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及控制措施探究

作者

路佳

身份证号 210402198101262414

引言

建筑施工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推动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建筑施工具有高空作业多、露天作业多、交叉作业多、施工人员流动性大等特点,加之施工环境复杂、作业条件多变,使得施工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安全风险。深入探究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及控制措施,对提升建筑施工行业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1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及控制的重要意义

1.1 保障人员生命安全

建筑施工过程中,作业人员面临着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伤害等多种安全风险。有效的安全风险管理及控制措施能够通过风险识别、评估和预警,提前发现潜在危险,并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如设置安全防护设施、规范作业流程、提供安全培训等,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避免家庭因安全事故而遭受沉重打击,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1.2 确保工程顺利推进

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会导致施工中断,造成工期延误、成本增加。通过科学的安全风险管理,能够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保证施工活动有序进行,确保工程按照预定的进度计划推进。同时,良好的安全管理还能减少因事故导致的工程返工、设备损坏等额外成本,保障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使工程项目能够按时、高质量地交付使用,满足社会对建筑产品的需求。

2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类型及现有管理状况

2.1 安全风险类型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种类繁多,按事故类型可分为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伤害、坍塌等。高处坠落是建筑施工中最常见的安全风险,由于建筑工程多为高空作业,若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作业人员极易从高处坠落;物体打击风险主要源于施工过程中物料的搬运、堆放不当,以及设备、工具的意外掉落;触电事故常因电气设备安装不规范、电线老化、违规用电等引起;机械伤害则与施工机械的操作不当、维护保养不到位密切相关;坍塌风险多发生于基坑开挖、模板支撑、土方工程等施工环节,受地质条件、施工工艺等因素影响较大。

2.2 现有安全风险管理模式

目前,建筑施工企业主要采用传统的安全风险管理模式和现代安全风险管理模式。传统模式侧重于事后处理,即在事故发生后进行调查、分析和处理,总结经验教训,预防类似事故再次发生,但这种模式无法提前规避风险。现代安全风险管理模式强调全过程管理,从项目规划、设计阶段开始,就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并在施工过程中持续监测和控制风险,实现对安全风险的动态管理,这种模式更具前瞻性和主动性。

2.3 现有安全风险控制方法

现有安全风险控制方法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教育措施。工程技术措施通过改进施工工艺、优化施工设备、设置安全防护装置等,从技术层面降低安全风险,如采用新型的爬架技术替代传统脚手架,提高高处作业的安全性;管理措施主要通过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管理职责、加强安全监督检查等,规范施工行为,保障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教育措施则通过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使其能够正确识别和应对安全风险,避免因人为因素导致事故发生。

3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及控制存在的问题与优化策略

3.1 存在的问题

在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及控制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风险识别与评估方面,部分企业对安全风险的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入,风险识别方法单一,缺乏科学的评估体系,导致一些潜在风险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监督检查流于形式,无法有效约束施工人员的违规行为;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安全培训不到位,部分人员缺乏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对安全风险的危害性认识不足,违规操作现象时有发生。

3.2 优化策略

为提升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及控制水平,应采取以下优化策略。强化风险识别与评估,运用先进的风险识别技术和方法,如专家调查法、故障树分析法等,全面识别施工过程中的各类安全风险,并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模型,对风险进行量化分析,确定风险等级,为风险控制提供准确依据。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安全管理职责,形成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的安全管理格局;加强安全监督检查,建立常态化的检查机制,对施工现场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同时,建立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安全事故的能力。提升人员安全素养,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包括安全法律法规、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技能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安全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加大安全投入,确保安全防护设施的配备齐全、质量可靠,及时更新和维护施工设备,采用先进的安全技术和设备,从硬件设施上保障施工安全。

3.3 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未来,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及控制将朝着智能化、信息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智能化方面,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施工现场安全风险的实时监测和智能预警,如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人员行为等,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自动发出警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安全风险进行分析和预测,提前制定防范措施。信息化方面,构建安全管理信息平台,整合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数据,实现安全信息的实时共享和协同管理,提高安全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标准化方面,进一步完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标准和规范,统一安全管理要求和操作流程,促进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推动建筑施工行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结束语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及控制是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关乎人员生命安全、工程建设成败和企业发展兴衰。尽管当前在安全风险管理及控制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但通过强化风险识别评估、完善管理体系、提升人员安全素养、加大安全投入等优化策略的实施,能够有效降低安全风险,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管理理念的持续创新,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及控制将不断发展和完善,为建筑施工行业的安全、稳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推动建筑行业朝着更高质量、更安全的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黄梦婷, 巨正国, 蒲伟, 王相立. 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控制措施浅析[J]. 四川水泥, 2023, (03): 226.

[2]马丹丹. 浅谈建筑施工相关安全管理控制措施[J]. 建材与装饰, 2024,(29): 124-125.

[3]冯小光. 浅谈建筑施工相关安全管理控制措施[J]. 居舍, 2022, (17):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