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技能大赛背景下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岗课赛证融合”教学模式研究
丁思含
兰州外语职业学院 730101
引言:
职业技能大赛是展现职业教育改革成果重要窗口,2008 年 6 月教育部正式提出了“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的口号,职业技能大赛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大制度设计与创新。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面临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脱节等问题,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导游服务赛项为专业教学改革提供重要指导。在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形势下,导游肩负着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以导游岗位为切入点,将导游岗位能力要求、专业课程、技能大赛项目和导游资格证书深度融合,构建“岗课赛证融合”教学模式,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一、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导游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作为培养导游等旅游业一线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在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随着旅游业态不断创新,市场对导游人才的要求日趋多元化且专业化,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难以满足产业发展需求。
(一)导游岗位需求与人才培养目标不匹配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导游岗位实际需求存在脱节状况,现行培养方案过度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对导游岗位群具体能力要求的关注有所不足。传统培养目标侧重景区讲解技能方面,对旅游产品设计、危机应急处理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导游服务赛项重点考核的新兴能力需求重视不够。导游服务赛项涵盖导游知识测试、现场导游辞创作及讲解、自选景点导游讲解、导游英语口语测试、才艺运用这五个部分内容,现代导游需要具备多语种讲解、文化创意、智慧旅游应用、团队协调等综合能力,传统培养目标设置过于单一难以适应导游职业发展的多元化需求。
课程内容与导游职业技能要求存在差距
旅游管理专业导游方向教学内容更新速度滞后,与导游职业技能要求存在显著差距。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以传统导游服务作为主导,对智慧导游、文化导游、研学导游等新业态相关知识覆盖不足,导游业务相关课程教学内容仍局限在传统讲解理论和方法,对新媒体讲解、沉浸式体验、个性化服务等现代导游服务手段涉及较少。实训课程操作技能训练偏重表层服务技能,对问题分析、方案设计、创新思维等技能大赛导游服务项目考核的高阶能力培养重视不够,课程内容和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证书考试标准衔接不够紧密,没能有效把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融入教学过程,导游服务赛项要求注重导游词的规范性、文化性和创新性以体现综合素养,现有课程体系难以满足这些要求。
(三)实践教学体系缺乏与导游证考试的有效对接
导游方向实践教学体系存在与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证书考试相脱节的问题。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较为零散且和导游证考试笔试现场考试要求结合不够紧密,难以形成有效的职业资格认证机制,校内导游实训基地建设滞后且缺乏模拟导游证现场考试的标准化实训场所,实训项目设计和导游证考试要求存在差距,校外实习基地管理松散且实习内容和导游岗位核心技能契合度不高。指导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既缺少有导游证和丰富带团经验的专业教师,也缺乏能承担导游实践教学任务的企业技术骨干,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且考核标准模糊,这些问题严重制约实践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导游服务赛项对专业教学的促进作用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导游服务赛项作为对接旅游产业发展与引领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载体,其竞赛内容与评价标准及组织方式对导游人才培养具有显著推动作用。近年来,导游服务赛项不断创新,项目设置更加贴近旅游产业需求,考核方式更加注重实践操作,为导游人才培养提供了有益借鉴。
(一)推动导游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导游服务赛项的设置和考核标准深刻体现旅游行业发展趋势以及导游职业能力需求,为导游相关课程内容改革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1]。通过分析导游服务赛项的技术要点和评价指标,能够有效识别导游岗位核心技能要求进而优化相关课程教学内容。导游服务赛项不但考查景点讲解技巧、带团服务等传统内容,更加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阐释、应急事件处理、旅游产品创意设计等新型能力培养,要求导游员对文化和旅游要素能更真实呈现且讲出真正的文化,赛项内容对接行业需求全面考察选手知识储备、服务规范、导游辞创作及讲解能力和对外服务能力,引导人才培养与行业接轨并突出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传播加强文旅融合。
(二)促进导游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导游服务赛项为导游专业教师提供提升实践教学能力重要平台。担任赛项指导教师需深入研究导游服务赛项竞赛规程,掌握旅游业前沿发展动态以及行业标准以激励教师持续更新知识结构,参与赛项命题和评判工作能让教师深入理解导游职业能力考核要点并提升其导游实践教学设计水平。教师要熟练掌握各大景区讲解技巧、文化阐释方法、应急处理流程等专业技能且能依据竞赛要求设计导游实训项目,通过观摩优秀选手比赛过程教师可学习先进导游服务方法和训练经验来丰富导游相关课程教学案例库,同时大赛为教师搭建校际交流平台促进优秀实践教学经验分享推广推动教学团队整体水平提升。
:Ξ) 强化学生导游职业技能培养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导游服务赛项为学生导游职业技能培养提供了实践载体和目标导向。以赛促训培养模式借助层层选拔和重点培养激发学生提升导游专业技能积极性,参赛过程要求学生于规定时间内完成规范化导游服务操作,培养其导游职业素养和抗压能力,导游服务赛项要求学生完成导游知识测试、现场导游辞创作及讲解等系列任务在实战训练中提升导游综合职业能力。获奖选手示范效应带动更多学生投入导游技能训练形成浓厚导游专业学习氛围,竞赛成果转化为课堂教学案例让更多学生从中受益,学生通过参与技能大赛建立职业自信明确发展方向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三、“岗课赛证融合”教学模式构建要素
