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 教会、勤练、常赛” 理念下小学体育分层教学的实践路径研究

作者

冯莉

宜宾市叙州区柏溪学校五桂小学校区

一、“ 教会、勤练、常赛” 理念的内涵与意义

“ 教会、勤练、常赛” 是指在体育教学中强调“ 教会” ——教授科学的运动技能和锻炼方法;“ 勤练” ——鼓励学生反复练习,巩固技能;“ 常赛” ——通过比赛提升兴趣,检验学习效果。这一理念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技能与素养同步提升,强调通过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

“ 教会” 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要求教师不仅传授技能,更要引导学生理解运动的科学原理和锻炼的意义;“ 勤练” 则强调学生的自主练习和坚持,培养学生的毅力和自律能力;“ 常赛” 则通过竞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促进技能的应用和巩固。

二、小学体育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

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和兴趣爱好,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采取差异化教学策略,以实现因材施教的目标。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

1.发展适应性理论: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差异,分层教学能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

2.动机理论:分层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设置合理目标,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3.认知负荷理论:通过合理分层,减轻学生的认知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4.教学适应性理论: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三、实践路径的设计原则

在“ 教会、勤练、常赛” 理念指导下,开展小学体育分层教学,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分层:依据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水平、兴趣爱好进行合理划分,确保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水平上得到锻炼。

2.目标导向:明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制定具体、可衡量的教学任务

3.差异化教学: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4.持续评价: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动态调整教学策略。

5.激发兴趣: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增强参与度。

四、具体实践路径

(一)学生能力的科学评估与分层

在学期开始时,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能力评估,包括身体素质测试(如50 米跑、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等)、运动技能测试(如投掷、接球、跑跳等)以及兴趣调查。根据评估结果,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如基础层、提升层和挑战层。

基础层的学生主要以基本运动技能的掌握和身体素质的增强为目标,注重基础动作的规范训练;提升层的学生则在基础上追求技能的提升和比赛能力的增强;挑战层的学生则追求运动技能的精益求精,参与更高难度的项目或竞赛。

(二)“ 教会” ——科学的教学设计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制定差异化的教学内容。例如:

基础层:重点教授基础动作,强调动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采用示范、讲解、模仿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基本技能。

提升层:在基础动作的基础上,增加技术难度和复杂动作的练习,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运动项目。

挑战层:引入高难度动作和战术策略,组织模拟比赛和合作练习,培养学生的竞技意识和战术思维。

同时,利用多媒体、视频等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兴趣。

(三)“ 勤练” ——自主练习与合作练习

鼓励学生在课堂之外进行自主练习,建立练习档案,记录练习内容和效果。学校可设立运动角、练习站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练习资源。

此外,推广合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例如,基础层学生可以组成练习小组,共同完成技能训练;提升层和挑战层学生可以组织小型比赛或合作项目,增强练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教师应指导学生制定科学的练习计划,强调“ 勤奋练习、科学练习” 的原则,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四)“ 常赛” ——竞赛与评价机制

定期组织校内外的体育竞赛,如趣味运动会、技能比赛、接力赛等,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比赛不仅是检验学习成果的方式,更是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增强自信心的重要途径。

在竞赛中,应根据学生的层次设置不同的比赛项目和难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比赛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比赛后,进行详细的评价和总结,帮助学生认识自身优缺点,激励其持续改进。

同时,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结合平时表现、技能掌握情况和比赛成绩,全面评价学生的体育素养。评价结果应作为调整教学策略和分层依据,形成良性循环。

五、实践中的具体措施

1.建立分层档案:每学期初对学生进行能力评估,建立学生档案,动态跟踪学生的成长轨迹。

2.设计差异化教学方案:根据学生层次,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确保教学有的放矢。

3.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结合示范、游戏、合作学习、情境教学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4.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组织兴趣小组、体育俱乐部、校外比赛等,拓宽学生的运动视野。

5.建立激励机制:通过表彰、奖励、荣誉称号等方式,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

6.加强教师培训: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分层教学能力,确保教学质量。

六、实践效果与反思

在“ 教会、勤练、常赛” 理念指导下的小学体育分层教学实践中,许多学校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的运动技能明显提高,身体素质得到增强,运动兴趣普遍增强,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大大提升。

例如,某校通过科学分层,将学生分为基础、提升、挑战三个层次,制定差异化教学方案。经过一学期的实践,基础层学生的基本动作规范率提升了 20% ,提升层学生的比赛成绩明显改善,挑战层学生在校运动会中多次获奖。

此外,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也得到了锻炼,班级凝聚力增强,形成了良好的体育氛围。

然而,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部分教师对分层教学的理解不够深入,实施过程中存在偏差;学生层次划分不够科学,导致部分学生无法充分发挥潜能;资源配置不足,影响了教学效果。

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应不断完善分层标准,强化教师培训,丰富教学资源,推动体育分层教学的持续发展。

七、未来展望

未来,小学体育分层教学应朝着更加科学化、系统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其分层教学能力;完善评价体系,科学衡量学生的运动发展;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智能化分层管理和个性化教学;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推动体育成为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应加强家校合作,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注学生体育发展的良好氛围。通过多元化的教学路径和丰富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其全面发展。

结语

“ 教会、勤练、常赛” 理念为小学体育分层教学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和实践路径。在实际操作中,学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科学划分学生层次,制定差异化教学策略,注重技能的教授、练习的坚持和比赛的激励,形成多元融合、持续改进的教学体系。相信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小学体育教学将迎来更加科学、高效和富有成效的发展,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赵楠.小学体育实践路径:以“ 教会、勤练、常赛” 为指导[J].体育文化导刊,2022(4):35-37.

[2]刘杰.小学体育理念更新与实践路径研究——以“ 教会、勤练、常赛” 为核心[J].当代体育科技,2019(23):102-104.

[3]杨未敏.小学体育课程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J].教育观察,2020(17):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