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地域研究
对民族地区交往交流交融的研究,主要在认知、社会、经济、文化等多个层面有涉及。余吉玲(2022)在甘肃涉藏地区研究中强调经济社会发展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核心动力。[4] 马婧杰、赵英(2024)对西北民族走廊进行研究时,强调民族走廊作为关键视角对观察中华民族聚合发展极其重要,其经济、社会、文化的多层立体结构印证了多元文化互动聚合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精神的规律。[5] 何明、罗敏(2024)针对西南边疆地区,提出空间共享为其奠定自然基础,使各民族有互动机会。[6]
3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群体研究
特定群体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微观载体,不同的特定群体在不同的地域、历史和社会背景下,有着独特的交往交流交融模式。安志强(2024)对明清湖广土司辖区与中原内地人员往来的研究,突破传统仅关注官方往来的局限,着重挖掘非官方人员往来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重要作用 [7]。学者阿斯罕(2023)从北京知青与内蒙古边疆地区牧民交往交流交融视角,强调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在促进民族文化融合、社会结构调整及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方面的特殊作用,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8] 学者喻发胜、王圆(2023)方着重对边疆邮驿进行研究,强调边疆邮驿促进各民族文化与情感交融的“意义场域”,在民族发展进程中的关键价值。[9] 通过研究特定群体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面临的问题和需求,揭示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与共性,可以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的跨文化理解,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习俗和价值观。
4 总结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核心主题之一,贯穿于历史的各个阶段。它不仅塑造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路径。在历史演进方面,古代不同时期,受空间、政治、经济等因素影响,推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地域研究涉及多个民族地区,分别从经济社会发展、民族走廊的多层结构、空间共享等层面进行了探讨。群体研究以特殊身份群体为对象,挖掘其在民族文化融合、社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作用,以增进跨文化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碰撞与融合能够激发创新活力,产生新的文化形式和文化成果,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对民族地区交往交流交融的研究,有助于强化各民族的共同体意识,促进中华民族的团结和统一。
参考文献:
[1] 贺冬 . 论唐蕃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成逻辑 [J]. 青海民族研究 ,2019,30(04):169-173.
[2] 张妙 . 明清时期洮州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 [D]. 西南民族大学 ,2023.
[3] 石美. 松桃县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D]. 中央民族大学,2023.
[4] 余吉玲 . 甘肃涉藏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经验及实践路径 [J]. 大理大学学报 ,2022,7(03):28-34.
[5] 马婧杰 , 赵英 . 西北民族走廊中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与现实研究[J].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01):62-68.. 西北民族走廊中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与现实研究[J].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4,(01):62-68.
[6] 何明 , 罗敏 . 西南边疆地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格局与机制——以滇西南小景谷地区汉、彝、傣族际交往为中心的讨论 [J]. 贵州民族研究 ,2024,45(05):43-49.
[7] 安志强 . 明清湖广土司辖区与中原内地人员往来研究——基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视角 [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06):47-58.
[8] 阿斯罕 . 北京知青与内蒙古牧区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研究 [D].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3.
[9] 喻发胜 , 王圆方 . 汉唐边疆邮驿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J]. 人民论坛 ,2023,(20):107-109.
通讯作者:孟凯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