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防控措施研究

作者

刘燕杰

商丘市立医院

引言

血液透析作为治疗终末期肾病的常见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感染作为并发症之一,仍然是影响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的主要问题之一。由于透析患者通常伴有免疫功能低下、长期静脉导管的使用,使得这些患者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的侵袭。虽然现代医疗技术不断进步,但感染事件仍然频繁发生,给患者带来巨大的身体和心理负担。深入了解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防控措施,对于减少感染的发生,提高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并结合现有的护理防控措施,提出优化管理的策略。

一、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分析

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感染与导管使用和管理密切相关。长期使用导管,特别是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中,容易导致感染。免疫功能减弱使得患者抵抗病原的能力降低,常见感染源包括医院细菌、患者皮肤微生物及导管表面微生物等。细菌通过导管进入血液,引发感染。除免疫功能因素外,导管选择、植入技术及操作中的卫生措施也至关重要。不当的导管插入或管理不当会增加感染风险。基础病如糖尿病可导致免疫功能下降,进一步增加感染几率。

除了患者的身体状况外,导管管理的卫生条件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不当的导管护理、无菌操作不严谨,或者护理人员对导管护理知识的不熟悉,都会导致导管局部积聚细菌,甚至进入血液循环。感染的发生往往伴随着护理人员操作的疏忽或过度使用抗生素,后者可能导致耐药菌的形成,进一步加剧感染的严重程度。研究表明,在长期透析的患者中,导管管理不到位常常成为感染的重要来源,尤其是未及时清洁和更换导管时,更容易引发严重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患者个人的卫生习惯、饮食习惯及其生活环境等因素,也可能间接影响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患者在进行透析期间如果未能维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或者暴露在不洁的环境中,感染的风险就会大幅增加。血液透析中心的感染控制措施是否到位,以及医疗团队是否能及时识别感染的早期迹象,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决定了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

二、有效的护理防控措施对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感染的作用

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护理防控措施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感染的发生率。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和护理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导管感染的风险。研究发现,加强护理人员对无菌操作标准的培训、提升其对于感染防控知识的掌握,可以有效减少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严格执行无菌技术,确保导管插入、维护和拆卸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按照标准操作,避免细菌通过空气、设备或手部传播到导管。护理人员需定期评估导管的插入部位,观察是否有局部感染的征兆,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采取措施,防止病情恶化。

定期对透析设备进行消毒和清洁也是预防感染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血液透析所使用的设备直接与患者的血液接触,因此设备的无菌环境至关重要。通过对透析机、导管等相关设备进行严格消毒,确保其符合无菌要求,可以有效防止由设备引起的交叉感染。除了设备的清洁外,定期对患者进行健康评估,及时发现任何潜在的感染迹象,是护理防控的重要内容。健康评估不仅仅是针对透析过程中导管部位的监测,更包括对患者全身健康状况的全面评估,尤其是免疫系统是否存在异常,能否及时有效应对感染的挑战。

患者教育同样在护理防控中占有重要地位。患者对导管使用的正确方法以及自我护理的知识掌握不充分,往往导致感染的发生。教育患者正确进行导管护理、避免接触感染源是减少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在透析前,护理人员可以通过一对一讲解、发放指导手册、视频教学等形式,提高患者对导管相关感染的认识,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护理习惯。患者的家属也应接受相应的护理培训,尤其是在居家透析的患者中,家属在日常护理中的作用尤为重要。

三、优化血液透析导管管理与护理实践的策略

为了有效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感染,优化血液透析导管的管理和护理实践至关重要。改进导管的选择和使用策略是降低感染风险的关键。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导管材料和技术应运而生,这些新型导管在设计和材料上能够有效减少细菌附着和感染的发生。选择合适的导管种类、减少导管的使用时长,是感染控制的重要措施。对于患者来说,合理安排透析时间,避免过长时间使用导管,能有效减少感染的发生几率。

在护理实践中,除了遵循标准的操作规程外,加强多学科的合作与沟通也是不可忽视的策略。血液透析过程涉及多个专业的协作,从透析护士、医生到感染控制团队,每一环节都应紧密配合,共同制定和执行防控方案。定期组织全体医护人员进行感染防控培训,提升团队成员的防控意识和能力,对降低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至关重要。制定详细的感染监测计划,定期开展相关的感染风险评估,并及时更新防控措施,是确保感染防控措施落到实处的有效手段。随着个体化护理理念的发展,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量体裁衣式的护理策略逐渐得到应用。对于糖尿病、高龄等高风险人群,应加强导管的护理和监测,适时调整透析治疗方案,以便根据患者的实际需要采取更为精准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应通过全面的评估与持续跟踪,灵活调整护理方案,做到个体化、精准化管理,进一步提高血液透析导管感染的防控效果。在此基础上,优化血液透析导管管理与护理实践的策略,必将为提高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感染发生率,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结语

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感染是影响患者健康的重要问题,其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通过对危险因素的分析和护理防控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优化导管使用、加强无菌操作、提高患者与护理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等措施,对于减少感染的发生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未来,随着护理技术的不断进步与个性化护理的推进,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将得到更加完善的管理,为透析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孙毅 , 朱泽善 , 张浩军 . 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感染危险因素及风险预测模型研究进展 [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25,35(08):1261-1267.

[2] 武燕 , 师璟 , 陆伟锋 , 等 . 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 [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24,34(10):1584-1588.

刘燕杰,女,汉族,河南省商丘市,1989.03.18,本科,护师,护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