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数字化赋能体育健身休闲行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作者

李轶 孔相力 贾添

河南医药大学 河南新乡 453003

中图分类号: G812.4 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n the context of the booming development of the digital economy, the sports, fitness, and leisure industry is facing a key opportunity for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empowering role of digital technology in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sports, fitness, and leisure industry. Through literature analysis, case studies, and industry data interpretation, the core value of digitization in optimizing service supply, innovating business models, and enhancing user experience has been systematically elucidated. The study reveals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the current industry in the process of digitization, such as inadequate infrastructure and homogenization of service functions. Based on this, development strategies such as improving digital infrastructure and deepening innovation in scenario applications are proposed. The research aim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s and practical paths for the industry to seize digital opportunities, break through development bottlenecks, achieve quality transformation, efficiency transformation, and power transformation.

Keywords: digitalization; Sports, fitness, and leisure;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Empowerment mechanism;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0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健康意识深入人心,体育健身休闲已从单纯的竞技运动延伸为提升生活品质、满足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生活方式。《“ 健康中国 2030” 规划纲要》《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 年)》等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为体育健身休闲产业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5G 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迅猛发展,深刻改变着各行各业的生产、服务与消费模式,也为体育健身休闲产业注入了强大的创新动能。

本研究旨在系统探讨数字化技术如何赋能体育健身休闲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分析当前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优化策略,为行业决策者、经营主体及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1 数字化赋能体育健身休闲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价值

1.1 精准匹配供需,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传统模式下,健身休闲服务供给与用户需求间常存在信息壁垒。数字化技术则通过实时收集、分析用户行为数据(如运动偏好、时段选择、消费能力健康目标等),从而构建出精准的用户画像。一是能够智能选址。利用 GIS(地理信息系统)和人口热力图分析,科学规划健身场馆、步道、公园等设施布局,优化覆盖半径与服务人口匹配度。例如,某智能健身平台通过分析社区人口结构与线上预约数据,指导新门店选址,显著提升单店坪效。二是可以个性化服务推送。平台基于用户画像,精准推送定制化课程、教练、营养建议乃至运动装备推荐,极大提升用户粘性与满意度。据艾瑞咨询报告,接受个性化推送的用户续费率平均提升 25%以上。三是进行动态定价与资源调度。基于实时需求和场馆/课程饱和度数据,实施动态定价策略(如闲时优惠),并通过 APP 实时展示空闲时段与设备,引导用户错峰消费,显著提高场地设备周转率(部分场馆报告周转率提升30%-50% )[1]。

1.2 创新服务场景与商业模式,拓展价值边界

数字技术打破了物理时空限制,催生出丰富多样的新业态、新模式。例如:

线上线下融合(OMO):智能健身镜、动感单车等家庭智能设备与 APP 订阅服务结合,提供沉浸式居家健身体验;线下场馆通过 APP 提供课程预约、数据记录、社群互动等全流程服务。如 Keep、FITURE 等品牌成功构建了“ 硬件+内容+服务+社区” 的闭环生态。

虚拟体验与沉浸式运动:VR/AR 技术应用于健身游戏、虚拟骑行/跑步场景、模拟高尔夫/滑雪等,提升运动趣味性与吸引力。元宇宙概念下,虚拟健身社交空间正在兴起。

数据驱动的增值服务 基于用户运动数据(心率、卡路里消耗、动作完成度等)提供深度健康报告、运动处方、体态分析、损伤风险预警等专业服务,由单纯提供场地向提供“ 健康解决方案” 转型。可穿戴设备(智能手表、手环)是重要的数据入口。

共享经济模式深化:平台化运营整合分散的场地(如学校体育设施)、教练(自由职业者)、用户资源,实现更高效的匹配(如“ 乐刻运动” 的教练共享、场地共享模式)。

1.3 优化用户体验与提升参与粘性

数字化极大提升了健身休闲的便捷性、趣味性和社交属性。一键预约、刷脸/扫码入场、无接触支付、在线客服等简化流程,降低参与门槛,移动端成为用户接触服务的核心入口,便捷性得到有效提升。运动数据可视化(排行榜、勋章成就)、积分奖励、线上挑战赛、虚拟宠物养成等游戏化设计(Gamification)显著提升用户参与动力和坚持度,趣味性与游戏化显著增强。线上运动社区(如 Keep 社区、咕咚运动圈)提供分享、点赞、评论、组队功能,满足用户的社交归属感和成就感需求,形成强大的用户粘性网络,具有社群构建与社交激励的特性。AI 智能教练提供实时语音动作指导与纠错,沉浸式互动反馈,提升了运动安全性与有效性。

