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北方坝上地区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研究

作者

于海清

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姜家店乡行政综合服务中心 068457

摘要:本文聚焦北方坝上地区中药材种植产业,深入分析其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发展建议。研究发现,该产业虽发展态势良好,但受自然环境、种植技术、市场与销售及产业发展支撑等多方面因素制约。通过加大政策支持、提升种植技术与管理水平、完善市场与产业链建设等措施,有望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为当地经济、生态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北方坝上地区;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现状

一、引言

北方坝上地区主要包括河北省张家口市北部的坝上高原以及承德市的部分地区,内蒙古赤峰市和锡林郭勒盟的部分区域。坝上地区位于内蒙古高原与华北平原过渡地带,气候高寒干旱,年降水量少,蒸发量大,自然灾害频发。但其地理和气候条件适宜多种中药材生长,品质优良。随着健康意识提升,中药材市场需求增长,2023年市场规模约2270.92亿元。坝上地区成为我国重要中药材种植基地。研究该地区产业发展,对促进当地经济、带动农民增收、推动相关产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推动中医药产业现代化和国际化、弘扬传统中医药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研究广泛,但针对坝上地区研究存在局限性,如栽培技术研究不够深入,市场竞争力分析不全面,产业发展策略缺乏针对性和前瞻性。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坝上地区中药材种植产业,探索高效栽培技术,分析市场竞争力,提出发展建议,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二、北方坝上地区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现状

2.1 种植规模与品种分布

近年来,北方坝上地区中药材种植面积显著增长,形成了以防风、黄芩、黄芪、桔梗、金莲花等为主的多品种种植格局。河北作为北方坝上地区中药材种植的重要省份,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到 2025 年,全省中药材种植规模发展到 255 万亩,其中坝上高原区是重要的种植区域之一,这些地区的自然条件适宜相应中药材生长,所产药材品质优良,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

2.2 种植模式与技术应用

林药间作和粮药间作是北方坝上地区常见的种植模式。林药间作利用林地资源,减少阳光直射和土壤侵蚀,提高土地产出;粮药间作丰富农田生态系统多样性,抑制害虫发生,增加农民收入。 在种植技术应用方面,从种子调制到病虫害防治,各环节技术的应用对提高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精细调制的黄芩种子发芽率可达85%以上,营养钵育苗能使金莲花幼苗成活率提高到90%以上。合理定植可提高黄芪产量20% - 30%,科学施肥能提升防风产量和品质,综合防治措施可降低中药材病虫害发生率30% - 40%。

三、北方坝上地区中药材种植产业面临的问题

3.1 自然环境制约

坝上地区气候高寒干旱,无霜期短,低温导致中药材生长周期延长,增加种植成本,且易遭受冻害,每年因冻害减产10% - 20%。水资源短缺,水分不足影响中药材生长发育,灌溉成本高昂。大风频繁,对植株造成物理损伤,加速土壤水分蒸发,影响产量和品质。

该地区土壤存在沙质荒漠化和水土流失问题,保水保肥能力差,养分流失严重,影响中药材生长和品质。水土流失还导致土壤肥力下降,酸碱度变化,限制种植范围。在沙质荒漠化土壤中种植的桔梗,产量比正常土壤低30% - 40%。

3.2 种植技术与管理问题

部分药农种植技术水平有限,在播种、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环节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播种时间和深度不合理,影响防风出苗率,可使其降低20% - 30%。施肥方面,过度施用化肥导致土壤板结、酸化,有机肥使用不足。病虫害防治时,缺乏早期识别和预防能力,过度依赖化学农药,造成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超标。

中药材种植田间管理粗放,中耕除草不及时,导致土壤板结,杂草与中药材争夺养分、水分和阳光,加重病虫害发生。灌溉和排水管理不当,影响中药材生长,甚至导致植株死亡。部分药农对整形修剪和疏花疏果等管理措施缺乏认识和实践,影响中药材产量和品质。

3.3 市场与销售困境

坝上地区地理位置偏远,网络通信设施不完善,药农获取市场信息困难,信息滞后,无法及时调整种植策略,常因市场信息不对称遭受经济损失。中药材市场信息发布渠道分散,药农难以筛选准确信息,还易受不良商家压低收购价格的影响。 该地区中药材销售主要依赖本地收购商和小型药材市场,销售渠道单一。本地收购商收购价格低、收购量有限,小型药材市场辐射范围小,难以将中药材推向更广阔市场。药农尝试电商销售,但因缺乏经验和品牌建设意识,效果不佳,且面临物流配送、质量检测等问题。

四、促进北方坝上地区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的建议

4.1 加强政策支持与引导

政府应加大对中药材种植产业的资金投入,设立专项发展资金。用于种苗培育,建立现代化种苗繁育基地;支持技术研发,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攻克技术难题;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灌溉、仓储和道路交通设施。

制定并完善补贴政策,根据种植品种和面积给予差异化补贴。对道地药材给予较高补贴额度,对达到一定种植规模的药农给予额外规模补贴。采用直接补贴和间接补贴相结合的方式,直接补贴用于购买生产资料,间接补贴通过补贴农业保险和贷款贴息,降低药农种植风险和融资成本。

4.2 提升种植技术与管理水平

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引进先进种植技术并本地化改良应用。推广精准施肥技术,根据土壤养分和中药材生长需求科学施肥;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定期组织药农参加技术培训,培训内容涵盖种植各个环节,针对不同品种制定专门课程。采用多样化培训方式,包括课堂讲授、实地操作和现场示范。建立专业技术服务团队,深入田间地头提供技术指导,设立咨询热线,及时解决药农遇到的问题。

4.3 完善市场与产业链建设

建立健全中药材市场监测体系,整合多方资源,利用先进技术实时采集和分析市场信息。搭建统一的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发布市场动态、价格行情和种植技术等信息,并提供专业的市场分析报告和种植建议,引导药农合理种植。 加大对中药材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提高加工能力和产品质量。推动企业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开发多元化产品,提高附加值。拓展销售渠道,加强品牌建设,利用电商、直播带货等新兴渠道,打造具有坝上地区特色的中药材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

五、结束语

北方坝上地区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态势良好,种植规模扩大,品种多样化,技术应用有效提升了产量和质量,对农民增收、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有显著成效。然而,该产业仍面临自然环境制约、技术与管理问题、市场与销售困境及支撑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政策支持、提升技术与管理水平、完善市场与产业链建设等建议。未来,该产业在品种选育、技术创新、发展模式创新和生态种植等方面具有广阔研究空间,有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张磊, 王晶. 北方坝上地区中药材种植气候适应性研究[J]. 中国农业气象, 2022, 43(5): 321-330

[2] 李华, 刘阳. 中药材种植技术与管理实践——以北方地区为例[M]. 北京: 农业科学出版社, 2021

[3] 王强, 赵悦. 基于市场需求的中药材产业发展策略研究[J]. 市场研究, 2023, 50(7): 45-52

[4] 陈晨, 周明. 北方坝上地区土壤改良对中药材品质影响的实证分析[J]. 土壤学报, 2022, 59(4): 956-965

[5] 河北省农业农村厅. 河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R]. 石家庄: 河北省农业农村厅, 2021

[6] 刘峰, 孙晓. 中药材电商销售模式创新研究[J]. 电子商务, 2023, 29(9): 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