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强化小学语文阅读提升语文阅读能力

作者

梁检梅

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正人红军小学教育集团 343900

前言

语文是小学教育中的核心学科,对学生语言表达、思维发展以及文化素养培养起着基础性作用。而阅读能力,语文学习的核心能力之一,贯穿语文学习各个环节,是学生获取知识、理解世界、提升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里,占据重要地位的阅读教学,能借助有效方式,助力学生积累丰富语言素材,提高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和想象力,为学生日后学习和发展筑牢坚实基础。

一、小学语文阅读的重要意义

(一)丰富词汇积累

词汇,作为语言的基本构成单元,其丰富程度是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能够接触到大量不同类型、处于不同语境的词汇。通过持续的学习与积累,学生可以逐渐让自身的词汇储备变得丰富。比如在三年级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中,“葱葱茏茏”“密密层层”“严严实实”这些词语,把小兴安岭树木繁茂的景象生动地描绘了出来。学生在阅读这篇课文时,不仅能够明白这些词语的意思,还能在日后的写作和口语表达中运用这些词语,使自身语言更具生动形象性。

(二)增强理解能力

阅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通过阅读,学生需要理解文本传达出的信息、情感以及思想。在阅读时,学生要对句子结构进行分析、把握文章脉络、领会作者意图,这一系列的思维活动能切实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以三年级课文《司马光》为例,这是一篇文言文,学生在阅读时需要借助注释和译文来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同时还要思考司马光砸缸救人这一行为所体现出的智慧与果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以及对文本的理解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二、提升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教学策略

(一)创设真实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浓厚兴趣,作为助力学生学习的最佳引导者。作为教育工作者,应熟练运用各类直观素材,像图片、音乐、视频、实物或生活常见场景,构建与课文核心内容紧密关联的教学情境,以此在短时间内有效聚焦学生注意力,充分唤起他们对阅读的期待。

比如,在开展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教学时,可先播放一段展现秋日校园或公园风貌的视频影像,呈现画面中金黄银杏叶、火红枫叶以及成熟饱满果实等秋日景色。随后,引导学生相互交流探讨“你所感知的秋天有怎样的特征?”接着,顺势引出课程主题:“有位作者把秋天的雨比作一封信,大家想不想看看这封信写了什么内容呢?”通过这种紧密贴合生活实际的情境式导入方式,能自然引领学生进入文本勾勒描绘的美妙意境,有效激发他们主动阅读、积极探索文本深层内涵的强烈兴趣。

(二)开展合作探究,促进深度学习

摒弃由教师单方面主导课堂、呈现“一个人说了算”状态的教学形式,以积极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协作式的学习。针对核心的问题,以推动的手段促使学生展开讨论与钻研,这样的做法能够对思维间的相互碰撞以及知识的深层领会起到显著的助力作用。

以《在牛肚子里旅行》这篇课文的教学作为例子。可以设定具有探索研究性质的任务,像“红头在牛肚子当中所历经的关键节点有哪些?它的行进路线呈现出怎样的一种状况?”把学生划分成不同类别的小组,为各小组提供简单的牛胃结构示意图(或者以引导的方式让学生依据课文相关描述自行绘制)。对小组内成员提出共同阅读、探讨的要求,梳理所涉及到的信息,并且在图上标识出具体的路线。当小组进行成果汇报的时候,其他小组拥有进行补充或者提出疑问的权利。通过这样的合作探究形式,学生不光对故事的发展脉络有了明晰的认知,更在提取信息、整合信息以及合作沟通等方面得到了锻炼提升,从而对课文内容有了更为透彻的认知。

(三)联结生活实际,实现学以致用

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在于为日常生活提供助力。教师需要指引学生把文本里的内容、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跟他们自身的生活阅历相结合,使得阅读具有实际的意义与价值。

比如,在完成《父亲、树林和鸟》这篇课文的学习之后,可以引导学生去思索:“课文里面的父亲是凭什么知道树林里存在诸多鸟儿的呢?这又体现出了什么呢?”进一步和实际生活产生关联:“在你的日常当中,是否也对小动物或者自然现象进行过观察?有没有什么有意思的发现呢?”鼓励学生把自身的观察经历讲述出来,并且尝试着如同作者那般,运用文字把它们记录下来。借助生活方面的关联,学生不单单能够更为深切地领悟“用心去观察、热爱大自然”这个主题,而且还能够把从阅读中获取的观察方式以及表达技能运用到生活实践里面,切实达成“学了就能够用到实际中”的目标。

(四)拓展阅读视野,构建阅读体系

课堂内的阅读作为根基,课外开展的阅读乃是课堂阅读的延展与补充。教师应以积极的态度引领学生参与课外阅读活动,把课堂上学到的方式方法运用到更为宽泛的阅读范畴之中。

比如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可向学生推荐安徒生的其他童话作品,诸如《海的女儿》《丑小鸭》等,引导学生探寻安徒生童话具备的共性特征(如充满奇幻想象、蕴藏人生哲理、关怀弱势群体等方面)。同时,能围绕“童话”这一主题,推荐其他国内及国外的优质童话书籍,激励学生打造属于自己的“阅读清单”,定期举办“班级读书交流活动”以分享阅读后的所思所感。借由课堂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相互联动,助力学生搭建阅读架构,培育持续阅读的良好习惯。

结语

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的加强以及学生阅读能力水平的提高,是一项需长久坚持且运用科学策略的系统性工程。教师对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育阶段所处的关键核心位置,必须有充分意识。以学生为核心主体,凭借教材作为支撑依靠,借助多样策略,对学生阅读素养进行全方位提升,让阅读切实成为学生打开智慧之门、润泽精神世界、迈向广阔未来的桥梁。只有实现这样的目标,才真正能达成“促使学生喜爱阅读、学会阅读技巧、享受阅读乐趣”这一教育目的,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筑牢坚实的语言基础与人文根基。

参考文献:

[1] 王琼 . 爱阅读 , 强技巧——小学语文阅读指导策略 [J]. 小学阅读指南( 导学版 ),2025(1):91-93

[2] 李洪越 . 关于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探讨 [J].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5(3):175-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