1.4 提升运营管理效能与决策水平

数字化赋能企业内部管理,能够实现降本增效。CRM 系统整合会员信息、消费记录、课程参与、反馈评价等,实现精准营销(如流失预警、复购激励)和个性化服务,做到了精细化会员管理。物联网传感器监控场馆环境、设备状态、人流密度,实现自动化调控、预防性维护和安全管理,实现了智能场馆管理。基于课程预约数据预测高峰时段,动态调整教练和前台人员排班,降低人力成本,优化了人力配置。通过 BI(商业智能)工具分析经营数据(客流量、转化率、复购率、成本结构等),为产品设计、营销策略、定价调整、扩张计划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采用数据驱动决策的企业运营效率平均提升 20%-30%[2] ,实现了数据驱动决策。

1.5 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数字化有助于弥合区域资源差距。在线健身课程、专业教练远程指导、健康讲座直播等,使优质服务资源能够触达偏远地区和下沉市场用户,实现远程服务覆盖。区域性的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整合区域内场馆、赛事、活动、指导员信息,方便城乡居民查询、预约、参与,信息能够有效地互联互通。通过数字化平台向乡村地区辐射,能够促进城市优质健身资源实现协同共享。

2 当前数字化赋能体育健身休闲行业面临的挑战

2.1 数字基础设施与数据基础薄弱

智能硬件普及度不均。智能健身器械、高精度可穿戴设备、VR/AR 设备成本较高,普及率有限,尤其在中小型健身房和大众健身场所。数据采集与应用能力不足。大量线下场馆数据采集手段落后(依赖人工记录),数据类型单一(多为基础交易数据),缺乏对用户行为、生理指标、满意度等深层次数据的获取和分析能力。数据孤岛现象普遍,不同系统间数据难以互通共享。平台兼容性与稳定性有问题。部分自建或采购的管理系统、APP 存在兼容性差、用户体验不佳、稳定性不足(如卡顿、闪退)等问题,影响用户使用意愿。

2.2 服务功能同质化与深度应用不足

体现在“ 线上化” 而非“ 智能化” 。许多企业仅将服务从线下搬到线上(如预约、支付),未能充分利用数据挖掘、AI 算法提供真正个性化、智能化的健身体验(如千人千面的训练计划、精准的损伤预防建议)[3]。增值服务开发滞后。基于运动数据的健康管理、保险服务、营养指导等高附加值服务尚未形成成熟、可大规模推广的模式。沉浸式体验技术应用浅。VR/AR、元宇宙等技术在健身领域的应用仍处于早期探索阶段,成本高、内容少、体验有待优化。

2.3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与标准规范缺位

健身 APP、可穿戴设备收集大量用户敏感信息,存在数据泄露、滥用风险,用户信任度易受冲击,用户数据存在安全风险。隐私保护法规执行还有待加强。企业需严格遵守《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规,但在数据获取、使用、存储、传输等环节的具体操作规范和安全防护措施仍需完善。行业数据缺乏统一的运动数据采集、传输、交换、分析标准,阻碍跨平台数据融合与应用创新。

2.4 复合型专业人才严重匮乏

行业急需既懂体育健身专业知识和运营管理,又精通数据分析、AI 算法、互联网产品设计、数字营销的复合型人才,当前供给远不能满足需求,技能结构处于断层状态。教练等传统岗位人员数字素养普遍不足,难以适应智能化服务和管理的要求,传统从业人员转型存在一定困难。

2.5 评价监督体系与长效机制不健全

缺乏对线上课程质量、AI 教练指导准确性、数据服务价值等的科学评价标准,数字服务质量评价标准缺失。如何量化数据资产价值、评估数据驱动决策的效益,缺乏成熟的方法论,数据价值评估较困难。数字平台、智能设备需要持续投入进行维护、内容更新和迭代升级,部分企业因成本压力难以为继,长效运营与更新机制尚且不足。

