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的创新教学研究

作者

吴彬卉

引言

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与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大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体能训练作为体育教学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然而,传统高中体育体能训练存在教学方式单一、内容枯燥、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训练效果欠佳等问题。新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更要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健康发展。因此,开展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的创新教学研究,探索更科学、更有效的体能训练模式,成为提升高中体育教学质量、满足学生成长需求的必然选择。

一、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的重要性

(一)增强学生身体素质

体能训练涵盖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多个方面的锻炼,通过系统的体能训练,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力量训练可以增强学生的肌肉力量,提高身体的支撑能力与运动表现;速度训练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反应速度和奔跑速度;耐力训练能增强学生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的持久运动能力;灵敏和柔韧训练则可改善学生的身体协调性与关节活动范围。这些身体素质的提升,不仅能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得更加出色,更对学生的日常生活与未来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高中阶段学生面临较大的学业压力,体能训练为学生提供了释放压力、缓解焦虑的有效途径。在体能训练过程中,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运动中,能够暂时忘却学习和生活中的烦恼,使身心得到放松。同时,当学生在体能训练中克服困难、完成训练目标时,会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此外,团队体能训练项目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当前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相对滞后

部分高中体育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对体能训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过于注重体育技能的传授,忽视了体能训练对学生身体素质和全面发展的关键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采用 “ 填鸭式” 教学方式,学生被动接受训练,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能训练的积极性和兴趣,导致体能训练效果不佳。同时,部分学校和教师对体能训练的评价方式单一,仅以学生的体能测试成绩作为评价标准,没有关注学生在体能训练过程中的进步与成长,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

(二)教学方法与内容单一

目前,高中体育体能训练的教学方法较为传统,多以重复的机械性训练为主,如长时间的跑步、单调的力量练习等,训练内容枯燥乏味,缺乏趣味性和多样性。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和内容难以满足高中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降低学生对体能训练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此外,教学方法和内容未能充分结合高中生的身心特点和个体差异,缺乏针对性和个性化,无法实现因材施教,影响了体能训练的效果和质量。

(三)课程设计不够科学合理

高中体育体能训练课程在设计上存在不合理之处。一方面,课程时间安排不足,由于高中阶段学业任务繁重,体育课程的开设时间相对较少,体能训练在体育课程中所占的比重也较低,难以保证学生得到充足的体能训练。另一方面,课程结构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各训练项目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训练体系。同时,课程设计没有充分考虑到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学生的体能基础和发展需求,导致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脱节,影响了体能训练的有效性。

三、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的创新教学策略

(一)更新教学理念

树立 “ 健康第一” 的教育理念:高中体育教师要深刻认识到体能训练在学生健康成长中的重要地位,将 “ 健康第一” 的教育理念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体育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锻炼观念,让学生明白体能训练不仅是为了提高运动成绩,更是为了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能训练,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和习惯。

强化多元化评价理念:改变传统单一的体能训练评价方式,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在评价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体能测试成绩,还要重视学生在体能训练过程中的表现,如学习态度、进步幅度、团队合作精神等。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体能训练成果。通过多元化评价,激发学生参与体能训练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促进学生在体能训练中不断进步和成长。

(二)创新教学方法

引入游戏化教学:将游戏元素融入体能训练教学中,根据体能训练的目标和内容,设计丰富多彩的体育游戏。例如,在速度训练中,可以开展接力赛跑游戏;在力量训练中,设计搬运重物比赛游戏等。通过游戏化教学,增加体能训练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体能训练任务,提高体能训练效果。同时,游戏化教学还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

运用分层教学法:根据学生的体能基础、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训练计划。对于体能基础较好的学生,设置具有挑战性的训练任务,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体能水平;对于体能基础较弱的学生,安排相对简单、循序渐进的训练内容,逐步增强他们的体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体能训练中有所收获和提高。

(三)优化课程设计

合理安排课程时间:学校要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和体能训练的重要性,合理安排体育课程时间,确保体能训练在体育课程中有足够的比重。根据高中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规律,科学设置体能训练课程的时长和频率,避免因课程时间过长或过短影响训练效果。同时,要充分利用课间、课外活动等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能训练活动,如课间操、课外体育俱乐部等,增加学生参与体能训练的机会,提高学生的体能水平。

构建系统化课程结构:依据体能训练的目标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构建系统、完整的体能训练课程结构。将体能训练课程分为基础训练、专项训练和综合训练三个阶段,每个阶段设置不同的训练内容和目标。基础训练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专项训练阶段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和兴趣爱好,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综合训练阶段则通过多种训练项目的组合,提高学生的综合体能水平和运动技能。同时,要注重各训练阶段之间的衔接和过渡,确保课程结构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四、结束语

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的创新教学是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需求、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和综合素养的重要举措。在未来的高中体育教学中,应持续关注体能训练创新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方法,推动高中体育教学事业的蓬勃发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许礼承. 体能训练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 拳击与格斗, 2025,(07): 125-127.

[2]石晶. 体能训练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 体育风尚, 2025,(02): 56-58.

[3]齐辉. 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的创新策略[J]. 新体育, 2024, (20):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