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工程苗木育苗培育与造林技术探究
谢应奎 侯明果
重庆市永川国有林场 重庆永川 402160
引言
林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环境质量、提供林产品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们对生态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林业工程的建设与发展愈发关键。苗木育苗培育与造林技术作为林业工程的核心内容,直接影响着林业工程的质量和成效。优质的苗木育苗培育技术能够保障苗木的数量和质量,为造林工作提供坚实基础;科学的造林技术则有助于提高苗木成活率,促进林木生长,实现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深入探究林业工程苗木育苗培育与造林技术,对于推动林业现代化建设、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林业工程苗木育苗培育技术要点
(一)育苗地的选择与整理
育苗地的选择是苗木育苗培育的首要环节,对苗木生长发育影响深远。应优先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壤肥沃且疏松的地块,以确保苗木根系能够良好生长,避免积水导致根系腐烂。同时,育苗地需具备充足的光照和便利的灌溉条件,满足苗木生长过程中对水分和光照的需求。选定育苗地后,要进行细致的整理工作,包括深耕、耙地、平整土地等,通过深耕可打破土壤板结层,改善土壤通气性和透水性;耙地和平整土地能够使土壤颗粒细小均匀,为苗木播种和移栽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此外,还需根据土壤肥力状况施加适量的基肥,提高土壤肥力,为苗木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
(二)苗木种子处理与播种
苗木种子的处理是提高种子发芽率和苗木质量的关键步骤。首先要对种子进行精选,去除杂质、瘪粒和病虫害种子,保证种子的纯度和饱满度。对于一些具有坚硬种皮或休眠特性的种子,需采用适当的处理方法打破休眠,如浸种、沙藏、层积处理等。浸种可使种子吸收充足水分,促进发芽;沙藏和层积处理则通过模拟自然环境条件,促使种子完成生理后熟。播种时,需根据种子的特性和苗木生长要求,选择合适的播种方式,如撒播、条播或点播。撒播适用于细小种子,可提高种子的覆盖面积;条播便于田间管理和通风透光;点播则适用于大粒种子,能够保证种子间距均匀,有利于苗木生长。同时,要控制好播种深度和播种量,播种过深会影响种子发芽出土,过浅则易导致种子失水干燥;合理的播种量可避免苗木过密或过稀,保证苗木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和养分供应。
二、林业工程造林技术实施策略
(一)造林地规划与设计
造林地规划与设计是造林工作的基础,直接关系到造林效果和林业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在规划造林地时,需综合考虑地形、地貌、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以及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生态保护目标。首先要进行实地勘察,了解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包括海拔高度、坡度、坡向、土壤类型、肥力状况等,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适宜的造林树种和造林方式。同时,要结合当地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功能区划,确定造林地的用途和功能定位,如生态防护林、经济林、用材林等。在设计造林方案时,要合理规划造林密度、配置方式和整地方法。造林密度要根据树种特性、立地条件和经营目的确定,过密会影响树木生长空间和通风透光条件,过稀则浪费土地资源;配置方式可采用纯林、混交林等,混交林能够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病虫害能力;整地方法包括全面整地、局部整地等,要根据地形和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整地方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为苗木生长创造良好条件。
(二)苗木栽植技术
苗木栽植技术是造林成功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苗木的成活率和生长状况。栽植前,要对苗木进行严格筛选,选择根系发达、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优质苗木。同时,对苗木进行适当修剪,去除病枝、弱枝和多余的枝叶,减少苗木水分蒸发,提高苗木成活率。栽植时,要根据苗木根系大小和土壤条件,挖好合适的栽植穴,栽植穴的深度和直径要略大于苗木根系,确保苗木根系能够舒展。将苗木放入栽植穴中央,扶正苗木,使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然后填土压实,填土时要分层进行,每填一层土都要踏实,防止苗木根系悬空。栽植后,要及时浇足定根水,使土壤充分湿润,促进苗木根系与土壤的结合,提高苗木成活率。此外,对于一些干旱地区或不易成活的树种,可采用保水剂、生根粉等辅助措施,提高苗木的抗旱能力和生根能力。
三、林业工程苗木育苗培育与造林技术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一)面临的问题
当前,林业工程苗木育苗培育与造林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面临诸多问题。技术层面,部分地区的苗木育苗培育和造林技术相对落后,缺乏先进的育苗设备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导致苗木质量不高、造林成活率低。例如,一些地方仍采用传统的育苗方式,种子处理和播种技术不规范,影响种子发芽率和苗木生长整齐度;在造林过程中,整地和栽植技术不合理,不能充分满足苗木生长需求。人才方面,林业专业技术人才短缺,基层林业技术人员数量不足、知识老化,难以掌握和应用先进的苗木育苗培育与造林技术。同时,从事林业工作的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缺乏对林业工程重要性的认识和责任感,影响了林业工程的实施效果。此外,资金投入不足也是制约林业工程发展的重要因素,苗木育苗培育和造林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用于购买种子、设备、肥料等物资,以及支付人工费用,但由于资金有限,导致苗木培育规模受限、造林质量不高,难以满足林业工程建设的需求。
(二)解决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需采取一系列有效的解决策略。在技术创新与推广方面,加强与科研机构、高校的合作,开展苗木育苗培育与造林技术研究,引进和推广先进的育苗技术和造林方法,如容器育苗技术、扦插育苗技术、精准造林技术等。建立健全林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强对基层林业技术人员和林农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确保先进技术能够在林业生产中得到有效应用。人才培养上,高校和职业院校要优化林业相关专业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培养适应林业发展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同时,加强对现有林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定期组织技术交流和学习活动,更新他们的知识结构,提高业务能力。此外,政府和社会要加大对林业工程的资金投入,设立专项林业发展基金,用于支持苗木育苗培育、造林技术研发和推广、林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林业工程建设,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林业领域,为林业工程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结束语
林业工程苗木育苗培育与造林技术是林业工程建设的核心内容,对林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尽管当前在技术应用、人才培养和资金投入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但通过采取技术创新与推广、加强人才培养、加大资金投入等有效策略,能够不断提升苗木育苗培育与造林技术水平。未来,随着科技发展和理念更新,林业工程苗木育苗培育与造林技术将不断创新和完善,为推动林业现代化建设、实现生态环境改善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助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杨林娥. 林业工程苗木育苗培育及造林技术[J]. 中国林副特产, 2025,(03): 57-58.
[2]杜丽娟. 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J]. 园艺与种苗, 2025,45 (03): 59-61.
[3]黄建国. 林业工程中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探析[J]. 中国林业产业, 2024, (12): 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