3 数字化赋能体育健身休闲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优化策略

3.1 夯实数字底座,完善基础设施与数据生态

应加大智能硬件投入与普及。鼓励企业引进成本适中、体验良好的智能健身器械、可穿戴设备。政府可通过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支持公共健身设施智能化改造(如智慧公园、智慧步道)[4]。构建统一数据中台。推动企业建设或升级数据中台,打通会员系统等内部数据孤岛,实现数据的统一采集、存储、管理和服务化。行业协会牵头制定运动健康数据采集、传输、接口标准。在保障安全和个人隐私前提下,探索区域性或行业性平台的数据合规共享机制,释放数据价值,推进数据标准化与开放共享(合规前提下)。投入资源建设完善的数据安全防护体系,包括数据加密、访问控制、入侵检测、灾备恢复等,并定期进行安全审计,进一步强化网络安全防护。

3.2 深化场景创新,拓展智能化服务功能

深化 AI 应用,基于用户多维数据,如目标、能力、偏好、身体状态等生成动态调整的个性化训练计划、营养建议和恢复方案。开发AI虚拟教练,提供更精准的实时动作捕捉与反馈,打造深度个性化体验。加大VR/AR/MR在健身内容创作上的投入,开发多样化的虚拟场景和互动课程。探索元宇宙健身社交平台,创造更丰富的虚拟运动社交体验。与医疗机构、健康管理机构、保险公司合作,基于用户运动健康数据,开发健康风险评估、运动处方、慢病运动干预、健康保险定制等增值服务,拓展“ 运动+健康” 服务链。强化社区功能,促进用户间的互助、激励与知识分享,不断深化游戏化与社交化设计。

3.3 构建数据驱动型运营管理与决策体系

一是要全面推行智能化管理工具。广泛应用智能排课系统、智能能耗管理系统、设备 IoT 监控系统、智能安防系统等,提升运营自动化水平和效率。二是深化会员数据价值挖掘。利用 CDP(客户数据平台)整合全渠道会员数据,应用机器学习模型进行精准用户分群、流失预警、生命周期价值预测,指导精细化营销和服务。三是构建数据驱动的决策闭环。建立基于关键业务指标(KPI)的实时数据看板,支持管理层快速洞察经营状况。利用预测性分析指导课程开发、市场活动、定价策略和资源配置。

4 结语

数字化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体育健身休闲行业的面貌与发展轨迹。本研究系统论证了数字化在精准匹配供需、创新服务场景、优化用户体验、提升运营效率、促进区域协调等方面赋能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价值。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行业面临的严峻挑战。推动体育健身休闲行业的数字化转型,绝非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一场涉及理念革新、模式重构、流程再造、能力升级的深刻变革。

总之,唯有积极拥抱数字化,系统性地破解发展难题,体育健身休闲行业方能把握时代机遇,突破传统增长瓶颈,实现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的根本性转变,为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和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贡献更大力量。数字化赋能之路虽非坦途,但前景广阔,未来可期。

参考文献

贾炳涛, 周文福. 数字技术赋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治理现代化: 理论逻辑、问题透视及路径选择[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3, 31(09): 108-113.

宋明慧, 李远宁, 王晓军. 数字赋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意蕴、现实挑战与践行方略[J]. 当代体育科技, 2024, 14(15): 83-86.

[3] 于城沣, 宋永志. 数字技术赋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现代化发展研究[J]. 辽宁体育科技, 2023, 45(06):38-44.

[4] 刘大正. 数字技术赋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 37(09):169-171.

[5] 艾瑞咨询. 2023 年中国智能运动健身行业研究报告[R]. 2023.

[6] QuestMobile. 运动健康人群洞察报告[Z]. 2024.

基金项目:2025 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2510472034)

作者简介:李轶(1980-),女,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孔相力(2005-07),女,人,汉族,现就读于临床医学专业,2024 级在读本科生。

贾添(2000-02),男,山西太原人,汉族,现就读于新乡医学院基础医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