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与提升策略研究

作者

付桂

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身份证号:210103198603114526

引言

在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时代背景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作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影响着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与生活,更对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有着深远影响。具备良好自我管理能力的学生,能够合理规划学习与生活,有效调控情绪与行为,积极应对各种挑战。然而,当前受教育理念、教育方式以及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存在诸多不足,导致部分学生学习缺乏自主性、生活自律性差。深入研究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与提升策略,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培养与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意义

1.1 促进学生个人成长与全面发展

自我管理能力是学生实现个人成长的关键要素。具备良好自我管理能力的学生,能够清晰认识自我,明确自身的优点与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完善。在学习上,他们可以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主动探索知识,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生活中,能够规范自身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升自我约束能力。这种自我管理能力有助于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塑造健全的人格,提高综合素养,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未来的人生道路奠定坚实基础。

1.2 提升学生学习效果与学习质量

自我管理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能够自主规划学习目标和学习进度,根据自身学习情况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及时调整学习策略,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自我管理能力强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主动性和自律性,能够抵制外界干扰,专注于学习任务,按时完成作业和复习计划。通过自我监督和自我评估,学生可以及时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并加以改进,不断提升学习质量,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实现学习上的良性循环。

2 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2.1 重视程度不足,教育理念滞后

部分学校和家长对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教育理念相对滞后。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将主要精力放在知识传授和应试能力培养上,忽视了自我管理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家长也往往更看重孩子的考试分数,认为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他方面无需过多关注,缺乏对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意识和方法。这种重成绩轻能力的教育理念,导致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支持,难以得到有效发展。

2.2 培养方式单一,缺乏针对性

当前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方式较为单一,缺乏针对性。学校主要通过课堂说教、规章制度约束等方式进行培养,形式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些培养方式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满足不同年龄、不同性格学生的实际需求,导致培养效果不佳。例如,对于自律性较差的学生,简单的说教和约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于已经具备一定自我管理能力的学生,现有的培养方式又难以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能力水平。

3 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与提升策略

3.1 优化学校教育,发挥主导作用

学校应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纳入教育教学重要内容,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开设专门的自我管理课程,传授时间管理、情绪管理、目标设定等知识和技能,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多样化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在学科教学中,渗透自我管理理念,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制定学习计划、进行自我监督和评价。加强班级管理,通过班干部轮换制、班级自治等方式,让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管理,锻炼自我管理能力。同时,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及时反馈评价结果,促进学生不断改进和提高。

3.2 强化家庭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孩子适当的自主权,让他们参与家庭事务决策,如制定家庭活动计划、管理个人零花钱等,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自主意识。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引导孩子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制定学习和生活计划,并督促孩子自觉执行。注重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引导孩子学会管理情绪,正确应对挫折和压力。家长自身要以身作则,通过良好的行为示范,为孩子树立自我管理的榜样,营造有利于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家庭氛围。

3.3 整合社会资源,营造良好环境

社会各界应积极参与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整合各类资源,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社区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服务、社区调研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我管理能力。企业和社会组织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机会,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学习自我管理。媒体应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宣传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和优秀案例,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政府部门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加强对各类教育资源的统筹协调,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良好局面。

3.4 激发学生自我驱动,实现自主发展

学生自身的自我驱动是提升自我管理能力的关键。学校和家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管理意识。帮助学生认识到自我管理能力对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让学生主动产生提升自我管理能力的愿望。鼓励学生制定个人发展目标,引导学生将大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小目标,并制定详细的行动计划。

3.5 建立协同机制,形成教育合力

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培养机制,是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保障。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定期召开家长会、开展家访活动,及时反馈学生在校表现,了解学生在家情况,共同探讨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方法和策略。同时,学校要积极与社会机构合作,整合社会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平台。

结束语

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对于学生的个人成长、学习发展以及社会适应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尽管当前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存在诸多问题,但通过优化学校教育、强化家庭教育、整合社会资源、激发学生自我驱动以及建立协同机制等一系列策略的实施,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学校、家庭和社会应持续关注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不断探索创新培养方式和方法,加强各方协同合作,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培养出更多具有自主管理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推动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孔倩. 高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与提升策略[J]. 现代职业教育,2024, (28): 169-172.

[2]王璇, 刘华颖. 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策略[J]. 基础教育论坛,2022, (10): .

[3]杨新安. 高校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索[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1, 20 (14): 23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