构建以导游岗位为核心的“岗课赛证融合”教学模式需从导游人才培养全过程出发,将导游岗位能力要求与《导游业务》《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甘肃导游》《旅游法规》等课程教学内容、甘肃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导游服务项目以及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证书有机融合。
(一)导游岗位能力分析与课程体系重构
根据旅游业典型岗位群做职业能力分析,然后系统地去重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针对导游服务岗位,把景区讲解与团队管理及线路设计以及危机处理等核心能力要素分解成具体知识点和技能点,再整合为导游业务与景区服务及旅游安全等课程模块,导游业务类课程融入导游服务赛项带团服务与讲解技巧及应急处理等考核要点,对接全国导游资格证现场考试标准,地方导游类课程以技能大赛考核标志性景点为重点,强化重要景区讲解训练,景区服务类课程结合导游岗位景区服务职责,融入技能大赛景区管理实务内容。旅游法规类课程对接全国导游资格证笔试考试大纲,强化导游执业法规学习,通过岗位能力与课程内容进行精准对接,形成模块化与阶梯式的专业课程体系,实现导游职业能力的递进式培养。
(二)以导游服务赛项驱动的教学内容优化
以职业技能大赛导游服务赛项作为导向去全面优化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内容。在导游服务课程当中融入导游服务赛项考核要素,强化文化传播与应急处理及服务创新等专项训练内容,增设情景模拟教学环节,通过虚拟导游与沉浸式体验等创新方式提升教学效果,将导游服务赛项技术规程转变为课程教学标准,以赛项考核的标志性景区作为载体设计教学项目,把竞赛评分标准转化成课程考核指标,建立以导游服务赛项能力要求为导向的实训项目库,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和文旅融合要素[2]。借助项目化教学改革,把竞赛考核标准转化为教学评价指标,建立以能力为导向的考核体系,通过项目化教学改革,让课堂教学更贴近职业实践,有效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的考核评价体系
构建对接职业资格证书的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把导游证笔试与现场考试标准融入日常教学评价当中。按照全国导游资格证书具体技能要求来设计分层次过程性考核方案,让旅游法规等课程考核内容和全国导游资格证笔试大纲进行对接,对地方导游等课程采用导游证现场考试标准开展考核,考核内容涵盖景点讲解、导游规范、应变能力、综合知识等方面。建立校内导游技能等级认定机制并且推行“1+X”证书制度,邀请导游协会专家和技能大赛裁判来担任考评员以此确保考核评价的权威性,根据行业企业用人标准把职业素养、岗位技能、创新能力等要素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实施有企业参与的第三方评价工作,借助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推动教学过程和职业标准实现深度融合,形成学校评价、行业认证、企业评估相互结合的多元评价机制。
四、“岗课赛证融合”教学模式实施机制
实施以导游岗位为核心的“岗课赛证融合”教学模式需要建立健全相关保障机制,从组织管理与资源配置及质量监控等方面入手,构建多元协同的导游人才培养体系。
(一)建立产教融合的导游教学资源平台
建立旅游管理专业导游方向产教融合教学资源平台来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引入知名旅游企业与导游服务公司参与教学资源开发并将企业案例、服务标准、操作规范等转化为课程资源,建设智慧导游实训室,引进导游电子讲解系统,配备VR 导游体验设备,建设模拟重点景区的导游实训场所,设立导游资格证考试训练中心,按照全国导游资格证现场考试标准建设,设置景点讲解、应变能力测试等功能区域,构建导游服务赛项训练基地,对接技能大赛标准,建设标准化竞赛训练场地。开发融入职业技能大赛元素的教学资源包把竞赛案例与评分标准及技术要点等制作成微课与慕课及培训手册等形式,建立校企共建的资源维护机制定期更新教学内容及时补充新技术与新业态相关资源,通过产教融合平台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为教学模式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二)构建多元协同的导游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起校企协同与赛训结合及岗证融通的导游实践教学体系。建立校企合作理事会与知名旅行社及景区共同制定导游实践教学方案,明确实践环节的培养目标以及考核标准,设计从单项技能训练到综合实践项目再到企业顶岗实习的递进式实训项目以形成能力培养阶梯,将导游服务赛项转化为实训教学内容,设立导游赛训工作室,选拔优秀学生组建训练团队。引入企业导师参与实践教学通过“双导师”制提升实训指导质量,开展针对特色酒店与主题乐园及文旅综合体等企业需求的校企定制培养并设计专门实践教学计划,建立实践教学资源库,整合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习基地及赛项训练场地等资源形成全方位实践教学平台[3]。
(三)完善质量监控与反馈调节机制
建立起能覆盖导游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质量监控与反馈调节机制,设立导游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并邀请导游协会专家、技能大赛裁判、知名导游等参与教学质量评价。制定以导游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教学质量标准且将导游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创新能力等要素纳入考核指标,构建常态化的教学检查制度通过随堂听课、教学巡视、学生评教等方式及时发现导游课程教学问题,建立教学质量反馈渠道定期收集学生、教师、企业导游、技能大赛专家对教学效果的意见建议。实施毕业生跟踪调查,了解导游专业毕业生在导游岗位的职业发展情况和导游资格证获取情况,分析人才培养质量与市场需求的契合度,根据反馈意见动态调整导游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形成教学质量持续改进机制,推动教学模式不断完善。
结语
构建“岗课赛证融合”教学模式是深化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重要举措,该模式通过整合导游岗位需求与专业课程及技能大赛项目以及导游资格证书形成系统化人才培养体系。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能有效促进课程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创新并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未来需要高职院校与旅游行业企业共同努力,持续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为旅游产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王铨,高桥,李昊.岗课赛证视阈下高职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M].化学工业出版社:202402.203.
[2]葛永芳,侯兵.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1,(09):111-113.
[3]李倩.基于职业技能大赛的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策略研究[J].旅游纵览,2023,(24):56-58.
项目来源;2023 年甘肃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项目名称:职业技能大赛背景下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究
项目编号:2023gszyjy-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