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生态绿色养殖技术提升畜牧养殖效益的探讨

作者

王德智

义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义县动物卫生监督中心

1 畜牧养殖业发展引起生态污染的相关问题

1.1 药物残留

药物残留普遍出现在防治畜牧动物疾病的药物投喂、针剂注射以及疫苗注射等多个环节中。在使用药物治疗畜牧动物疾病的过程中,由于药物本身的毒性作用,在畜牧动物肾脏未能够完全吸收的状态下,使动物内部组织在药物作用下受到负面影响,加上在检疫环节很有可能未检出这些药物的残留状况,一旦流入市场对消费者身体健康将会产生严重威胁作用。

1.2 水源污染

微生物污染可以从所产生粪便中的病原微生物进入水体中,在水的快速蔓延下使疾病蔓延速度得到有效增加,对人体或畜牧动物机体健康均有可能产生严重危害;有机物污染造成水源污染主要体现在含磷物含量及含氮物含量显著上升,聚集于水中难以进行分解和稀释而引起水污染问题;此外在养殖工作中未能够进行规范处理的药剂、有害物质在流入水体以后引起水污染现象,同样有可能带来安全隐患问题。

1.3 粪便污染

粪便污染属于畜牧养殖中引起生态污染的常见因素,对生态环保具有直接性影响作用。在以往的粪便处理环节中,普遍将畜牧动物所产生的粪便运输至田地进行集中处理,将其作为土壤肥料进行使用。然而随着养殖规模的增长,粪便排泄量也在不断增长,使有限的农田难以完整消耗掉所排泄的粪便,导致在田地堆积大量粪便且未能够进行规范处理的情况下,很有可能在高温天气发酵产生有毒气体对空气质量造成影响,还有可能因为雨季时节雨水的冲刷作用流入地表水层,对当地水域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对畜牧养殖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利影响作用。

2 运用生态绿色养殖技术提高畜牧养殖效益的技术应用策略

2.1 提高绿色畜牧养殖意识

在畜牧食品检验环节中不仅需要加强检验质量,还要从中形成完整的绿色畜牧产品管理方案,针对未能够通过质量检验环节的畜牧产品,必须杜绝流入市场;鼓励畜牧养殖场广泛使用绿色畜牧养殖技术,使畜牧产品的品质和产量得到协调发展。在实际畜牧动物喂养过程中,饲养管理人员应当了解市场上的新型绿色畜牧养殖饲料和规范养殖流程,促进饲养管理的科学性得到进一步提升。另外还要做好对畜牧动物的疫病防制工作,加强疫病监管工作,形成完整的兽医管理制度,确保能够为畜牧动物形成良好生长环境,在畜牧养殖全阶段形成环保意识,注重提高绿色畜牧养殖技术应用价值,减少化学药物在畜牧动物养殖中的使用量,从而促进实际牲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得到共同发展。

2.2 完善养殖技术管理机制

做好畜牧养殖技术教育管理工作,在畜牧养殖管理工作中积极推广科学知识与技能的应用。首先需要保障畜牧动物在繁殖阶段具备良好的空间环境,有利于提高畜牧动物繁殖速率的同时,还能减少动物疫病的产生,使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得到共同提升;其次应当积极使用绿色畜牧养殖的相关科学技术手段,促进畜牧产品达到应有的绿色食品生产标准要求;最后要能够积极加强畜牧养殖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地方政府在其中应当做好技术监管和引导教育工作,能够及时建立专业管理队伍,在当地广泛开展绿色畜牧养殖技术教育管理活动,使绿色畜牧养殖队伍得到进一步发展,促进提升整体绿色畜牧养殖水平。

2.3 科学规范处理动物粪便

在我国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对于动物粪便的规范处理手段也变得越来越完善,在减少动物粪便对生态环境所产生的污染破坏作用当中产生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技术应用价值。其中主要运用如下几种技术方法:

2.3.1 自然堆沤发酵法

将畜禽粪便集中运输至发酵池中,表面覆盖秸秆后,以长时间自然厌氧发酵法进行发酵处理,在施肥季节可以将发酵产物直接施入田地中,该技术方法操作相对比较简单,对投资成本要求比较小,然而发酵时间较长,对发酵池定期清理工作要求比较严格。

2.3.2 晾晒干燥法

使畜禽粪便均匀摊放至采光度良好的场地下进行自然干燥处理,一般适用于散户畜牧养殖处理粪便,对于集约化畜禽养殖场处理粪便的情况并不适用。在粪便经过自然干燥处理后可以直接用于农田施肥,要避免在其中产生二次污染现象。

2.3.3 直接快速烘干法

以高温热烟道气直接对畜禽粪便进行烘干、灭菌处理,使粪便含水率控制在安全贮存水分以下,具有较高的技术应用效率,可以做到对大规模产品的粪便进行集中处理,然而需要消耗一定的能源,同时在烘干粪便时有可能出现二次污染。

2.3.4 塔式好氧发酵法

应用塔楼式钢架结构进行处理,对新鲜粪便及时调节水分、转移至塔楼上层承料翻板上,每日翻动一次承料翻板,使粪便从上层逐渐移动到下层翻板,每日向下移一层后,历经 15 天左右的发酵时间使粪便水分降低至 40% 以下,所处理的粪便质量相对比较高,可以应用肥料出售,对设备投资和技术要求比较严格。

2.4 建立绿色生态养殖模式

2.4.1 选择无污染养殖场地

优先选择不存在工业废物和农药污染的地区作为养殖场地,同时需要兼顾所在区域的空气、土壤、水源等相关指标条件。在饲养畜牧动物的过程中以自然放羊的方式进行管理,在此之间完善绿色饲料基地建设工作,将天然植物、副产品和废弃物应用于绿色饲料开发环节,减少对有限资源的依赖程度、降低环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2.4.2 加强绿色饲料管理

通过运用休药期饲养、生态原理饲养等多种技术方法减少药物使用量,加强对畜牧动物疾病的预防管理工作。在饲养周期阶段,将生物制剂添加至饲料中饲养畜禽动物,做好对病原在养殖场所的传播控制管理工作。同时还要积极研究、推广多种饲养资源,比如可以应用青草和混合豆饼提高畜禽动物蛋白质营养供应水平,将智能技术和物联网设备应用于饲养管理中加强饲养监管以实现精准化饲养管理目标。

2.4.3 做好疫病防控工作

通过应用规范生物安全措施做好对畜禽动物的饲养管理工作,运用科学管理制度将病原切断在养殖场传播过程中,应用远程监控装置、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畜禽动物健康指标和行为特征进行实时监测分析,便于及时发现异常状况以采取科学规范管理措施,促进疫病防控工作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3 结束语

促进我国畜牧养殖行业的健康长远发展,离不开生态绿色养殖技术的广泛推广使用,建议在实际畜牧动物养殖工作中应当积极引进现代化畜牧养殖技术手段,在兼顾生态效益和养殖经济效益的基础上,促进整体养殖质量和效率得到共同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云霞.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在淡水养殖中的应用[J].农家参谋,2022(1):93-95

[2] 王海凤.新时期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11):23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