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国企青年职工成长成才机制构建:党建引领与职工教育培训协同发力的实践研究

作者

张意

安徽华塑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滁州 233290

引言:

青年职工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中坚力量,其成长质量直接关乎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新时代下,国企需以党建为引领、职工教育培训为支撑,通过“双轮驱动”破解青年职工职业发展瓶颈,激发创新活力。本文结合企业实践实例,探索党建引领与职工教育培训协同促进青年职工成长成才的路径,为国企青年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1 国企青年职工成长成才机制建设的实践成效

1.1 党建铸魂明方向,筑牢青年成长思想根基与路径指引

构建国企青年发挥作用的长效机制对于激发青年职工的活力和培养优秀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1]。因此,国有企业需要为青年职工建立成长成才机制。国有企业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将党建贯穿青年职工成长全过程,推动思想引领与职业发展深度融合。以为例(以下统称华塑股份),作为老牌优质国企淮北矿业集团旗下单位,华塑股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5+6”培根铸魂工程和党建提质行动为抓手,将党建工作融入职工教育培训各环节,为高质量培训提供保障。其推行的“领导人员联系优秀人才”“导师带徒”等制度,通过专家“一对一”指导培育青年业务骨干,引导青年职工争当红色党建、蓝色安全、绿色环保、金色效益、青色创新“五彩先锋”。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价值观塑造结合,通过专题培训、形势任务教育等,筑牢青年“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激发奋斗热情与职业认同感,为企业发展予以帮助。

1.2 培训赋能强本领,构建青年全维度能力支撑体系

构建“学、练、赛、用”一体化培训体系,实现培训与实践相融合,职工个人成长与企业发展精准匹配。在培训内容上突出实用导向,实施“公司抽培、分公司统培、车间自培、班组互培、员工自学”五级培训模式,确保培训全员覆盖。针对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开展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培训,推动青年技能与产业升级同步。在培训方式上打造“线上 + 线下”融合模式,利用培训 APP,通过“积分商城”“看视频赠流量”提升青年自主学习热情;建设标准化实训基地,让青年在 VR 仿真培训系统沉浸式实践中提升技能。在培训类别上实现精准赋能,针对管理型青年,举办管理人员大讲堂、后备干部高校进修班;针对技术型青年,推行带课题培训、专业技术小组攻坚。针对技能型青年,开展导师带徒、技能比武,构建完善的“管理 + 技术 + 技能”三维成长通道。

1.3 协同聚力促成长,党建与培训融合激活青年发展动能

一方面,党建资源深度嵌入教育培训: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章党规列为青年培训必修课,推动“党性教育 + 业务培训”深度融合;挖掘“安徽工匠”“淮北矿业集团工匠”等先进典型的技能经验,开发“绝技绝招绝活”微课,让青年在学技术中感悟奋斗精神。另一方面,教育培训成果通过党建机制巩固。构建青年成长追踪机制,对青年技术人员实行“四个一”对标学习模式(签订一份协议、撰写一份报告、传授一个课程、带教一个徒弟),依托五级培训管理体系追踪成效;将培训结果与党员发展、岗位晋升、评先评优挂钩,把青年技能提升纳入基层党支部年度考核,形成“培训-实践-提升”闭环。通过党建与培训融合,显著提升了职工政治素养与职业水准,减少思想、专业、安全等领域问题,推动企业高质量运行。

2 国企青年职工成长成才机制构建的优化策略

2.1 党建提效,精准匹配青年成长需求与发展目标

以党建为纲领强化思想引领与职业导航,将党的方针政策与青年职业发展结合,从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三个维度构建成长体系。深入调研青年需求,将党建活动与职业规划、心理疏导等融合,创建“思想引领 + 业务指导”双导师制度,由党员骨干担任导师,同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与业务指导。针对青年职业迷茫问题,开展“党建 + 职业导航”专项行动,通过基层党支部与青年结对、“青年成长沙龙”等形式,结合党的创新理论与企业战略,帮助青年找准定位。选拔优秀党员技术骨干指导青年参与重点项目与技术攻关,推动党性修养与业务能力协同提升,显著提高青年岗位胜任能力。此外,国企还应致力于营造和谐劳动关系,为青年员工打造一个既稳定又公正的职业平台,助力其思想政治素养的全面提升 [2]。

2.2 培训提质,科学增强青年培育成果与实践效能

在强化党建引领的基础上,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为青年成长提供全维度支撑。结合国企特点与青年成长规律,规划“基础课 + 专业课 + 创新课”课程体系,基础课涵盖党性教育与企业文化,专业课聚焦岗位核心技能,创新课引入前沿技术与管理理念。采用“线上学习平台 + 线下实训基地”模式,通过情景模拟、项目实战等增强青年职工参与感,确保培训内容贴合实践需求。针对不同岗位开设“党建案例与生产实践”“数字化转型技能”等特色课程,将党员攻坚克难案例转化为教学素材。线上平台设置微党课、技术微课模块,支持自主选课。线下依托党员创新工作室建立实践基地,组织青年参与技术攻关,推动培训创新成果数量显著增长。

2.3 联动提能,深度融合青年教育资源与成长环境

以系统思维整合资源,统筹青年培育目标与资源调配。精准对接青年成长需求,将党建目标与培训目标结合,在年度计划中明确党性教育与技能培训的比例、阶段性成果指标,集中资源聚焦于重点环节。推动“双向融合”,将党性教育成果纳入培训考核,把青年参与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表现纳入评分范围。创新协同载体,成立“党建-培训”协同小组,制定年度培养计划。新职工入职培训增设“党员名师讲堂”,邀请优秀党员分享成长故事与业务经验。建立培训共享信息平台,动态记录青年职工的党建学习参与度与培训成绩,形成个人成长档案,作为晋升、评优的重要依据。

结束语:

国企青年职工成长成才机制的构建,需以党建为灵魂、以教育培训为基础,实现“党建铸魂、培训赋能、协同增效”。实践表明,只有将党的政治优势与职工教育培训的资源优势深度融合,才能精准满足青年成长需求,激发其干事创业热情。国有企业应持续完善协同机制,以协同机制为纽带,推动党建与培训深度融合,让党建引领更有温度、教育培训更有实效,为青年职工搭建稳固的成长平台,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 王悦. 构建国企青年发挥作用长效机制的探索与路径[J]. 区域治理,2025(9): 59-61.

[2] 谢晓涵 . 新时期国企青年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J]. 东方企业文化 ,2024,(S2):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