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结节性皮肤病的发病特点及防控
魏建华 付颜群 胡庆伟
平舆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 河南省平舆县 平舆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 河南省平舆县 463400
引言: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病原为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能够造成母牛流产、奶牛产量下降,甚至能够造成牛死亡等严重问题。主要病症表现是高热、皮肤结节和系统性损伤。自1929 年在赞比亚首次发现以后,牛结节性皮肤病已经从非洲扩散至中东、欧洲和亚洲的多个国家。直到2019 年传入我国,对我国的畜牧业,特别是养牛业造成了巨大威胁。但是牛结节性皮肤病当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主要以疫苗接种进行预防。随着全球贸易的不断增加,牛结节性皮肤病的流行风险在不断上升,急需完善的检测体系和综合防控策略。
一、牛结节性皮肤病的主要发病特征
(一)牛结节性皮肤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牛结节性皮肤病主要感染牛和水牛,主要有以下几种传播途径。第一是虫媒传播,主要依靠苍蝇、蚊子以及蜱虫等吸血昆虫的机械传播。第二是直接传播,也就是通过牛的唾液、鼻分泌物、乳汁等渠道在牛和牛之间进行传播。第三是污染物传播,牛接触到受到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容易受到传播和感染。比如,被病毒污染的饲料、水源或者其他养牛器械等物品都可能成为传播媒介。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牛结节性皮肤病原发于非洲,现已扩散至中东、欧洲以及亚洲各国,我国目前也已经受到了扩散。由于昆虫活动是重要的传播渠道,所以在温暖潮湿的夏秋季节是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高发期。
(二)牛结节性皮肤病的主要临床症状
牛结节性皮肤病通常会有两到四周的潜伏期,就目前的临床经验看来,潜伏期最短为四天,最长能够达到28 天。其中急性症状的临床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烧高热,牛的体温能够达到 40~41.5∘C ,高烧实践能够持续一到两周。第二,皮肤结节,结节直径能够达到二到五厘米且呈现出凸起状态,非常坚硬,多见于牛的头、颈、乳房、四肢和会阴等部位,如果不能及时干预后期可能会出现坏死或者形成溃疡。第三,淋巴结肿大,尤其是肩前、股前的淋巴结显得异常肿大。第四,牛呈现出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的状态,同时伴有流涎、流泪、鼻分泌物增多等现象。第五,同时还可能会出现其他伴生症状。比如,乳腺炎导致产奶量下降;关节或蹄部炎症导致跛行;妊娠母牛感染后可发生流产现象。慢性症状主要表现为结节结痂后形成瘢痕,从而影响皮革质量;部分牛长期消瘦,生长迟缓。
(三)牛结节性皮肤病的主要病理变化
一方面,牛感染牛结节性皮肤病以后,皮肤、皮下组织以及肌肉组织会生长灰白色或黄色结节;呼吸道、消化道黏膜可能会发生溃疡现象导致分泌物增加;淋巴结、肺、肝、脾等器官也会发生类似结节的病变。另一方面,牛感染以后,表皮和真皮层会发生坏死现象,同时受到炎性细胞的浸润;会导致血管炎症从而引发血栓的形成,导致局部缺血性坏死。
二、牛结节性皮肤病的主要防治方法
(一)预防性防治措施
牛结节性皮肤病目前没有特效的防治方法,应该采取“ 预防为主,综合防控” 的策略,当前主要的预防措施包括以下两种。第一是接种疫苗,这是最为有效的预防手段。虽然目前没有牛结节性皮肤病的专用疫苗,但是,Neethling 株弱毒苗等山羊痘疫苗对牛结节性皮肤病有交叉保护作用,能够起到很好的免疫效果。在疫苗接种的过程中,首次接种应该为健康牛群进行全部接种,尤其是病疫区以及高风险区的牛群更加应该全部接种;此后,每年定期接种一次进行加强免疫,疫情高发区可每半年接种一次。需要注意的是,怀孕的母牛以及体弱牛慎用活疫苗。第二种是通过牛群的安全管理起到防疫的作用。比如,新牛引进的时候应该进行四周的隔离观察,确认无病后再混群;定期在牛棚喷洒拟除虫菊酯类洒杀虫剂杀灭蚊、蝇、蜱等传播昆虫;同时使用 2% 氢氧化钠、 0.5% 过氧乙酸、碘制剂等对牛舍、器械消进行消毒,及时清理牛棚的积水、粪便等等,保持牛舍的清洁,减少蚊虫滋生。
(二)疫情发生后的控制措施
疫情发生后应该对牛群进行隔离与密切观察,发现高热、皮肤结节等疑似病例应立即报告兽医部门,进行PCR 检测或病毒分离确诊。疑似病牛应该和健康牛进行隔离,防止传染。病牛确诊以后应该进行捕杀,并且进行无公害化处理。当疫情发生以后,应该对疫情点进行封锁,周围三到十公里都应该划为受威胁区,禁止牛的调运。最后一例病牛处理后,需观察至少28 天无新发病例方可解除封锁。最后,对于症状轻微的病牛进行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主要是采取对症治疗的方式。比如,利用青霉素、土霉素等抗生素防止继发细菌感染;利用氟尼辛葡甲胺等抗炎药缓解发热和疼痛;碘伏或抗生素软膏涂抹溃疡处,促进愈合等等。
(三)长期防控策略
对于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长期防控应该构建长效的疫病检测体系,定期对牛群进行采样检测,尤其是边境地区边境和养殖密集区,通过加强采样及时发现疫情风险;加强养殖场的管理,改善饲养条件,提升牛群的免疫能力;加强进口牛的检疫工作,防止疫情从境外传入。
结束语:
牛结节性皮肤病被我国列为二类动物疫病,是近年来对我国养牛业造成巨大威胁的重要传染病。由于目前尚无特效药,在疫病防治工作中应该采取“ 预防为主,综合防控” 的策略,通过疫苗免疫 ⋅+ 生物安全 + 扑杀净化的方法进行病毒防治,并且结合养殖场实际情况采取综合措施,降低经济损失和传播风险。
参考文献:
[1]王建超.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发病特点及防控措施 [J]. 吉林畜牧兽医,2025, 46 (05): 91-93.
[2]杨海江.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诊断与防控 [J]. 中国畜牧业, 2024, (19):116-117.
[3]陈立仙. 浅谈牛结节性皮肤病的临床特点及防控措施 [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4, (05): 120-122.
[4]陈泽群.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疾病特点及防治措施 [J]. 畜牧业环境,2023, (16): 44-45.
[5]陈晗.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发病特点及预防措施 [J]. 吉林畜牧兽医,2023, 44 (03): 69-70.