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高处作业安全防护实操技术与应用
朱星睿
中国通信建设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河南省郑州市 450052
引言
在水利工程建设领域,高处作业因涉及高空临边、悬空操作等场景,不仅出现频率高,且伴随的坠落、物体打击等风险使其危险系数居高不下。能否做好安全防护工作,直接关系到作业人员的生命健康,更是工程按计划推进、避免因安全事故导致工期延误和经济损失的核心环节。鉴于此,本文针对水利工程高处作业安全防护的实操技术展开细致分析,同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探讨其应用策略,力求为行业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助力提升水利工程整体安全管控水平。
1 水利工程高处作业安全防护的重要性
1.1 保障人员生命安全
水利工程高处作业往往面临复杂多变的环境,如大坝浇筑的高空平台、渡槽安装的悬空作业面等,这些场景中坠落、物体打击等风险时刻威胁着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是抵御这些风险的关键屏障,例如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带能在作业人员意外失足时迅速受力,将坠落距离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密目式安全网可拦截坠落人员或掉落的工具材料,避免直接撞击地面或下方作业区域。这些防护设施如同“生命防线”,能在意外发生时最大限度降低伤害程度,甚至直接挽救作业人员的生命,是对施工人员生命权的根本保障。
1.2 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安全是工程建设有序推进的前提与基础,尤其在高处作业占比高的水利工程中,安全管控的有效性直接决定着施工进度。若高处作业缺乏系统的防护措施,一旦发生坠落、物体打击等安全事故,不仅需要暂停相关作业进行事故处理、伤员救治,还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导致上下游工序衔接中断。同时,事故处理过程中的调查取证、责任认定等工作会进一步延长工期。而完善的安全防护体系能为作业人员创造稳定可靠的作业环境,减少因安全隐患导致的停工整改,让施工人员在安心作业的状态下高效完成任务,从而保障工程按照既定计划稳步推进,确保节点目标如期实现[1]。
1.3 减少经济损失
安全事故带来的经济损失往往具有隐蔽性和扩展性,远超直接可见的成本。直接损失包括事故中的医疗救护费用、伤亡人员的赔偿费用、受损设备的维修或更换费用等;间接损失则更为深远,如工程延误导致的工期违约金、设备闲置产生的租赁费用、材料积压的资金成本等。此外,事故还可能损害企业的市场声誉,影响后续项目投标,造成长期的经济损失。加强高处作业安全防护,通过前期的防护设施投入、人员培训等措施,能从源头降低事故发生率,从而避免这些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支出,将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实现工程建设的经济性与安全性平衡。
2 水利工程高处作业安全防护实操技术要点
2.1 个人防护装备的正确使用
个人防护装备是高处作业人员的第一道防线。安全带应高挂低用,且要确保其固定点牢固可靠。安全帽要正确佩戴,帽带系紧,能有效抵御物体打击。防滑鞋可增强作业人员在高处行走的稳定性,降低滑倒风险。作业人员应定期检查防护装备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发现问题及时更换 [2]。
2.2 临边与洞口防护
水利工程中,建筑物的临边和洞口是危险区域。临边应设置防护栏杆,高度不低于 1.2 米,栏杆柱间距不大于 2 米,并挂设安全立网。洞口应根据尺寸大小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较小的洞口可采用盖板覆盖,盖板应能承受一定的荷载;较大的洞口则需设置防护栏杆和安全平网。
2.3 脚手架搭建与使用
脚手架是高处作业常用的设施。搭建前,应根据工程特点和荷载要求进行设计计算。脚手架的立杆、横杆、剪刀撑等杆件的间距和连接方式要符合规范要求。搭建过程中,要确保杆件的垂直度和水平度,脚手板应铺满、铺稳。使用过程中,要定期检查脚手架的稳定性,严禁超载使用。
2.4 安全网的设置
安全网分为平网和立网。平网主要用于接住坠落的人员和物体,应在建筑物首层、作业层下方等位置设置。立网用于防止人员和物体坠落,应沿建筑物周边、脚手架外侧等部位设置。安全网的规格和质量要符合标准要求,安装要牢固,拼接严密 [3]。
3 水利工程高处作业安全防护实操技术的应用
3.1 在水闸建设中的应用
水闸建设涉及大量高处作业,如闸墩浇筑、闸门安装等。在闸墩施工时,通过设置临边防护栏杆和安全网,为作业人员提供安全的操作平台。在闸门安装过程中,作业人员正确佩戴安全带,利用脚手架进行高处作业,确保安装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对水闸顶部的洞口进行有效防护,防止人员坠落。
3.2 在大坝施工中的应用
大坝施工高度高、作业面广。在大坝混凝土浇筑时,采用满堂脚手架作为施工平台,脚手架的搭建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确保其稳定性。在大坝边坡施工中,设置防护栏杆和安全网,防止人员和物体滚落。对于大坝上的预留洞口和通风口等,及时进行覆盖和防护,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3.3 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是确保高处作业安全防护技术有效应用的关键。企业应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安全职责。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同时,建立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4 新技术的应用与创新
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新技术可应用于水利工程高处作业安全防护。例如,利用物联网技术对高处作业设备和人员进行实时监测,当设备出现异常或人员进入危险区域时,及时发出警报。采用新型的防护材料和设备,提高防护效果和可靠性。此外,还可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让他们在模拟环境中体验危险场景,增强安全意识。
3.5 与施工进度的协调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高处作业安全防护要与施工进度相协调。在制定施工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安全防护设施的安装和拆除时间,避免因施工进度过快而忽视安全防护。在不同的施工阶段,根据作业特点和风险程度,及时调整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3.6 与其他施工环节的配合
高处作业安全防护不是孤立的,要与其他施工环节密切配合。例如,在进行高处焊接作业时,要与防火、防爆等措施相结合,防止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在高处吊装作业时,要与地面指挥、设备操作等环节协同工作,确保吊装过程的安全。同时,还要考虑与其他专业施工队伍的交叉作业安全,制定相应的协调措施,避免相互干扰和影响。
结束语
水利工程高处作业安全防护至关重要,关乎人员生命安全、工程顺利进行和企业经济效益。通过掌握安全防护实操技术要点,并将其有效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同时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应用新技术、协调施工进度和配合其他施工环节,能显著提升水利工程高处作业的安全性。在今后的水利工程建设中,应不断加强安全防护技术的研究和创新,为水利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 陈智和 , 周翔 , 叶国平 . 水利建设项目生产安全典型重大事故隐患问题分析 [J]. 价值工程 ,2025,44(23):55-58.
[2]唐国兴 . 基于盘扣式脚手架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探讨 [J]. 城市建筑 ,2025,22(06):218-220.
[3]庄少国 . 新型花篮式悬挑脚手架施工技术及应用 [J]. 建筑技术开发 ,2025,52(02):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